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奋战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1/53176331/b_53176331.jpg)
第9章 战败之罪在姬信(三)
周国位于黄土高坡之上。主要住宅是山丘上的窑洞。在窑洞前面是井田。
王浩然以为的井田是分成9块的田地。真的看到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
井田的9块划分,是一种划分理念。在现实中,井字格中间的“公田”未必在田地正中央。至少王浩然看到的公田,是最容易得到灌溉,产量最高的那块地。各家耕种的是耕种难度较高的土地。
至于庄稼的情况,21世纪城市青年王浩然憋住了没吭声。在没有铁器的商周时代,农具以纯木质为主,骨器与石器数量都算不上主流。指手画脚地点评,是真的不礼貌。
姬信不是诸侯,也没有分到土地,但姬信得到了居住地公田中一部分土地的收入。相应地,姬信在居住地出现重大矛盾的时候要出现,为当地的头头镇镇场子。平日里姬信也得经常出来遛遛,证明周国政府在当地始终存在。
下午时分,姬信按照惯例到井田旁边溜达一圈。春耕早已结束,田地里的庄稼都在茁壮生长。姬信转了一圈,就看到远处有大队车马向镐京城门赶。看了一会儿,姬信回到家就开始擦拭武器与甲胄。
只要出现这样大规模的诸侯集结,就意味着要打仗了。姬信对此很有经验。
被姬信看到的这批周国贵人,领地距离周都城镐京最远。他们在赶往镐京的路上相遇,就结伴同行。
进了镐京后,诸侯被安顿下来,第二天一早就参加了朝会。
由于诸侯人数太多,大殿里容不下,朝会在王宫庭院中开会。密密麻麻跪坐一地的人,让侍卫们都得紧贴墙壁站着。
周王姬发开门见山地讲述了半年内可能要遭到商军进攻的事情,说完后,姬发暂时等待一阵,让诸侯们消化消化这个消息。就在此时,一位老头子站起身来。
姬旦这些天真的没有闲着,他仔细调查分析周国贵人的情况。看到站起的这位诸侯,姬旦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相关信息。
姬丰。姬昌的堂弟,姬旦的叔叔,有三个儿子,五个孙子。此次牧野之战中,姬丰叔的三个儿子全部参战,还都因为殿后,被留在了孟津北岸。
姬信下令,兄弟俱在军中,兄归。姬丰的长子得以离开队列。另外两个儿子一个战死,一个受伤被俘。交换战俘的时候被换回,据说前一段时间伤势发作而死。
姬旦见这位叔叔神色气愤,想来他定然要说些不中听的话。
“大王,臣恨不得杀尽商国狗贼!”姬丰悲愤地说道。
姬旦期待着姬丰能够表达更强烈的伐商态度。此次牧野之战以失败告终,姬发为代表的激进派们受到很大打击。在激进派再次获得大胜之前,姬发已经不能主动表示继续伐商。
但是姬丰并非激进派,如果是他强烈表示伐商的话,对姬发颇有助益。
姬丰对着姬发继续说道:“大王,臣听闻,姬信最先对大王与太宰谏言退兵。可有此事?”
听到这里,不少诸侯中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大部分周国诸侯都没有关注过姬信这个女仆生的孩子,很多诸侯甚至不知道有姬信此人。两个月前姬信在孟津北岸领兵殿后,才算是真的出了名。不仅周国诸侯都知道了姬信,800诸侯中大半都听闻了周王姬发的庶弟姬信很能打仗。
但绝大多数诸侯都不知道姬信居然是那个最先提出退兵的人。
姬发并不想接这个话茬,但姬信是当着众多周军士卒大声说出退兵的看法。既然姬丰敢这么问,肯定是从亲历此事的士卒那里听到了准确消息。
迟疑一下,姬发点头答道:“确实如此。”
听姬发亲口承认,诸侯们的议论声更大了。
姬丰继续问道:“大王,臣听闻姬信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赶来的骑兵乃是三花娘娘部众,并告知太宰。可有此事?”
姬发此时确定姬丰准备得很充分,索性承认了此事。
姬丰没有继续发言。直到听周围诸侯们中不少人认为姬信有眼光,才冷笑道:“呵呵。大王,请问姬信是如何知道三花娘娘骑兵厉害?”
