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孩子遇到难题就退缩
一位家长说,他家的孩子在学习上没自信,遇到难题就不做了,每次让他自己尝试,他都选择放弃。家长认为,孩子太懦弱了。
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懦弱,也不是不努力,而是他长时间在学习上付出很多不正确的努力,以致遭受了许多次失败,最终变得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的实验。他先把狗关在笼子里,在按响蜂鸣器的同时,给狗电击,狗无法逃避电击只能忍受。几次之后,他又按响蜂鸣器,并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还在没有被电击的情况下就开始倒地,并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一些孩子是这样体现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是基本以失败告终,而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给孩子有效的疏导,失败带来的负面阴影永远留在孩子脑中,他没有勇气再次尝试,再去突破,也无法相信自己,因此才会在遇到难题时觉得自己不行,只能求助于老师。这样的孩子面对挑战任务时,往往还没尝试,就已经被消极的想法和焦虑击倒了。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呢?最直接的办法是让孩子体验成功。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做啦啦队员而不是裁判员。
我女儿上了初中,几乎每一门课成绩都是拔尖的,唯有数学一直不好。我帮她做了卷面分析,根据她的实际水平,帮她分析应该从哪里补起。我找了新学期第一课的练习题,让她从最简单的做起,告诉她做对一道题就比一个“耶”的手势给自己打气,我也会及时地表扬她。
慢慢地,她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习惯——每做对一道就给自己比一个非常漂亮的手势,她开始找到了成功的感觉。简单的题目做得越来越顺畅后,我就会让她做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题。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她面对一道难题时,她的内心反应是“我能够战胜它”,而不是想着“数学太难了,我做不出来”。愿意用“我太棒了”“我能够战胜这些难题”“我愿意用战胜这些难题的心态去学习”这些话语鼓励自己,就意味着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战胜了退缩的心。
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其内心的恐惧是需要一些时间的,然而很多家长恰恰缺乏耐心,越是急躁,对孩子越是打击,孩子就越觉得挫败,越难重拾信心。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在生活中扬眉吐气,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在学校里成为优秀学生,只是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实现,家长要负一定的责任。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