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奋斗在广陵侯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第28.1章 闪亮登场 下

许多人从昨晚早早饿了两顿硬是撑到中午就为了多吃一海碗,

打饭的队伍里喜气洋洋欢声笑语,连孩子们都乖乖的捧着大碗,顾不上嬉戏。

对于侯府的公子们,无论嫡庶,这种大锅饭就相当粗粝了,

别看侯府平日里对其它人家奢侈作风颇有微词,以简朴为傲,比起这种高档农家饭食可是牛逼到天上去。

那公子们有没有不高兴不习惯呢?还真没有,

吃饭嘛,精致不精致,好吃不好吃是一回事,很多时候吃饭看的是气氛,

只要你周围的人都说好吃,只要你周围的人都在狼吞虎咽,

你就是不饿,那也很快就饿了。你就是不香,很快也觉得香了。

几千人一起给你表演吃播,你什么感受?当然是一起开动,大嘴猛吃啊。

李昭亮们一大碗下肚,只觉得非常畅快,这是一种在侯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和豪情,

学着乡民们擦擦嘴,一大碗焖饭吃完了,毫无风度的带着碗又去烩面摊子排队。

庄户们与侯府老爷公子们打交道几辈子,一点都不害怕,一起排队一起吹牛,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李昭元开始还想端着,可是这种场面下吃饭实在是太香了,

学着前世蓝星的前辈们,端着碗一桌一桌的跑,每一桌上都有各家腌制的小菜。

“这是小侯爷吗,小老儿给小侯爷见礼啦”一个桌上,老兵和乡勇们就要站起来,

李昭元的双手捧着碗筷腾不出来,嘴上招呼道

“都坐下都坐下,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这时候讲什么礼呀,紧着点时间吃,还能吃三碗呢”

说着看向桌中间“这是腌萝卜干吗,谁家做的?”

老兵刚刚坐下,又回话道“这是小老儿媳妇和儿媳在年前做的,今天油水足,拿来两坛给乡邻们解解腻”。

“那给我来点”说着去小菜碗中添一点萝卜干,

继续与桌上的乡亲聊天“哎呦,这萝卜干下本钱啦,用的是好盐呢”。

老兵哈哈大笑“多亏了侯府的照应,才舍得好盐来腌菜。

俺们庄户人家,玩不得城里那么多花式,搞来搞去就是一个实在,怕是侯爷吃不惯”

李昭元又嚼了一口“花式再多,腌菜还是腌菜,能有啥区别,都一样嘛。我在皇宫里吃萝卜干也是这个味”

其实皇宫里请客吃饭怎么会有萝卜干呢,哄得乡亲们高兴就好,官家和娘娘又听不见。

也有杠精戳穿牛皮“侯爷别听他的,每年侯府发的好盐大多被俺们这些人家转卖给乡中大户,

换来的钱可以多买两倍的普通盐,这些腌菜是俺们特意留了好盐精制,

专门摆在春秋操演上,平日里俺们家中的腌菜可没有这般美味”

老头大怒“你个驴日的,这么大碗塞不住你的嘴,回去抽你丫的”

大家哈哈大笑,李昭元打圆场“过日子精打细算不是坏事,这样做很好呀,

平日里过日子落得实惠,现在摆在桌面上挣得脸面,你们持家有道,我也跟着沾光不是”

一边吃着一边继续了解乡亲们的收入,生活,

有没有受到欺压,婚嫁困难不困难,聘礼收多少,嫁妆又要准备多少,多少人家可以读上书。

在别的桌遇到曾经追随李勤征战的老兵(李定时期的老兵基本都去世了),也特意停下来打招呼

“你们都是我的长辈,跟随我祖父,我父亲去那么远的地方拼杀,我感谢你们啊,

你们都是好汉,我从小就知道,家里母亲祖母太祖母经常跟我念叨你们呢。”

“你丢了胳膊捡回一条命,每年收到多少恩养金呀”

“灵州大战阵亡的人家要受到府里十八年的恩养,每年有钱五十贯,细粮三百斤,盐二十斤,布五匹,你们有没有拿到?拿全了吗?”