姬丰声音响亮,庭院内所有周国诸侯都听到了。一时间,所有人都闭上了嘴,不少人露出了愕然的神色。至于那些已经想到这个问题的周国诸侯,则坐直身体,准备听听姬丰接下来要怎么说。
“诸位,孟津之战,若非姬信领军,一万五千周军恐不得过河。吾三子皆在孟津北岸殿后。姬信下归家令,吾长子得归。诸位家中子弟,定有人因此得以归家吧?”姬丰向着诸侯们大声询问。
诸侯们纷纷点头。不仅他们家中有子弟因为姬信的命令得以不用殿后,不少周国诸侯也是因为姬信的归家令得以过河。
在孟津北岸的惨烈防御战进行的时候,姬信还让殿后军第三队先撤,使得一些周国诸侯得以全家团圆。听姬丰这么问,诸侯都觉得姬丰对姬信并无偏见。
姬丰转向了姬发,“大王。此次退兵,士卒死去万人。牧野之战,吾军眼见可擒杀商王子受。若姬信率领三千士卒,以孟津北岸之法抵御。三花娘娘骑兵不过三百,吾军再辅以二百战车,便是不胜,也定可抵御。姬信既知三花娘娘骑兵厉害,为何不在战前讲出?非待三花娘娘骑兵赶到,才阻拦大王亲自出战。二百战车战败之后,姬信为何不提防御之法,却只是向大王谏言退兵?”
问出一连串不合理之处后,姬丰暂时停顿片刻。周国诸侯们此时听得神色大变,心中也是念头翻涌。
姬丰悲愤地说道:“大王。臣以为,姬信定然投奔商国,为商国奸细。此次战败之罪,罪在姬信!”
听到这里,周国诸侯们都愣住了。片刻后,一阵惊叹声响起。有些人怀疑,有些人已经愤慨地表示“原来如此!”
也有不少诸侯认为姬信应该不是商国奸细的诸侯。但此时想到姬丰所说的种种,觉得貌似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时脑子混乱,不知该如何反对姬丰所讲述的内容。
姬旦低下了头。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战败带来的羞愧,而是姬旦不想让人看到他脸上的愤恨。此时姬旦满心都是掐死这位老叔叔的冲动。
奸猾!太奸猾了!
诸侯中没几个与姬信相熟,最熟悉的姬信的是周王姬发与太宰姬旦。他们两人此时都不能为姬信辩护。
坚定伐商的激进派们只能出头为姬信辩护。他们一开口,立刻遭到那些在牧野之战中死了亲人,满腔怒火的诸侯们的反驳。坚定的激进派们数量处于劣势,很快在声量上落了下风。
一名叫姬庆的诸侯声音最高。他父亲是战车队中的一名军官,死在三花娘娘的骑兵手里。两个弟弟一个死在猛攻纣王本阵之时,另一个弟弟死在撤退途中。
姬庆此时已经站起身,拽着身为激进派的闳夭衣领,大声喝道:“汝言说,姬信在孟津北才得以为将!吾问汝,大王肯令姬信为将,为何不肯在牧野听姬信谏言?”
闳夭登时说不出话来。姬发的近臣的确知道姬信到底多么不受重视。但正因为姬信不受重视,反倒让诸侯们不了解姬信的具体情况。
诸侯们看到的是,姬信是先王姬昌的庶子,与兄长姬发与姬旦一起在姬昌身边长大。牧野之战中,姬信以甲士的身份跟在姬发与姬旦身边,又能阻止姬发亲自出战,提出退兵的建议还被姬发接纳。在最危急的时候,姬发又任命姬信指挥留在大河以北的一万五千周军。这一万五千周军中,可是有不少周国诸侯。
对于这样的出身与经历,任何正常的周国诸侯都会认为,姬信是姬发非常器重并且信任的幼弟。姬发心疼幼弟姬信,牧野之战时将幼弟带在身边。在关键时刻,姬发对幼弟姬信言听计从,并且委以重任。
既然姬信如此重要,牧野之战的失败,姬信不光有责任,还有着非常大的责任。
姬庆见姬发的重臣闳夭哑口无言,就转向了姬发,悲愤地喊道:“大王。臣以为姬信未必是商国奸细。然,姬信有罪,战败之罪在姬信!请大王严惩姬信,以告慰战死士卒!”
