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方法
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各国尚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发展阶段划分上也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目前,国内外对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划分,由于不同的划分标准和迥异的出发点,结果多种多样,且基本能自成体系,在此本书选取几种典型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理论进行阐述。
一 世界银行的三阶段论
在世界银行信息发展项目组提供的《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手册》中,电子政务发展被分成三个阶段。
(1)公开发布阶段,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扩大政府信息的传播面,它是电子政务的最初发展阶段。
(2)交互阶段,是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扩大公民在政府事务中的参与面。
(3)在线业务处理阶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公民所需要的政府服务可直接通过在线的方式获得。
二 Gartner的四阶段论
Gartner成立于1979年,是美国也是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德。Baum和Maio(2001)在其文章《电子政务的四阶段》中提出了该公司的四阶段发展模型。此外,其他一些国际知名资讯公司,如IDC、Accentuer也曾提出与Gartner相似的阶段模型(张红亮、梁晓鹏和亢爱国,2009)。Gartner模型定义的四个发展阶段如下。
(1)初建阶段,政府部门开始着手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环境,为公民提供信息获取的通道。
(2)互动阶段,带有信息搜索能力的网站设立,可实现公民对各种文书表格的存取,同时提供一些公民所需信息的网站链接。
(3)事务处理阶段,可进行政府公共服务的在线操作与执行,如款项的在线支付、执照申领等。
(4)政务工作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体现在地区和国家层面上,由政府内外各种应用的整合服务构成,可提供政府机关和非政务组织间的全方位信息交流。
三 联合国的五阶段论
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部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将电子政务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网上初现阶段,是指政府的相关信息开始在网上出现,该阶段政府提供信息的特点是“政府有什么就提供什么”。
(2)增强出现阶段,是指政府为公民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服务,该阶段政府提供信息的特点是“公民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
(3)交互出现阶段,是指政府与公民可以进行双向、动态的信息交互,比如公民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提交各种政府文件、表格,同时还可以在线评论政府的相关决策等。
(4)在线处理出现阶段,是指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直接在网上办理相关的事务,实现在线式的业务处理。该阶段属于政府电子化治理的阶段,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的决策和相关事务进行更深层次的参与和评估,政府也可以对其服务对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使得政府的治理与服务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5)连接出现阶段,是指让政府收到关于它们想要实施或已经实施的政策的第一手反馈,为公民提供了一条与政府直接联系的途径。
四 亚洲开发银行的六阶段论
在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由Clay C.Wescott博士于2007年撰写的E-Govern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报告中,电子政务被分成六个阶段。
(1)电子邮件系统和内部网络构建阶段,是指政府内部利用电子邮件进行通信,并通过内部网络共享彼此的信息,实现网络化办公。
(2)政府信息获取阶段,在这阶段既要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又要让公民能方便快捷地从政府网站得到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
(3)双向沟通阶段,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借助互联网、电话呼叫中心等多种手段实现双向互动的信息交互,这是公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参与政府事务的重要阶段。
(4)价值交换阶段,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各种相关政府事务的处理,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政府与公民之间除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递外,还实现了资金的电子化转移。
(5)数字化民主阶段,是指公民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参与和管理政府事务,更全面地发扬政府民主的阶段。
(6)集合政府阶段,是指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服务通过政府一站式的门户网站或者智能卡集成在一起,公民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不再需要了解不同政府部门的具体职责就可以得到集成式的、无缝隙的政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