把许多老人哄的老泪纵横,吃饭都哆嗦后,又端着碗去下一桌。

一顿饭吃完,李昭元兴致大好,命令家将老兵们带着他骑马,顺便巡视麾下的各个庄子,至于兄弟们自由活动吧,到时间就回家去。

望着围绕完善水利设施建设起来的良田,侯在一边的老兵自豪道

“多亏了侯府舍得花钱,俺们庄上的田地在开国时候算不得上佳,这一年年水利修下来,早就不逊色于汴京最好的庄子了。

这些年大旱过几次,俺们家庄子都顺利收成,不似别人家被老天爷折腾得死去活来,还要靠主家救济”

李昭元骑在马上也就与老兵平齐,同样看向田地,心中默念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嘴上却说

“该救济的时候还是要救济的。只是经营庄田,钱财是省不了的。

要么花在沟渠水利上,要么花在救济赈灾上。

相比于救济赈灾,府里更愿意花在水利修建里,也亏得你们都实心任事,修建得合理得力,这些钱没有白花。”

老兵赌咒发誓“侯府里对俺们如此厚待,哪个孙子图奸耍滑,左右乡邻们都决不宽贷,

对比周围的庄子,大家心里都明镜一般,世上像侯府这样好的主家越来越少了”

李昭元笑道“你是话里有话吗?汴京的公侯伯府邸养的精兵越来越少了,以前的老兵人家纷纷成为普通庄户,心里不安?”

老兵下跪谢罪“侯爷恕罪,小老儿嘴笨,不会说话,做乡勇也好,做庄户也好,都是府里的恩典。”

这话倒是不假,给这些豪门大户做庄户,相当于入了编制,虽然不能发财,荒年却有了保底不至于饿死,

府中产业更喜欢收自家庄子里的人,平时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比起那些自耕农可有保障多了。

“起来吧,想也好,不想也好,爷都看在眼里。你们不必担心,都是去过灵州的人了,知道夏贼不好对付吧。

庆历三年我们家那么拼命,也没打服他们,这几年时不时就要跟陕西边军打几下,胜胜负负的也说不清。

除了夏贼,四面八方的贼人多着呢,怎么都打杀不干净,时不时就要起来闹一下,

我以后还要用你们很多年,不知道还要你们家多少代子孙流血拼命才能迎来太平年间”

李昭元不忍看到老兵给自己跪下,伸出马鞭指示他起来。

老兵大喜“小老儿家子孙世世代代为侯府效命,

侯爷的马鞭指向哪里,俺们家儿郎就平了哪里,不管太平还要多少年,俺们都跟定侯府”

李昭元笑笑“看不出来,你倒是个会说的,说书堂会没少去吧”

老兵嘿嘿直笑

李昭元也不在意,继续巡视

“那边的庄子是谁家的?”李昭元的马鞭指着紧邻李氏庄田的另一片庄子。

一个老兵上前观察一下“侯爷,那是宁远侯府的”

“那庄子与我们家的有争执吗”李昭元问

“牙齿和舌头还能打架呢,两个庄子连在一起怎么会没有点事。

不过都不是什么大事,每每有了争执,报到府里,都会有管事来交涉,

没有伤到感情,因着两家庄子相邻,还有一些婚嫁呢”老兵在一旁解释

李昭元点点头“也好,不生事我也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在宁远侯庄子中,同样十岁而且早慧的宁远侯世子顾廷煜也在巡视庄子,

顾廷煜自幼身体不爽,生母去世后得知是继室夫人白氏所害,郁郁寡欢,前两年白氏在产中去世,爹爹又迎娶了小姨填房。

不知道为什么,受不得小姨的精心照料,反而迷恋上了出外旅游,

好不容易春暖花开,寒气远去,顾廷煜就带着下人乘坐马车来到城外的庄园散心。

见到对面的庄子有许多人流颇感好奇,招来管事询问“对面可是有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