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邻避决策模式面临的挑战
高风险社会对传统的公共政策体系构成挑战,扩展了公共政策的传统边界,转换了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改变了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邻避设施选址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安全的权衡,反映了国家在发展中实现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社会目标的次序安排和统筹权衡。对邻避设施选址决策模式的根本挑战,是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如何对多元化价值和利益进行综合权衡决策。
邻避运动的反复爆发折射出现有邻避设施选址决策模式的失效。对一系列邻避事件的反思使研究者和实践者认识到,邻避设施选址不仅是一个针对土地规划和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的纯粹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公共政策和治理问题(Lesbirel,Shaw,2005)。邻避设施选址问题对公共决策模式提出的一个根本性挑战是对多元化价值的权衡。
这种挑战由于社会信任的缺失和公众参与决策能力的提升而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普通公众对政府的风险决策和监管部门、技术专家、生产企业的信任程度都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Kasperson,Golding,Tuler(1992)认为邻避问题归因于公众对专家准确诊断相关风险的能力缺乏信心。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那些与新技术相关的风险尚未得到科学的确证,所以就没有什么理由可以信任专家。邻避设施选址冲突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方拥有不同立场,这进一步强化了各方的不信任态度。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体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公众获得了重要力量来阻止他们所不想要的邻避设施。这些决策环境的变化使得在决策模式中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综合权衡多元化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