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主动出击

一场久违的春雨,不期而至。

被烟尘笼罩了半个月的洛阳城突然清新起来,像被水洗过一样。尘土飞扬的街道也变得干净了些,出门的人再也不用戴着斗笠,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气。

天子刘宏站在复道上,看着洛阳城,心情有些复杂。

蹇硕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已经知道了宫外的事,知道史道人出面,将他们捐的粮食煮成粥,分发给饥民,又逼得城里的世家大族不得不捐粮赈济,筹集的粮食足够撑一个月的。

这本是好事,天子解决了一个问题,宫里的常侍们得了好名声,两全齐美。

唯一的问题是唐平之前没和天子通气,擅自决定,搞得天子有些被动。有人来问天子,是不是天子的决定,天子当时无言以对,事后就有些不快。

事是好事,但唐平这么做不对。

偏偏张让、赵忠等人都觉得唐平干得漂亮,几次在天子面前夸唐平有手段,搞得天子更不高兴,却又不能发作,只能独自来这复道之上发呆。

过了好一会儿,刘宏回过神来,有气无力的问了一句。“粮食也给了,他什么时候帮你练将。”

蹇硕连忙上前。“已经在练了。”

刘宏惊讶地回过头。“是么,朕怎么不知道?”

“因为……他练的将……就是臣。”

“你?”刘宏瞪起了眼睛,随即又觉得不妥。“一个人?”

“是,唐道长说,他以前也没练过将,所以不能急,只能慢慢来。臣虽然愚笨一些,却肯用心,所以就从臣开始。如果臣能练成,其他人就不在话下了。”

刘宏上下打量了蹇硕一眼,心道你是真够蠢了。一百金加二千石粮食,就练了你一个?

十有八九,你就是被唐平那黄巾余孽骗了。

“他都教了你一些什么?”

“武艺,还有……算术。”

“算术?”刘宏皱起了眉头,心里越发不快。

唐平太过份了,这是欺负老实人吗?那么大的代价,就教这么点东西?

“是,唐道长说,凡事都应该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积累演化,才能走得更远……”

刘宏不耐烦地打断了蹇硕。“这和算术有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

“放……”刘宏差点爆了粗口。“孙子兵法里的算,是算术的算吗?”

蹇硕有些不安。“当然不全是,但也是要算的。比如运粮,用人背粮,和用车运粮,以及用船运粮,就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效率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平原用兵,必依水道。依水道,则必选丰水之夏秋。夏秋水盛,又须防洪水风暴……”

蹇硕侃侃而谈,一时竟忘了是在天子面前,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眉宇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自信。

刘宏一时看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蹇硕,突然觉得这人还真有点名将的潜质。

此外,他又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哪儿见过。

想了一会儿,他突然反应过来。

在皇长子刘辩的身上,他见到类似的神采。

皇长子刘辩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向也没什么自信。可是自从与唐平见面之后,再说起学问时,就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与以前木讷的他判若两人。

也正是出于这个感觉,他才想立刘辩为太子,却因为一系列的事而耽搁了。

刘宏不由得又想起那天听唐平说灾异的情景。

一向神秘的灾异,在唐平的解说下,剥离了天人感应的神秘,却多了几分令人神往的好奇。

比如说那……基因。

好像说基因的时候,唐平也说是从最简单的开始,不断累加,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有近乎神奇的现象出现。他还特意用了一个词,好像是……涌现。

忽然之间,刘宏觉得,自己应该再去见一见唐平了,听他说说眼前的形势,或许能有所启发。

天天听公卿大臣们引经据典,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实在让他厌倦。

“那武艺呢?”刘宏再次打断了蹇硕。“他教了你什么高明的武艺?”

“没有什么高明的武艺。”蹇硕有些茫然,随即又说道:“他说为将者,首重在智,而不在勇。好勇斗狠的将领最多是斗将,不是大将。所以,他先教臣算术。”

“没有其他的武艺?”

