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如何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发展蓄积的潜能不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当下,很多现象、问题和挑战都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越是复杂的情况,越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把我们过去发展中积累的坚实基础转化为新历史条件下的竞争优势。正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如何干?如前所述,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的爬坡过坎期,实践中面临的既有短期内亟须应对的问题,也有需要从长计议和谋划问题。因而我国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具体经济工作要求,在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集聚、社会预期偏弱和信心不足的当下,“先立后破”尤为关键。“立”,意味着既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还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找稳中求进的新动能。后者便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内容。
新发展阶段如何加快构建经济稳中求进的新动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球视野、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新的生产力要素、新的驱动力、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发展效果等多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通过技术的颠覆性突破,通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种途径,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将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倒逼作用,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本书紧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主题,顺应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着眼于加快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从多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第1、2章,分析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第3~6章,围绕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新型工业化、共同富裕等主题,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理论层面的分析和实践路径设计;第7、8章,围绕深化改革主题,阐述如何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重点包括人工智能治理、平台经济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书中多数内容都是在笔者参加各种专题研讨、培训、讲座等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希望笔者的所思所想能够引发读者更多思考。同时受研究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也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希望读者能不吝赐教,多多反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阴和俊.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战略支撑.
[2]厉克奥博,李稻葵,吴舒钰.人口数量下降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吗?——中国人力资源总量和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研究.
[3]尹伟华,肖宏伟.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测算及发展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