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暗流涌动

他们三人都怀揣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即挽救大唐的衰落之势;然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在称帝这件事上,他身后注定不会有宦官支持。

自肃宗朝起,直至穆宗继位,再到如今,宦官已完全控制了大唐的皇位的继承。

未来,若李琮昭希望遵循历史惯性,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必然需要得到宦官的援助。但是,鲜有宦官愿意支持一个手握实权的王登上那个位置。

因为一旦让这样的人坐上了那个位置,大家的好日子也就真的到头了。

这也意味着,如果李琮昭未来真的对那个位置产生想法,那么他面前的障碍不仅有宦官势力,还有各独立藩镇。

不解决掉这些问题,他将永远不能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胜出,坐上那个位置,而后带领整个大唐走向复兴。

不过,此事尚有转机,如今的李琮昭已被准许进入宗人府的《皇唐玉牒》,只是关于承嗣哪一支,宗正寺内还在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毕竟,从验证的事实来看,李琮昭理应承嗣隐太子李建成一支,可若真的让他承嗣李建成的息王爵或隐王爵,无论哪一个都势必会引发小范围内的法统之争。

因此,宗正寺又将目光投向原本承嗣李建成一脉的赵王爵,但这一提议才刚提出就被彻底否定。

原因很简单,赵王封号的背后代表着河北地区的正统,但自安史之乱后,河北已成为藩镇割据的核心。若册封赵王,极有可能会引发河朔三镇对中央的猜忌甚至反叛。

两害相权取其轻,经过一番内部博弈,大家更倾向于承嗣息王爵或隐王爵。

但背后可能引发的法统之争,却是让宗正寺犹豫不决。

最终,还是僖宗自己拿出了一封自代宗朝起便代代相传的密诏,平息了此事。

据说,密诏内早已约定了李建成后人再次有功于朝的承嗣安排,至于跟朝廷约定的那一方是谁,当今圣人和历来在血统和法统上极为较真的宗正寺,对此事似乎讳莫如深,仅下诏李琮昭的王爵承嗣一事暂时搁置,有功再议。

显然,历代圣人和宗正寺似乎有意隐藏某些真相。否则,一纸遗诏不会让所有的争议就此搁置。

目送李琮昭远去的背影,玄武门的影像不由自主地在郑畋脑海中迅速掠过。或许,李琮昭凭借自己的文治武功,有朝一日真能登上那个位置。

这个念头一旦萌生,便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郑畋开始认真思考李琮昭登上那个位置的可能性。

直到管家福东来提醒夜已深,他才回过神来。

这时,他发现自己竟已在此静坐了足足两个时辰。

回到书房后,郑畋转而思考起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当前局势。

他深知,黄巢叛军声势浩大,而朝廷内人心思变,局势微妙。稍有不慎,便是天翻地覆。

要想在这一危机中稳固凤翔府,完成平叛工作,情报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决定战局的胜利。

战争最终还是要靠军队,但军队从何而来?那些不受约束的镇武司江湖人士显然不行,他们或许能刺探情报、执行暗杀任务,但让他们正面迎战逆贼,无异于抱薪救火。初期可能有效,可战局一旦僵持,不久便会引发更大的反弹。

另一边,李琮昭回到镇武堂的联络点后,立即着手筹备破坏袁敬柔宴会的相关事宜。

经过这次密谈,他清晰地认识到,任务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凤翔府局势的稳定,更关系到他与郑畋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是否还能继续维系。

郑畋今日的话看似仅是提点,实则也表达了内心的不满,责怪自己在处理袁敬柔一事上的拖延。两人各怀心思,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随着黄巢使者与凤翔府各方势力的多次密切接触,招降一事最终被确立了下来。

在二月廿五日这一天,也就是公元881年的3月16日,郑畋在对凤翔府内的各方势力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之后,一直以病为由暗中操控凤翔府事务的他。在这一天,再次召集了凤翔府内的高级军政长官,共同商议如何对抗日益强大的黄巢势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郑畋如何努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计划,试图说服在场的官员们,他们却始终都无动于衷,甚至在一番讨论之后,他们集体劝说郑畋应该投靠黄巢,放弃抵抗。

虽然郑畋对此情况早有预料,但在亲眼目睹这一幕时,他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悲愤情绪,激动之下当场吐血,随后便陷入了深度昏迷。当他被救醒之后,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没有搭理任何人。

到了二月廿六日的上午,黄巢的使者又一次来到了凤翔府。在府衙内,监军袁敬柔代替郑畋主导了招降书的签署,并决定在当晚亥时,在府外的军营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以此来正式宣布归顺黄巢一事。

当李琮昭得知郑畋吐血昏迷,醒后失语这一消息时,他正在陇州与郑凝绩商讨两方势力的合作事宜。在听完镇武司成员的消息汇报后,短暂思考了当前局势的他,当即起身告辞,带领着随他而来的镇武司成员,快马加鞭地向着凤翔府城的方向赶去。

“兄长,凤翔府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我需要立即返回。关于马场和盐务的合作事宜,就按照您之前提出的方案进行。同时,关于兄长陇州军的军备更换问题,镇武司的铸器堂也愿意一力承担。”

看着李琮昭急匆匆离去的背影,郑凝绩小跑送别的同时,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这一刻,他在李琮昭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郑畋的影子。

随后,他对着李琮昭上马远去的背影大声喊道:“琮昭,你尽管放心,只要有兄长在,镇武司在陇州的发展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那就有劳兄长了,待黄巢平定,我请兄长一起游山玩水、马踏江湖!”李琮昭的声音随着风声传回,回荡在陇州的街道之上。

“小弟,你可一定要记得好好照顾好我父亲啊!”郑凝绩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对父亲的思念和担忧,再次向李琮昭嘱咐道。

由于他必须代替父亲和朝廷驻守在陇州,对郑畋的思念只能是托付给李琮昭了。

“兄长请放心。此去,我定会解开老师心结,逆转我们凤翔府内的不利局面。”听到郑凝绩的嘱咐,李琮昭勒住马匹,转身朝着郑凝绩抱拳行礼,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