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这是一本以“中国文化模式”为主题的书,也是一本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历程、总结当代文化发展规律并畅想中国文化未来的著作。中国文化模式不是远离世界文化的孤立话题,也不是远离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理论抽象,中国文化模式是深植于中国历史的文化延展,更是身处世界文化之中、回应中国社会问题与百姓现实生活的文化景观。21世纪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世纪,多种价值、观念、信息交织共生,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抑或文化之争。在诸多文化问题中,本书主要探究如下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文化模式转换。文化从来不是历史之外的存在,文化就在历史之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呈现了从“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选择理路。“以经济为中心”的文化模式突出“经济优先”,对于突破以“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思想禁锢,彰显务实之风,凝聚力量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实质上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当代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文化建设的一次从外在的“物”向内在的“人”的复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反对人是工具,而高扬人是目的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在表达上的突出特征是坚持以“和谐话语”为主流话语方式。“以人民为中心”对于走出“政治”“经济”对文化的“霸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总模式,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及更为具体的文化形态。
二是新时代我们该如何构建中国文化模式。构建当代中国文化模式不能脱离“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和当下中国文化矛盾这两个基础。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诸多文化矛盾中,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问题直接关涉如何建设主流文化问题,如何增进文化认同问题;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问题直接关涉全球化视域中中国文化如何发展问题,如何使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世界的更是民族的问题;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问题直接关涉当代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以何种表现形态及话语方式展开的问题;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矛盾问题直接指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的问题,关涉理想信念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问题直接关涉当代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也包括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源头活水”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书集中探究并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想模式。
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理论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从综合创新模式到“马魂中体西用”模式、“和合模式”等,在借鉴前人关于中国文化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构建“层级化和谐”文化模式。“层级化和谐”模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在现时代的具体形式。“层级化和谐”模式主张,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与主导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土壤与根底,充分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其目标与核心在于推动文化和谐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层级化和谐”文化模式的第一个突出特征是强调“层级性”,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多种文化共同存在与发展的文化结构。第二个突出特征是彰显“和谐”精神,这使其呈现秩序性、生态性和人本性的特点。总的来看,“层级化和谐”文化模式的构建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缓解文化冲突、保护文化安全、增强文化活力,并最终确立文化自信。
总之,文化是人类复杂而“高级”的存在方式。作为有着特殊内涵与意义的不同文化符号也同时承载着价值观意蕴,这些异质符号之间的“爱恨情仇”更需要包容与理解,而不是彼此冲突与打压。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模式的选择历程并提出构建“层级化和谐”这一理想的文化模式,意在增进多元文化共生与和谐的自觉,让文化不仅成为人生存方式的表征,也成为指引人发展的设计,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