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地府对账(4.3k)
不多时,地藏王菩萨急走了出来,向镇元子合掌施礼:“阿弥陀佛,原是地仙之祖镇元大仙驾临,贫僧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镇元子还礼:“菩萨别来无恙!”
而后,镇元子又指了指身旁之人:“此乃小徒青阳。”
李修安也是对着地藏王菩萨行了一礼。
地藏王微微颔首,将二人引入内殿,又令人奉上果实素醴。
地藏王道:“地府向来寒碜,若有怠慢之处,二位多多见谅!”
镇元子朗笑道:“有道是客随主便,菩萨何必拘泥小节。”
双方举杯,你来我往,谈笑风生。
酒过三巡后,地藏王看了一眼李修安,若有所思道:“大仙此番前来,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还请大仙明示。”
镇元子道:“既如此,那贫道便就事论事了,不瞒菩萨,此番前来地府是为我这徒儿讨个说法。”
地藏王:“哦?大仙请说,愿闻其详。”
而后镇元子把那勾魂之事从头到尾,细细道来。
地藏王听完后,眉头一皱,他差人叫来了十代冥王,又把这勾魂之事转述了一遍。
十代冥王也是满头大汗,一脸诧异:“大仙门下的关门弟子那必然也是得道真人,想必是那勾死人弄错了,他们有眼无珠,确是罪该万死!”
镇元子并不满如此糊弄的回答,反驳道:“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那二位勾魂鬼可是亲手拿着你们的批文,那批文上黑纸白字写着我徒儿名字,岂能一句弄错搪塞过去。”
“这……”十代冥王面面相觑。
见此,地藏王道:“多说无益,你们去把那生死簿拿过来,是否弄错,一对便知。”
十代冥王岂有不从之理,连连称是,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
判官领命不敢怠慢,便到司房中,捧来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
在蠃虫(注:又称裸虫)簿,魂字三千一百二十号上,注着李修安名字,乃东土洛阳人氏,该寿四百四十三岁,应卒于厄灾。
另注:生前亵渎神灵,私受香火,欺民愚民,殁后当堕血池狱。
听到生死簿上如此评价,李修安震惊不已,满脸不可置信。
亵渎神灵?私受香火,欺民愚民?这竟然说的是我?
亵渎神灵,李修安只记得原主六岁的时候调皮,偷偷对着佛像撒了泡尿。这要算亵渎神灵,那这神灵的心眼未免也太小了吧?
至于私受香火,欺民愚民,这又从何说起?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
李修安忍不住道:“亵渎神灵这一条暂且不提,私受香火,欺民愚民,这又从何而来?须知在下自而立之年拜入师门,如今四百多年,从未离开过观中,这点师父老人家可以替我作证。”
镇元子点头:“实乃荒谬!我这徒儿自束发入道,四百年来未离五庄观半步!”
十王一时汗颜,道:“大仙息怒,普天之下同名同姓者多,说不定与上仙同名同姓罢了。”
李修安想了想,也有些道理。
于是十王令判官再核再查。
判官只得照做,果又找出几个同名同姓之人,然而那几位无论籍贯还是年龄皆对不上。
反倒是一开始的那份,不但籍贯年龄对得上,就连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之名皆是一一核对无误。
这也就是说,生死簿上确是如此记载,他李修安在他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罪大恶极之人。
核对结束,李修安还是无法相信自己在生死簿上的评价竟是这样。
以前,李修安只知道阳间有很多冤假错案,不曾想到了阴曹地府也有此类情况。
镇元子也是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李修安一直在万寿山五庄观勤恳修行,自己的徒儿品行如何,他岂能不知。
