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撰写《上海合作组织》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政治中,上合组织属于新兴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不仅需要对它进行动态分析和考察,而且需要进行历史的分析。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若考察其成立的背景,我们需要跨越苏联解体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上合组织前身——“上海五国”机制起源于中苏边界谈判。在这个意义上,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实际上经历了两极和单极体系,并在冷战结束后发挥了维护地区和平与解决地区冲突的预防性功能。本书要做的是对影响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去粗取精,并以完整的历史事件为个案进行跟踪分析,力图发现其内在的因果机制。
为了增加对上合组织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完成本书的撰写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资助下,笔者对俄罗斯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调研,走访了主要智库、研究机构、与上合组织相关的机构以及重要的学者。选择去俄罗斯调研的原因是,俄罗斯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上合组织的既往历史中俄罗斯的作用十分关键,在上合组织未来的发展中,俄罗斯依然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听取其他专家的意见十分必要。若从1961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上合组织已有56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有诸多亲历者,在相关文献档案未全部公开的条件下,诸多亲历者是完成本书的支持力量。同时,本书还借鉴了国外专家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保持了本书的学术理性,使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性知识。
量化分析对于研究当代上合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本书借鉴了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接数据来源包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览》、德国贝塔斯曼转型指数、上合组织成员国央行及经济部数据等。
全书分为10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上合组织是什么。尽管《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但是国际社会对于上合组织的认识却有明显分歧。为此,在第一章中从上合组织自身的定位、成员国对上合组织的认识和欧美学者眼中的上合组织几个相对平行的层次分析上合组织的性质。
国际组织在特定国际政治环境下创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或长或短,把握历史脉络能加深对组织发展的认识。第二章分析了上合组织成立的背景。上合组织是“上海五国”机制演变过来的,而“上海五国”机制则是在苏联解体后,在解决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边境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苏联解体之前该问题属于中苏边界问题,而中苏边界问题起源于1961年。可见,对中苏边界问题历史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合组织的缘起、发展,尤其是中国—俄罗斯(苏联)关系的良性互动体现了上合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任何国际组织都会根据组织目标和成员国意愿来运作,上合组织也不例外。第三章分析了上合组织的运行机制,其中重点讨论上合组织的宗旨、机构设置、运行费用、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和磋商机制。第四章讨论了上合组织的扩员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扩员机制建设、首次扩员的动因、扩员后的合作。
国际组织都有自己的价值原则,这是形成合作共同体的重要基础。第五章分析了上合组织的价值规范和发展战略。从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由于国家间存在差异性并有可能降低集体行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构建价值规范是国际组织最常见的选择。国际组织的实践也能证明,在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中,如果意识形态的共识高,那么国际组织的集体行动就比较顺利和稳定。
国际组织都有重点合作领域。第六章分析了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的核心支柱,也是上合组织初创时的关键动力。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边界划分、边境地区裁军和军事互信、打击“三股势力”、打击跨国犯罪(贩毒、武器及人口走私)等安全领域上合作密切。扩员后,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领域依然集中在执法合作和防务安全合作两个方面,但是安全合作复杂性和难度也在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经济合作是促进多边合作的物质基础。第七章分析了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经济合作是上合组织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各个成员国非常重视的合作领域,在成立之初便被纳入上合组织的宗旨。本章讨论的内容是指导性文件、贸易便利化、农业合作、金融合作和地方合作。
促进成员国间的公共和民间交流是推动国际组织发展的润滑剂。第八章分析了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上合组织的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领域共同协作发展,其中就包括人文合作。目前,上合组织人文合作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文化旅游、卫生、教育、体育、科技、媒体、青年交流、文物保护等,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章主要分析了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机制、合作形式及人文合作对上合组织发展的推动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是国际组织持久的合作议题。第九章分析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可持续发展合作一直被归于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文合作中,但随着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不断发展,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每个成员国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书把可持续发展合作从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文合作中单列出来,从而彰显该议题的重要性。于是,本书在第九章分析了上合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因、可持续发展合作机制及内容、可持续发展合作的重点领域。
国际合作是把国际组织凝聚成一个整体,参与全球和地区事务的重要途径。第十章分析了上合组织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指上合组织作为单独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与外部世界开展合作的行为。通过国际合作,上合组织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影响力,而且能够在内部形成凝聚力。本章将通过上合组织国际合作回顾、国际合作指导性文件、国际合作实践三部分内容讨论上合组织的国际合作。
作为一本研究上合组织的“志”书,本书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加强了系统分析,分时段和分层次对上合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二是提高了学术理性,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分析现象,又透过现象深化了理论。三是增强了阅读体验。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图表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上合组织的发展。
最后,感谢所有对完成本书提供帮助的单位和朋友,希望本书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1]〔美〕罗伯特·卡根:《美国缔造的世界》,刘若楠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第4页。
[2]〔美〕斯蒂芬·M.沃尔特:《驯服美国权力:对美国首要地位的全球回应》,郭盛、王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94~144页。
[3]Robert Keohane,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Lisa L.Martin and Beth Simmons,“Theorie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No.4,Autumn 1998,pp.72-757.
[4]〔美〕斯蒂芬·M.沃尔特:《驯服美国权力:对美国首要地位的全球回应》,第120页。
[5]《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02年7月31日,http://www.mfa.gov.cn/chn//pds/ziliao/tytj/zcwj/t4549.htm。
[6]江泽民:《深化团结协作 共创美好世纪——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01年6月15日,http://www.fmprc.gov.cn/ce/ceuk/chn/zgyw/t4637.htm。
[7]肖斌:《地区极性、现状偏好与中国对中亚的外交哲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第2期。
[8]有关上合组织的外文文献见书后参考文献,在此不一一列出。
[9]〔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苏长河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15页。
[10]高飞:《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综述》,《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