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 山上笑逢山下哭,心中事是眼中尘
“这么?”张悟凡没想到猴哥这么多问题,这个问题他以往也没想过,便稍稍想了下,发现这问题不好解释。
看着孙悟空眼巴巴的望着他,只好将自己想的,简单说了:“师弟你这问题问得很好,尘土本是地上生,扫尘扫地确实不甚分明。”
“我们扫来扫去,尘土从这边扫到那边,虽没有将这些尘土真正解决,但我们心眼,却得了清净。”
“我们扫时求的是一尘不染,不是一尘不有。”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没有独立存在的,阴阳不独生,万物不独长,所谓有物混成,便是此意。”
“重要的不是尘土来去,而是我们的心眼,能不能得到清净。”
孙悟空道:“若是师兄这般说,那我若心眼觉得清净,是不是不扫也能行?”
张悟凡笑道:“我以为你是个好问的,原来是好偷懒的。”
“你若真觉得心眼清净,那便不扫也罢,到时祖师问起来,我与你说情。”
孙悟空抓了抓腮,忙辩解道:“师兄你误会我了。”
“我是说,我要是到了心眼清净那天,是不是便可以不扫了。”
“不是说,现在我就想偷懒不扫。”
“我虽是个石猴,但也颇明些道理,知道诚意正心,勤学苦练这几个字。”
“如今好不容易拜了祖师,怎么会先就想要偷懒?”
张悟凡笑道:“如此,倒是师兄我误会你了。”
“师兄这里和你赔个礼,求个谅。”
孙悟空忙摇头道:“也是我说的不明白,才让师兄你起了误会,要说赔礼,也是我来。”
说着便丢了扫把在地上,向张悟凡行礼。
“好猴儿,礼数学的到家。”张悟凡赞了一声,回了礼,“且好好扫地罢,待你扫时眼中无尘埃,心中无杂念,到时便就可以歇着了。”
孙悟空欢喜的弯腰重新拾起扫把,道:“师兄如此说,想来是已扫到了眼中无尘埃,心中无杂念的,我要好好扫,早日也追上师兄。”
说罢,便专心扫地,再无他说。
张悟凡这会儿,把该说的都说了,也没了言语,只在一旁默默看着。
待孙悟空好生扫了一阵,觉得学好了,便唤悟空道:“悟空,你这洒扫之事,已学得窍门,别的事,我明日再和你说,你先四下打扫一番,也顺带熟悉熟悉咱们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如何一般景象。”
“我尘缘未了,山下家中还有俗事,须我回去料理,咱们暂且别了,明日再会。”
孙悟空颇不解,问道:“师兄不是已拜入仙山,进了洞府么?”
“怎么还要下山回家?”
“似这般,怎么像个凡夫,不像我辈修道的。”
“若我们扫地,不就扫的这些凡尘俗事?”
“旁人避之不及,你怎地偏要招惹?”
张悟凡道:“道法万千,未必尽在山上;俗事纷扰,要在不碍心中。”
“山上扫地除尘修仙道,山下蝇营狗苟悟尘缘,都是修行。”
孙悟空恍然,道:“原来如此,师兄不愧是师兄。”
“如此,便祝师兄早日悟尽尘缘意,修得仙道成。”
张悟凡拱手感谢,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一路出了三星洞,下了方寸山,还循旧路返回。
待到先前放下担子处,竟发现现在的担子,已然不见了踪影。
连地上的斧头,也都没了痕迹。
张悟凡甚是诧异:“这山上山下,我的柴担钢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往日随便放在街头,都没人拿,怎么今天在这没人的山上,却反被偷了?”
他左右寻了一圈,也没见什么蛛丝马迹。
心中疑惑不已。
看了看天,已日过树梢,上午强半。
没奈何,只能空手下山。
肩上没了担子,腰间没了斧头,身子轻的很,心里说不出的空畅,优哉游哉,直似闲庭信步。
走到山腰,忽然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一块石头上,正用衣袖,擦着眼泪。
旁边搁着他的担子。
“这不是娘子吗?”他眼力好,看得清,一下认出这人正是他的贤妻秦姑,不由疑惑:“怎么今个上山,把我担子挑了?”
“这落泪又是为何?”
想着,不由就想走近,耳中却隐约传来了秦姑的念叨:“相公,你放心修道吧,我会照顾好孩子和家的。”
“这是你一直想做的事,今日在山上既然得了机缘,遇到了仙人,那就好好把握机会。”
“家里的事情不要担心,我都会照顾好的。”
“只望你早日修仙得道,回家看看。那时若我还在,咱们再叙前言。”
张悟凡听着,不自觉就止了脚步。
心道:“娘子多半是寻我上山,却只寻到了担子斧子,没见到我人,四下也找寻了,都没个踪迹,以为我是遇到神仙,跟着神仙修仙去了。”
他这猜得倒是没错。
先前他早早上山,秦姑心有预兆,便跟着也上了山。
只是他前脚步快路熟,秦姑后脚步慢路迷,便就错了行程。
待他遇到孙悟空,指引到三星洞,秦姑这边才上到山上,见到他弃下的担子和斧头。
秦姑不知究竟,四下寻了喊了,都没见个人影,听个回音,想到那些传闻中,遇到神仙,就没了踪影的事,就当张悟凡是遇到神仙,感伤万分,哭着挑起担子,拿了斧子,独自下了山。
山路崎岖担子重,她一个女人家,虽平常也喂马放马,可到底身子弱,力气小,挑了半上午,也还没下山去。
此时张悟凡虽是信步悠哉,还是赶上了。
“若如此,或许正是机缘巧合,当下便是我放下尘世,上山全心修道之时。”
一念到此,福至心灵顿时涌现。
他熟悉此感,便即隔着山林,远远对秦姑鞠躬致礼,“娘子,为夫修仙时机已到,山下事,便有劳你了。”
“诚如你愿,若我修仙有成,你尚在人世,我必现身与你再叙前言。”
“今日,就此别过了。”
随后,看着秦姑挑着担子,纤弱的身影消失在了山林之中,便转身返回,踏上修途。
正是:
意厚情深有时尽,别离只是在寻常。
不能一日人间去,哪得九天仙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