见此,十代冥王也是内心发憷,急忙道:“大仙息怒,大仙有所不知,曾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者大闹地府,硬夺生死簿,强行消名了账,致使生死簿出现诸多纰漏。”
“吾观大仙弟子身正心明,道法高强,定不会做出那伤天害理之事,想必是生死簿出了岔子,记浑了名。”
“大仙弟子既已得道,称得上当世一地仙,其名不该在生死簿上也,吾等这就让判官勾去其名。”
听闻此话,镇元子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不知徒儿意向如何?”镇元子问李修安道。
李修安点头:“可。”
说实话,李修安并不相信十代冥王的这套说辞,有些事看破不说破。
十代冥王也是暗舒了口气。镇元子大仙,地府可得罪不起。
如果追究下来,他们十位冥王难辞其咎。
不得已,情急之下,把这一切推在了猴子身上,反正当年闹地府之事确实是真的,但至于这两者有没有关联,鬼都不知道。
至于勾掉李修安在生死簿上的名字,影响肯定也是有的,但问题不大。
如今他习得大神通,且已得道,又是镇元子的爱徒,即便现在尚未成仙,未来迟早成仙不在话下。
假如他成仙之后,成了作恶多端之徒,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真到那时南斗星死簿上自有其名,也用不着他们地府操心。
世人只知生死簿,殊不知,这天上还有一本针对神仙的簿子,名为南斗星死簿。
顾名思义,记录在上面的名字,只有死没有生,针对的正是未跳出三界的五仙。
最为典型的便是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很多人以为他是被那袁守诚给坑了,甚至有阴谋论说这是佛道联手做局。
但实际上在西游记中,地府十王有明确回答过李世民这个问题:“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袁守诚打赌这事,他最终的命运不会改变,依旧是遭杀于人曹之手。
判官依命,勾去了李修安在生死簿上的名字。
地藏王菩萨在一旁并未阻止,待确定已勾去李修安之名后,地藏王菩萨这才开口道:“佛曰: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吾观青阳后辈目光无神、元神涣散,只怕是有因果缠身。”
听闻菩萨之言,李修安陷入沉思,联想到前几日心神不宁,以及昨夜所做之梦似乎也有别的寓意。
李修安一早就怀疑自己是否无意间沾染了些不好的因果。
于是李修安对着地藏王菩萨行了一礼,真心求教道:“多谢菩萨提醒指点,但青阳左思右想,始终不解,因从何来,果在何处?还请菩萨指明方向,青阳感激不尽。”
地藏王菩萨却是摇了摇头:“阿弥陀佛!贫僧只见果相,难窥因由。”
也就在这时,一旁的判官欲言又止,想了一番,鼓足勇气道:“上仙若想知身陷何种因果,这有何难。”
此话一出,李修安倍感诧异。
于是又行了一礼请教道:“判官大人有办法?”
判官连忙回礼:“大人二字不敢当,在下崔钰,不瞒上仙,在下自任判官以来,每日审判游魂无数,无论善恶好坏,皆一一记录在册,其中有几例生魂似与上仙有所牵连,不知当讲不当讲?”
最近阳间来的鬼魂太多,判官难免忙碌不息,顾及不暇,直到刚刚,他才偶然想起了一些事。
这下李修安更是惊讶不已,但不管如何,李修安自觉问心无愧。
“子曰:君子坦荡荡!崔先生直说无妨。”
于是崔钰便把自己审判幽魂涉及到与李修安有关之事全说了出来。
这些年来,判官审判生魂无数。每每审到洛阳李氏家族,总有人高呼:“自己先祖镜湖先生曾飞升天庭,乃得道大仙,希望他们地府能看在上仙情面,给予些方便投个好胎。”
又或者生前作恶,来了地府,亲眼所见地狱惨象,吓得半死,高呼先祖镜湖先生之名,恳请地府开恩,网开一面。
当然,这种情况,判官基本上视而不见,该怎么判还是怎么判。
听到这,李修安沉默了,他在竭力回忆。
镜湖先生是他未入观,在洛阳时取的雅号。
可问题是,因为早早就知道了这是西游世界,李修安一心追求长生,因此并未成家立业,自然也没有结婚生子。
而且,他确信自己也没有私生子,别说私生子,就连养子也没有。
此外,他父母早逝,幼时便被过继给了伯父伯母,他服侍二老,直到他们离世。
难道是堂哥李献的后人?
但这所谓的飞升成仙,天庭上仙,这又从何说起?到底是谁造的谣?