“嗯,还有一些导引术。”

“什么样的导引术?”

“能让人强身健体,开智生慧的导引术。”蹇硕说着,卷起袖子,准备给刘宏演示一下。“他还对臣说,如果陛下有兴趣,可以献与陛下,时时练习,或许可以解决大汉的一个痼疾。”

“什么痼疾?”刘宏话一出口,随即又明白了唐平所指。

大汉最大的痼疾,就是天子早逝,接连几任皇帝不是夭折,就是英年早逝。

他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在位十八年,很快就能赶上孝桓帝的记录。

“他是担心朕的身体?”刘宏的声音有些阴沉。

“陛下,唐道长只是说,如果陛下能够注意养生,活到花甲、古稀,现在看起来无解的问题,或许就有了解,甚至是不解自解。”

刘宏眉毛轻耸,欲言又止。

他不是蹇硕,他一下子就听懂了唐平的意思。

大汉就像重疾缠身的病人,不能轻举妄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平稳。

只要他活着,就有机会。一旦他死了,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不管是皇长子刘辩还是皇次子刘协继位,都是强臣弱主,外戚掌权、后宫干政的事都会再一次重演。

不得不说,这符合道家之义。

“朕要召见他。”刘宏挥了挥手。“立刻。”

——

唐平第一次走进了皇宫,虽然只是皇宫一角的濯龙池。

站在老子祠前,看着那棵新栽不久的梨树,想着或许三十几年后,就是这棵梨树让曹操以为不祥,然后突然离世,唐平多少有些感慨。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曹操一辈子都被汉臣这个名分束缚着,最终没能迈出那一步。

当然,比起他来,荀彧是被束缚得更紧的那一个。

光武养士百年,多少还是有些成绩的。

“道长,在想些什么?”荀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唐平转身,见荀彧站在不远处,一身白衣胜雪,风度翩翩,不禁笑了一声。

“你怎么没穿官服?”

荀彧张开双臂,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笑道:“你不肯以臣礼见天子,天子不想勉强你,所以约你在这濯龙池论道,君臣皆衣常服,一如所愿。”

唐平点点头,深表满意。

天子不勉强他,固然是他自己挣的面子,也要天子肯配合他表演才行。

“最近在宫里怎么样?”

“陪皇长子读书,闲时去东观查书。”荀彧眼神闪了闪。“我去过灵台了。”

“嗯?啊,怎么样?”

“数据太少,不足以看出规律。不过,你说的太阳黑子的事,倒是有些眉目。”

唐平无声地笑了。他打量了荀彧一眼,看出了荀彧的纠结。“我没骗你吧?”

荀彧点点头,随即又坚持道:“虽然如此,我还是不能全信。”

“没关系,你慢慢验证就是。”唐平轻声笑道:“比起你坚信不疑,我更愿意你将信将疑,然后去想办法验证。真正的道不怕人质疑,就怕人不疑。”

“这是什么道理?”

唐平没有回答,天子刘宏带着两个孩子正从远处走来,其中一个是史侯刘辩,另一个应该就是董侯刘协了。他第一次看到刘协,很想认真的看一眼,看得清楚一些。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刘协今年五岁,能看出个大概了。

他让董卓觉得意外的时候,也就九岁而已。

刘宏也是一身白衣,只是材质是丝绸,又绣了暗纹,看起来低调而奢华,很符合他的闷骚气质。

更让人无语的是,刘宏还戴了个和他形制一样的道冠,只不过金光灿灿,应该是金制的。

而他的道冠只是一截铁丝。

心里腹诽,唐平还是主动上前,竖起手掌,向刘宏稽首行礼。

刘宏含笑,有模有样的还了一礼,又道:“朕待道长之意,可谓诚否?”

“陛下礼贤下士,至诚至坚。”

刘宏哈哈一笑,将两个儿子带到面前。“皇长子刘辩,你已经见过了。这是皇次子刘协,人称董侯的便是。你看看,可教否?”