大多数周国诸侯并不相信姬信是商国奸细,但大家很清楚,没办法直接要求姬发承担战败的责任。也不太可能让太宰姬旦与太师姜子牙承担责任。姬信是姬发心爱的幼弟,姬信的所作所为的确有种种值得怀疑的地方。将姬信斩首,的确能够让诸侯们感觉心里面好受。
不少诸侯都站起身,跟着姬庆一起向姬发说道:“战败之罪在姬信!请大王严惩姬信!”
太宰姬旦一直听着诸侯们的争吵,见诸侯们竟然大有要杀姬信以谢大周的意思,连忙看向姬发。就见姬发正襟危坐,竟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姬旦心中一沉,不妙的感觉冒了出来。
姬旦很清楚,此次战败,姬发非得给诸侯们一个交代不可。灭商虽然是整个西方诸侯们的共同理想,但西方诸侯们臣服大商几百年,也早就习惯了。
与西方诸侯不同,周国三代国君都选择了伐商的路线,并且不断推进。诸侯们敢于伐商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纣王暴虐,但周王姬昌与姬发持续几十年的引导与挑拨也同样重要。
牧野之战失败,周国诸侯损失惨重,他们当然会认为这是姬发的错。如果姬发主动认错,并且承担罪责,就必须能承认激烈的伐商路线是错误的,周国以后将不再主动伐商。一旦做出这样的承诺,周国两代先王的夙愿就落空了。
姬旦很清楚,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姬发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果姬发不肯承担战败的罪责,就得有其他人来承担。眼前诸侯们将怒火指向了姬信。姬发让姬信承担罪责,杀了姬信作为给诸侯的交代,的确可以暂时安抚住周国诸侯。
然而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一旦让姬信当了牺牲,那些坚持伐商立场,但是与姬发关系并不亲密的人会怎么看?
此次牧野之战,姬信不仅没有丝毫过错,更是为大周立下大功。那些坚定的伐商派亲眼看到姬发可以将弟弟姬信当作牺牲,他们与周王姬发的关系能比亲兄弟更亲?
通过杀姬信来安抚诸侯,会让那些坚定伐商派们对姬发大为失望。这种离心离德对伐商造大业成的损失同样极大。
姬旦不知道姬发会如何选择。因为姬旦自己也不知道哪一种选择更有利。在这样的困惑中,姬旦尝试从自己一直坚信的“尊尊亲亲”理念中寻求结果。
诸侯们此时争吵得更加激烈了。有激进派的大臣情急之下说道:“姬信为人轻佻,素来不受大王亲重……”
此言一出,激愤的诸侯中当即有人喝道:“既然如此,姬信迷惑大王,更是罪不可恕!”
此次牧野之战失败,周国诸侯们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两个月来,虽然周王姬发赐给他们礼物,但诸侯们越想越愤怒。在出兵前,姬发描述了突袭朝歌,杀死纣王后将大封周国诸侯的承诺。诸侯们大多相信了姬发。
姬发失信了。诸侯们全都想讨个说法。现在众人在争吵中全都上了火气,又有人高喊道:“牧野大败。唯独姬信得授将位,岂有此理!”
此话更煽起了诸侯们的怒火。二愣子诸侯大怒下高喊:“大王,请杀姬信以谢士卒!”立刻有不少诸侯应和起来。
闳夭原本还不知道该怎么讲,听到这话,惊怒下高喊道:“姬信何错之有!!”
姬丰已经沉默了好一阵,此时大声反驳道:“若姬信无错,难道还错在大王不成!!”
此言一出,闹哄哄的庭院中立刻安静下来。但那些愤怒的周国诸侯们胸膛微微起伏,心脏挑动的更快了。
众人沉默的看向在王位上正坐的姬发。既然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其他话已经不必再讲。所有人都等待着姬发做出最后的决断。
姬旦欲言又止,心中满是痛苦。不管他如何坚信“尊尊亲亲”的理念,但“尊尊亲亲”的理念在面对现实利益的时候实在是太过于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