百世修仙,从获得通明石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莫家请帖

暮春时分,春雨绵绵,

稀稀疏疏雨丝从天穹而落,进到小屋外的池塘,泛起好些涟漪,搭配着明亮天光,好是一番波澜气象。

只在屋内的楚桓却是无暇欣赏这般美景,这一个月来他只蛰居于此,醉心修行。

【长春功:略有小成(85/85)】

【长春功功法熟练度提升】

【长春功:登堂入室(1/212)】

【练气四层:手阳明经(11/20)】

随着这几行小字从眼帘拂过,楚桓才将一口浊气轻轻吐出,微微站起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

自从拥有了通明石之后,他的修行速度简直是一日千里。

这才一个多月的功夫,他就将手阳明经打通了大半,从商阳穴到曲池穴,几乎没遇到什么困厄难处,练气四层的境界已然过了大半。

更让他欣喜的是长春功的熟练度达到登堂入室的阶段。

他还记得前世这门功法他几乎是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勉强将熟练度堆到登堂入室,能将真气外显化作绵绵春风。

虽说今世占了不用积攒修行资源的便宜,能够全身心的扑在修行之上。

但很明显通明石的加持不止在道法槽上,自己本身的修行也能享受,相当于享受了双倍的效果。

照着这般修行速度,只要修行资源不缺,楚桓估计八年之内他就能到达练气圆满境界,寻求筑基,这比前世至少快了十五年的时间。

稍稍穿戴整饬衣物,再次检视了阵法,确认没有异样之后,楚桓方才离开。

春耕已然到了尾声,此刻是最忙碌的时节,饶是翠浪庄也是要将大量府上的杂役派出去监督帮忙收割灵谷,也因此显得庄上格外的冷清。

修士未到筑基境界行辟谷之事,终究离不开灵粮五谷的滋养,

楚桓行到前院偏厅,只一个仆役在此候着。

楚桓有些印象,这好像是左近周遭佃户的子嗣,唤作牛二。

听说是和王管事有些许关系,近些时日都是此人在此负责照看自己吃食。

随意坐下,楚桓便是使唤道:

“今日吃食照常例就是,牛二,等下送完了菜,你去唤王管事寻我。”

牛二不敢怠慢,行礼称是,只从伙房中提着餐盒小心捧到桌上,又将碗筷整齐放好,恭敬的行了个礼,便是一溜烟的去了。

楚桓才吃到一半的时候,王管事便是来了,却是不见了牛二的身影。

王管事倒也不敢打搅,他只站在屋外候着,

楚桓也不理会,约莫又吃了小一会,方才起身将碗筷放下。

也不收拾,和他打了个招呼,两人便往正厅同去。

王管事与楚桓同行,却是始终落了半个身位,行到正厅之中,待到楚桓落座,却是往屋外撇了撇,见到牛二端着新煮好的茶水进来,其人方才落座开口。

“不敢瞒主家,今年的开春有些迟了,怕是春耕的收成要比往年低个一成半还多,不过老话说的好,瑞雪兆丰年,想来夏种的灵谷收成是能补回来的,如无意外.........”

向楚桓汇报今年的收成也是王管事的职责所在。

翠浪庄的核心资产是庄子周遭二百六十亩中下品灵田,外加两座山头上的灵木草药,以及一座灵泉。庄上拢共百余户灵植修士,农业生产是翠浪庄最主要的经济产出。

楚桓只是皱了皱眉头,耐心听完了王管事的全部。

“嗯,有劳了,月末的时候做成文书,按旧例送到老头子那,有你在,想来他是放心的。对了,宽窄镇的那件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话锋一转,只落到这件事上,王管事赶忙将手中的茶盏放下。

“办的差不多了,前些日子我亲自去镇上做了请托。如今宽窄镇的外门长老姓莫,叫做莫无尘,是一位练气后期的修士。他家那位老都管曾经和我有一些情谊,收了我的灵石就将拜帖递了进去。”

一边说着话,王管事一边从怀里摸着,很快双手便将一张精致的请帖递了过来。

“莫长老想见见主家您。听说他请了一件从穷桑城送来的宝物,特意邀请宽窄镇周遭的同乡修士一同赏玩法器,这是请帖。”

