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走近文学作品

《森林报·秋》

内容简介

《森林报》是苏联作家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的代表作,他擅长以轻快幽默的笔调来描写动植物的生活,在《森林报》中,作者采用报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的12个月为序,分层别类地报道森林的新闻,本书是《森林报》的分册《秋》,记载了森林里秋天的新闻事件,其中有森林中的大事记,也有集体农庄及城市的新闻报道,内容丰富,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堪称“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经典角色

田鼠

田鼠与其他老鼠相较,身体较结实,尾巴较短。田鼠多为地栖,短尾巴的田鼠会直接在柴垛里或粮堆下挖掘自己的洞穴。每天夜里,它们往自己的洞穴偷运粮食。田鼠的洞穴里有五六个通道,每个通道都有洞口,它们储藏了很多粮食,有些田鼠的洞穴里存粮甚至达到四五斤。

星鸦

我们这里的森林里,有一种很普通的灰色乌鸦,它的个头儿小一些,浑身布满斑点。我们把它们称作星鸦。

星鸦栖于松林,以松子为食,也埋藏其他坚果以备冬季食用。采集的松子和其他坚果都会被它们储藏在树洞里或树根下的窝里。最神奇的是每只星鸦都会吃其他星鸦的存粮。如果它们飞到一片陌生的小树林,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其他星鸦的存粮。它们会检查所有树洞,最终总能找到食物。

冬天的大地都被白雪覆盖了,但是星鸦自有办法,它们会飞到灌木丛里,将灌木丛下的雪刨开,总能准确地找到其他星鸦们藏的松子。

貂是哺乳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健,种类很多。生活在寒冷地带,喜欢安静,多是独居,一年两次换毛,皮毛尤为珍贵。它的食物很多样,在森林里还追捕松鼠。松鼠沿着树干向上飞奔,貂就紧跟在它后面。松鼠的动作非常灵敏,但貂的动作更灵敏,轻而易举就能追上松鼠。

作品关键词→

·妙趣横生的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以文字为载体,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森林报·秋》以动物学、植物学、物候学、地理学等科学知识为依托,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反映了俄罗斯地区的动植物在秋季的活动与变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观察和研究自然的方法,并附录了许多有趣的科学问答题,堪称“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作为一部经典的科普著作,《森林报·秋》借助童话体裁,赋予动植物以人的情感与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科普著作本身的枯燥感,贴合了儿童的阅读趣味,生动地将动植物的活动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出来。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等特点。而《森林报·秋》中的动植物大多都被“人格化”了,拥有自身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此外,书中也有大量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如为了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的雄麋鹿,惊险的情节扣人心弦,增强了科普著作的故事感。

·新颖有趣的报刊形式

《森林报》采用报刊的形式,以一月一期的方式来编排新闻,作为一本书,它也有报刊所具备的新鲜、快捷、活泼、通俗的特质。而《森林报·秋》主要报道了秋季森林中的新闻。每期都会刊登编辑部的文章、驻林地记者的电报和信件,还有关于森林的故事,也有集体农庄和城市的新闻报道。此外,《森林报·秋》的栏目也非常丰富,如“天南地北无线电通报”专门刊发来自各地的报道,“公告栏”则向全体读者征聘优秀的、跟踪能力强的“火眼金睛”。每期故事的最后还设置了“打靶场”,刊登一些图文并茂的知识竞猜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增强了趣味性,也能有效地检测小读者们的阅读效果,力图让他们对自然界有准确而客观的认识。通讯报道的形式与栏目便于事件的追踪,同时能让森林中的故事更有现场感,而征聘与游戏等栏目则增强了图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有利于培养小读者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关爱自然的人文精神

作为一部科普作品,《森林报·秋》全书贯穿着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人文精神。普通报纸上刊登的一般都是关于人类、关于城市的新闻,而关于森林、关于自然的报道较少。而《森林报·秋》则聚焦于森林中的故事,刊登了编辑部的文章、驻林地记者的电报和信件,还有关于打猎的故事。其中,驻林地记者会实地考察,将森林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趣闻记录下来,再寄给编辑部。

比安基将自己的人文精神倾注在对自然万物的书写中,在他的笔下,大自然的飞禽走兽、一草一木都洋溢着生机勃勃的力量,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也和谐而有序地进行着,体现着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关爱自然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也通过文字传递给小读者们,使他们学会主动观察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动植物,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研究它们的生活,有利于小读者们从小开始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成为珍惜爱护大自然的真正主人。

作品三部曲

·主题思想

《森林报·秋》全书以秋季月份为顺序,有层次、有类别地向我们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发生在森林里的新闻,其中既有森林趣事,也有农庄新闻、城市报道,以新鲜、活泼而又充满了生命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这部科普作品在展示充满活力、充满乐趣的森林世界的同时,也让小读者们的心更加贴近自然,使小读者们学会思考当下的生态环境,思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思考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堪称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课外读物。

·写作特色

作为一部科普作品,《森林报·秋》读起来并不枯燥,这归因于比安基独特的创作手法。《森林报·秋》以报刊的形式来报道森林中的新闻,以新颖的形式来编排内容。此外,比安基还以幽默活泼、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以俄罗斯范围内的动植物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自然王国,书中多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森林中的动植物,赋予它们与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浪漫的手法编织了一个生动多彩的大自然。

·作品影响

《森林报》作为闻名世界的科普作品,自1927年问世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再版过十次,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都广受关注与好评。作为一部经典的儿童科普读物,《森林报》以新颖的报刊形式、专业的科学知识、生动的语言表达、童话般的叙述风格受到小读者的喜爱,经久不衰。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之一便是作者将自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结合起来,让小读者们学会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集知识、趣味、美感与思想于一体。

经典语录

◎在微冷又清新的空气里,不管是颜色各异的树叶,还是被露水和蜘蛛网映照成银色的青草,或是呈现出夏日里从未有过的湛蓝色的小河,都变得那么华美、惬意、赏心悦目。

◎现在的森林里是一幅萧瑟的景象——树木光秃秃的,空气湿漉漉的,到处都是一股烂树叶的味道。唯一能让人得到抚慰的是遍布森林的一种蘑菇——洋口蘑,它们有的一簇簇地生长在树墩上,有的长在树干上,还有的散布在地面上,仿佛是离群索居的异类。

◎秋风骤起,把白桦、山杨和花楸树上发黄、发红的叶子扯落下来。落叶松的针叶变成金黄色,柔软的针叶变得粗硬。每天晚上,长着胡子的雄松鸡都会飞到落叶松枝上来,这些浑身乌黑的鸟儿蹲在柔和的金黄色针叶间啄食松果。

◎金黄色的蒲公英和樱草将小脑袋伸出草丛。蝴蝶在空中飞舞着,蚊虫聚集着在空中盘旋,像一丛丛飘浮在空中的轻飘飘的小柱子。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儿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翘着尾巴唱起了歌,歌声激扬而又嘹亮!

阅读拓展

比安基从小就向往大自然,成年后他勇敢地踏进大自然深处,仔细观察,坚持记录所看到的动物和植物。凭着他这股毅力和对森林的好奇心,才有了《森林报》。

对大自然感兴趣的你,除了《森林报》,还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学家法布尔与比安基一样,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极大的兴趣,他用了30年来完成《昆虫记》。《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本书对多种昆虫的特征、习性、本能和种类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写,是一本严谨且精彩的观察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