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和适应教育环境
部分学生不热爱学习,是由于对一些教育方式不满。比如,有些学校为提高学习成绩,搞“机械式”学习训练;还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不好好讲课,反而在课外高收费补课……
如何帮助孩子化解上述认知问题呢?
这类问题实质上是认清自我与环境关系的问题。
瓦雷里说:“如果无序是你必须遵守的法则,你就会因谋求秩序而受到惩罚。”普通的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是非常渺小的,只有服从当下的规则,在秩序(哪怕是不合理的秩序)下发展。
一个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
有位政府干部曾带他的儿子来找我,孩子五年级,孩子爸爸说孩子挺聪明,但不愿意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见到这个孩子,我几乎一眼就看出他的聪明伶俐:孩子表情明快、声音清亮、眼睛明朗有神。但我知道,在这样的年龄,聪明如果不能被有效引导,反而可能成为负担。因为聪明的孩子有想法,但更自恃聪明而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开门见山地问孩子:“你爸爸说你不愿意学习,是这样吗?”
孩子回答说:“是的,反感天天重复做题,这样要浪费多少生命啊!又没有什么用!”
我问:“你能超越教育规则而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吗?比如,高考不考高分能上清华北大吗?”
孩子说:“不能。”
我说:“普通人无法改变社会规则,只能顺应规则。只有当你足够强大,才能改变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规则。比如,一个国家的领袖可以改变社会的很多规则,一个企业领导可以改变企业内部的很多规则。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家都清楚,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高考这种制度,而是各个大学自主招生,普通百姓的孩子还有机会上好大学吗?最好的大学岂不是全被各类神通广大的家庭走了后门?这会不会更加不公平?”
孩子想了想,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开始慢慢接受现有的教育模式。
关于孩子对机械式学习反感的问题,我说:“机械式重复强化学习是与高考制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是应试教育,那一定会有机械式重复学习这种对应考有效但弱化素质教育的现象,这是必然的,你也只能顺应,在顺应中适当发展个人的其他能力。”
孩子听我这样分析,渐渐明白了当下中国教育规则的合理性,机械式重复学习的必然性、必要性,过去让他厌恶学习的心理疙瘩初步解开了。
我认为,即使是完全机械式的学习,甚至是某些中学那类“高考流水线”,也有其价值,这种价值在于—它把学生送到好的大学,从而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未来的发展良机。
社会规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个人只能在现行的社会规则下获得竞争优势,考入好的中学、大学。希望这能为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所认识和接受,从而转化为学习上的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