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温泉旅游研究方法
一 本书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
本书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对恩平市温泉旅游地的游客进行调查。同时设计了两种半结构式问卷,对温泉旅游地的员工与当地村镇居民以及温泉旅游地管理者进行资料收集。
(二)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分别对恩平市相关部门(如旅游局、土地资源局)的管理人员、温泉度假村的管理者(包括现有管理者以及原有管理者)、当地员工(温泉度假村所在村庄的员工)、恩平市居民以及游客等进行深度访谈。同时还在案例地之外就相关问题对有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
(三)观察法
本书作者以旅游管理顾问的身份参与政府的决策与执行活动,与当地领导一起考察、一起讨论方案、一起处理旅游区内发生的应急事件,同时收集各类资料,进行观察与总结的循环,逐步实现对调查地的深入了解。针对温泉旅游地对附近区域经济带动效应的调查,如商业店铺发展状况等,采取非参与性观察法,了解其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状况。
(四)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储存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本书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恩平市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那吉镇、良西镇、大田镇等档案材料;金山温泉度假村、帝都温泉度假村、锦江温泉有关统计资料。
二 本书主要资料
本书研究所用的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两类。
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关键人物访谈记录与录音整理、游客调查问卷、管理人员调查问卷、当地居民调查问卷、温泉景区实地观察资料。
虽然本书数据主要来源于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恩平市温泉旅游地案例地的调研(调研发生于2004~2005年),但是之后笔者对温泉旅游地的发展一直保持关注,并做了相应的数据更新。恩平市为温泉之乡,温泉旅游开发历史悠久。部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与结果等资料主要通过对熟悉当地温泉发展历史的居民的访谈获得,通过整理这些资料形成了温泉旅游地发展的口述史,对于梳理温泉旅游地的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温泉旅游地现状的基本判断以及温泉旅游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基本经营状况,也主要通过对温泉从业资深人士的访谈获得。
本书的访谈对象包括旅行社、宾馆饭店、温泉度假村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恩平市有关管理部门(如旅游局、土地资源局等)管理人员,市、乡镇政府公务员,一些见证恩平市温泉旅游地开发的当地居民,以及已经离开原来职位的管理人员。其中度假村管理人员与当地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占到大多数,具体访谈样本情况见表1-1。
表1-1 深度访谈样本情况

本书中关于温泉旅游地的游客基本信息、客源地结构以及游客对各温泉旅游地的评价都来源于游客抽样调查。在对部分旅游企业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式问卷调查,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愿意,作者都在访谈的基础上要求受访者回答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问题(问卷原稿见附录)。
第二手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史料地方志:恩平市相关统计年鉴、史志、地方志等。
(2)统计数据:恩平市旅游、工商、税收、环保等相关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统计报表等。
(3)政府文件、工作报告:旅游发展、温泉资源管理等相关政府文件与政府工作报告。
(4)新闻报道:国内主要媒体就相关事件的新闻报道、采访调查与评论等。
(5)研究文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6)其他:恩平市的招商公告手册、政府网站资料与温泉度假村的宣传手册。
三 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一)过程分析
社会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任何结果的形成都是不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程分析指对某一事件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用“讲故事”的方法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同因素所起的作用叙述和呈现出来。本书对三个温泉旅游地开发历程说明使用了过程分析。
(二)地理学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一种地理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空间模式,往往以数学几何的形式表达。本书主要对温泉旅游地对周围地区经济的带动与商铺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温泉的开发给旅游地带来的空间变化。
(三)对比研究
本书还就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不同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温泉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对比不同温泉资源管理模式下温泉旅游地的发展状况以及温泉资源开发状况。
(四)统计分析
对获得的游客调查问卷、管理人员调查问卷和前人所做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完成问卷的数据分析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温泉旅游地的市场结构进行特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