越想越迷糊,李修安只能无奈道:“贫道入道前是个独门清,这后人与成仙之说究竟从何而来?”
判官摇头:“在下也说不清,不过,有些洛阳李氏家族生魂生前恶行累累,如今还在地狱受苦,上仙如若不介意……”
李修安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有劳崔先生了,常言道:账不对不明,贫道也想知道这其中种种因果。”
判官双手作揖:“上仙客气了。”
而后向身后的十王请示,十位冥王自无二话。
一旁的镇元子也道:“徒儿去吧,去听一听这前因后果,看一看这十八地狱之景,对你坚定道心也未尝是坏事。”
一旁的地藏王菩萨也是微微颔首。
于是在判官崔钰的带领下,径行数里,忽见一座高山,阴云垂地,黑雾迷空。
李修安问道:“这是什么山?”
判官道:“乃幽冥背阴山,此山背后便是那一十八层地狱。”
李修安点头,判官继续带路,二人上得山岩。
此山果不一般,非阳世之名山,实阴司之险地。
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岭不行客,洞不纳云,涧不流水。岸前皆魍魉,岭下尽神魔,洞中收野鬼,涧底隐邪魂。
二人刚一上山,魑魅魍魉,野鬼邪魂,有蠢蠢欲动的、有吓得瑟瑟发抖的、有面露凶相恶语恐吓的。
一阵阵喧喧闹闹,吆吆喝喝。
李修安发现自己每过一处,阴背山皆会引起一阵骚动,幸有牛头马面、各路鬼差举着鞭子施展神力维持着秩序。
判官歉意道:“望上仙多有包涵,你是活人,那些个野鬼邪魂见了,就如同在阳间有人亲眼见到恶鬼邪魂一般。”
李修安点头,表示理解。
毕竟少有活人来地府,就算有,也绝不会有人来这种地方。
过了阴山,前进,又历了许多衙门,一处处俱是悲声震耳,恶怪惊心。
判官驻足,对李修安道:“这便是那一十八层地狱。”
李修安很早就听说过十八层地狱,但具体哪十八层并不知晓。
于是问道:“是哪十八层?”
判官回道:“此十八地狱名为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扒舌狱、剥皮狱、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
好家伙,全都是酷刑的名字,再听一听这凄惨无比的悲呼声,李修安心中惊惨不已。
如此,再一联想到此前生死簿对于他的评价,李修安后背发凉。
李修安又问道:“假如我师父并非镇元子大仙,而我又没有那通天本事,那今日是否合该我要进那血池地狱受苦了?”
听到这话,判官愣住了。
随后摇了摇头,极为严肃道:“上仙说笑了,上仙可知地府为何总是如此忙碌不堪?”
李修安回答道:“那是因为每日入地府之魂太多?”
判官道:“这只是其一;其二,所有的魂魄进入地府都有二次审判的机会,允许任何生魂上堂辩解、伸冤,生死簿只不过作为生前评价的一个对照,但并非全部。”
李修安了然,心想这还差不多。
但判官又补充道:“当然,因为冤魂太多,地府人手又有限,难免也有疏漏之处,这点我不否认。”
“唉,地府的情形,上仙你也亲眼见到了,真心希望这阳世间少些征伐,少些杀戮,尤其是那南部瞻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乃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之地,每日入地府冤魂最多,数次差点踩踏了那奈何桥。”
听闻此话,李修安忽的想起了前世关于和平的话。也是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是啊,希望四大部洲人人能够和平相处,少些纷争,不枉造杀孽!”
判官自知失言,心中正在懊悔后面这些话不应该当着李修安的面说出来。
没想到的是,李修安与他在这方面志同道合。
他对着李修安深深一拜:“和平这两个字说的太好了,人与人之间和气才能平静。”
李修安倒有些不好意思:“崔先生误会了,这个词可不是我随意想出来的。”
“算了,不提也罢。”
不管怎么样,判官打心里对李修安多了几分敬意。
“上仙,那便随我来吧!”
李修安跟在他后面,一一行走在十八层地狱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