楚桓轻轻接过,稍稍翻了几眼请帖。

鉴宝会定在四月正朔举办,算算日子没几天了。

说句老实话,莫长老的这番举动有些暧昧,但稍稍琢磨还是能猜出些许意思。

但人情事故这方面有些时候还是太过复杂了,百般人有百种解读,还不如直接来问经办人方便。

只将请帖放在桌上,楚桓平静的看向面前的王管事:

“我不常在此处,不懂本地的风土人情,但听老头子说二十枚灵石换一封外门长老的推荐信是市价。王管事,那莫长老这般举动,可是何意啊?”

王管事吞咽了一下口水,并未直接开口,而是稍稍缓了一下,才娓娓道来。

“不敢欺瞒主家,莫长老这般举动应该有些示好的意味。他要举办这鉴宝会的风声早在年前就已经放了出来,只听说今年是他在宽窄镇任职的最后一年,按照金光宗的规矩明年他就要回宗门去了,想来是要.......”

说到此处,王管事只将声音压低,探头贴了上来:

“想来是要多捞点好处的同时做出一些成绩,他们仗着这身皮,八成是希望我们去捧个场面,好做一些锦绣文章。以我之见,主家不妨再送一份贺礼,我这些时日去左近周遭打探一二,问问风声。”

“就按你说的办,做到无功无过便是。”

-----------------

正当楚桓同王管事小心谋划这场宴席的时候,几十里外的宽窄镇上,一场密谈也在进行。

“爹,请帖都送去了,十里八乡的大户人家那边都打了招呼。”

说话的是一个青年人,看着约莫十六七岁,却是身宽体胖,显得十分友善。

在他对面坐着却是一个发须斑白的老者,穿着一身金紫色的制式法袍,面容严谨,只在面前的纸上涂涂改改,不苟言笑。

这位便是宽窄镇的老父母,金光宗的外门长老,莫无尘。

他抬头看了看,带着一股威严,平和问道:

“知道了,晓秋,外头可有什么风声吗?

莫晓秋是他的老来子,平日里最是得宠,听得这话,他先是一愣,随即立刻回道:

“没什么风声,各家都挺配合的,都挺乐意的。”

莫无尘轻轻摇了摇头。

“说实话。”

莫晓秋这次是长叹了一口气,稍稍行到边上坐下。

“什么都瞒不过父亲,外头的声音大体分三类。一类是那些比较穷的富户,这些人以衢山以西居多,他们那边今年受了雪灾,基本上半个早春都无了,现在还在努力春耕。听到父亲要搞这什么鉴宝会,只当是敛财的手艺活,有些苦不堪言,还有些的干脆就发起了牢骚。”

“第二类是镇上的几户丹房,工坊。他们不是靠灵田生活,反倒是对这什么鉴宝会特别热衷,不仅各个说来,还主动带上了好些物件。”

“第三类就是靠近穷桑城那边的几处庄园,他们大概是无所谓的态度。山河地理最是奇妙,明明只是一山之隔却因为靠近了穷桑城好些许,灵脉地气就让他们的灵田好的许多,不过他们估计也就是来随个份子,做些面上的敷衍。”

莫无尘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那你怎么看呢,晓秋?”

莫晓秋微微迟疑了一下,想了一下还是继续如实说话:

“只觉得父亲吃相难看了一些,父亲兼着几支商队的暗股,不缺这点孝敬。再说真要摊派何必用这般手段,今年的秋后火耗多补一些便是。”

“特别是靠近穷桑城的那几户庄园,他们几家富的流油,父亲今年是外任的最后一年,想来他们也闹不出事情。”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灵石法钱总没有坏处,父亲身为宗门外门长老,替山上的有道高修牧民,将治下管的井井有条。多收些财货,收了也就收了,算不得什么大事。我们只消抱住山上那位........”

莫晓秋正要继续讲,却是见到莫无尘再次摇了摇头。

莫晓秋便是知道自己已经说错了话,当即就闭上了嘴

莫无尘轻轻扣了扣桌子,长叹一口气:

“晓秋啊,要多想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