刘协站在刘宏身边,仰着头,好奇地打量着唐平。

唐平看了一眼,暗自叹了一声。

这孩子一看就机灵,与刘辩简直不像一个爹生的。

“史侯朴厚,董侯轻灵,都是可教之英才。”唐平赞了一声,又道:“只是隔代不教,永乐虽慈,却不是良师,陛下还是应该为董侯另择良师为好。”

刘宏微微一笑,心里有一丝凄凉。

他何尝不清楚母亲董太后虽然宠刘协,却不是一个贤明之人,承担不起教导刘协的责任。只是除了董太后之外,他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是被何皇后毒死的,如今大将军秉政,谁敢冒着和何皇后、大将军做对的风险,来教导刘协这个皇次子。万一将来他想废长立嫡,刘协的师傅肯定脱不了身,成为儒门公敌。

既然如此,从一开始就拒绝,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好在现在有了唐平。

“道长愿意教导他吗?”

唐平想了想,郑重其事的稽首道:“陛下,我虽然对道学略知一二,却不通儒学,恐怕不能独立负担教导董侯的责任。”

刘宏很诧异。“你觉得董侯应该兼学儒道?”

一旁的荀彧等人也大感意外,不约而同地看向唐平。

“要想成才,理当如此。”唐平坦然说道:“陛下不妨想想高祖开国,不仅有道家的张良、陈平辅佐,还有儒家的陆贾、叔孙通,其后更有贾谊、董仲舒等儒家贤士前后相继,才有汉家四百年天下。儒家用正,道家用奇,正奇相倚,才能国泰民安,不可偏废。”

刘宏转头看着荀彧。“文若,你以为呢?”

荀彧一时没有心理准备。

他听唐平嘲讽儒家惯了,忽然听到唐平这么评价儒家,反倒不知从何说起。

“臣以为……”

“这里不是朝堂,你不必称臣。”刘宏摆摆手。

荀彧愣了一下,打量了一下刘宏,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才说道:“唯,彧以为,唐道长所言,颇有新意,的确比偏废之言更为公允。”

刘宏微微颔首。“那你说说看,哪个大儒适合教导董侯?”

“陛下何不让董侯与史侯一起就学,儒学从宫里的师傅,道学从唐道长。”

刘宏看向唐平。“道长以为如何?”

“宫里的师傅是谁?”

刘宏说了一个名字,唐平不认识,也不好轻易评价,只好说道:“我不知此人学问如何,只是从史侯的表现来看,此人恐怕不擅教授。”

刘宏忍不住笑了。“别人都说史侯愚钝,你却说是师傅不行,未免太过臆测了吧。”

“儒者多固执,不知因材施教。我只是说他不擅长教授,并没有质疑他学问的意思。”

刘宏笑着点点头。“你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儒生么,是固执了些。”他顿了顿,又道:“你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有一个,只是不知道陛下能否招致宫中。”

“谁?”刘宏的脸色有些不太自然,他想到了自己的师傅蔡邕。

算算时间,蔡邕到洛阳快四个月了,到现在都不肯见自己一面。

“陈留蔡邕。”

刘宏吁了一口气,有些怏怏不乐。

“陛下担心他不肯?”唐平嘴角轻挑。

知道蔡邕到了洛阳,又有意与他较量后,他就在收集与蔡邕有关的信息,今天是有备而来。

蔡邕越是不肯见天子,他越是要把蔡邕弄到天子面前。

刘宏纠结了半天,才勉强说道:“之前有些误会,蔡伯喈至今不肯释怀。”

“陛下如果不介意,我愿代陛下出面,邀蔡邕进宫,一起教导董侯。”

“道长有办法?”

“可以试试。”唐平伸出手。“请陛下赐笔墨,容我修书一封,陛下派人送到袁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