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及初期国营企业发展基本状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的破坏和摧残,中国社会经济已极度衰弱。1949年与之前历史上经济最好年份相比,粮食产量下降两成五,煤炭产量、棉花产量都接近下降五成,铁和钢产量更是下降八成之多,总的来讲,工业生产平均减产近一半。[1]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五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到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结束之时,国民经济在曲折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1949年到198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2%;国民收入(工农业、建筑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年均增长7.3%。[2]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全国已有工业企业37.7万多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4700多个,占比约为1.2%。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划分,这些工业企业的78%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即29.3万多个。其他的8.3万多个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即国营工业企业,占比约为22%。其中国务院部委直属国营企业约2490个,占3%;地方政府管理国营企业约80510个,占97%。[3]下面四节将分别回顾改革开放前国营企业的发展及外部管理体制的历史变化、改革开放前国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沿革、改革开放初期国营企业基本状况,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国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