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3,我家的豪门日常](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87/53163687/b_53163687.jpg)
第30章 时代潮流
张浪在酒店住了下来。
他那个小女朋友叫黄倩,今年其实才十八岁,除了精神小妹了一点,长得其实挺漂亮的。
要不然也无法在男人的天堂帮张浪这王八蛋赚那么多钱。
只是她后半生挺惨的,全村都知道她在外面干那事,还将赚到的大部分钱全部给了张浪。
连带着父母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本就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养个女儿在外面干这种事,还闹得全村人尽皆知。
这谁受得了?
张浪这家伙,算是坑惨了这个喜欢了他大半辈子的女人。
哪怕是陈汉林见到晃倩,也是一言难尽,只希望她俩不要再走上辈子的老路吧。
他们那个村出去的很多年轻人,大部分要么进厂,要么就是走了歪路子。
父母没背景没资源,仅靠他们自己一路去瞎摸,真就是什么赚钱干什么
这种人,陈汉林自然是要敬而远之的。
张浪他还能想办法救一救,那种人见了都要离远一点。
魔都很大,尤其是外滩很繁华,陈汉林带着张浪到处去逛,还给他买了两套不错的小西装。
顺便帮他那个小女朋友把黄毛给染了回来。
这可把张浪感动得不行,虽说大家是兄弟,有忙也要必须帮。
但他爹都没在他身上这么花过钱,陈汉林竟然给他花了。
要说不感动都是假的。
差点就要两脚一弯,跪下喊义父了。
张浪问他:“老陈,你在魔都到底干什么生意,我感觉你发了大财啊!”
“也不算什么发大财吧,反正一天几千块肯定还是有的。”
啧…张浪倒吸一口凉气,“一天几千块,你这比抢银行来得都快啊,到底干啥能赚那么多钱!”
陈汉林没想瞒他,当然他自己的进货渠道也不会跟任何人去讲,这年代的信息其实是很闭塞的。
信息越闭塞,也就越显得信息价值高。
陈汉林拿出一块大金劳戴在他手上,“看到没就靠这东西赚钱,你也看了不少香江电影,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手表,真的那种要卖几万一只,我们这种国产A货只卖两千,你要是能将它卖出去,我给你三百一只的提成。”
其它人都是三百,张浪也不例外。
一个月要是能卖两只,那就相当于普通人两个月工资了。
张浪眼睛发亮,总感觉这提成很高,他还在心里小小的算了一下。
一只提成三百,十只那不就是三千?
这可真是一门好生意啊,比在老家摆摊卖八块一件的阿迪达斯还要赚钱。
农村老家很多人都开始去街上摆摊赚钱了,主要还是受了陈汉林影响。
连张浪父母也去了,更不要说其它人。
“老陈,你就是靠这个发财?”
“差不多吧,等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去黄河路开饭店了,赚钱门道我是给你了,能不能卖出去就靠你自己了。”
该说不说,这玩意只是听着赚钱简单。
要是没有那个门道,两千一只的手表卖给谁啊?
农村老家的那些人肯定是不会买的,魔都那些想要伪装成大老板的人,才会有这个需求。
伪表市场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能不能赚钱全靠张浪自己了。
陈汉林能帮的就是告诉他这个赚钱门道,以及解决他刚来魔都的生活所需。
酒店给他开了一个月,也不是太多钱,1500就够了。
一个月之后,就需要他自己拿钱租房子或者是续租酒店了。
他要是一个月时间,连四五只假金劳都卖不掉,那也证明他不适合这个行业啊。
张浪能在后世带那么多妹子躺平赚钱,本事自然还是有的。
哪怕就是拿着假金劳,天天去黄河路上窜,一个月卖掉七八只也不难。
就是比较辛苦罢了。
陈汉林总感觉张浪会是村里第一个来投靠的,后面估计还会来很多人。
这其实很正常,现在这时代往往就是亲戚带亲戚,村带村。
一个村子只要出了一个有钱人,他在干什么,剩下那个村子的人大部分也会在干什么。
这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啊。
张浪刚开始还是屁股插炮仗,浑身是劲,到处去碰壁之后,这才来找陈汉林,问他有没有好一点的卖货经验。
陈汉林告诉他,这玩意必须要找那些有点钱的人,但又不能太有钱。
也就是常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
这种人才是假表的精准客户,去外滩包括南京街。
拿着手表一个一个的问,销售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每天要是找一百个人去问,总会瞎猫撞到死耗子。
要是刚开始连跑都不愿意跑,那就完犊子了。
陈汉林没这么干,那是因为他将钱已经分出去,让有这个资源的人帮他在干。
张浪肯定是没法复制的,他也没欧伟他们那种人脉。
只能靠多跑多说了。
从激情满满再到垂头丧气,第二天接着这么干。
直到第五天,他才卖出去第一只假劳。
陈汉林问他怎么卖出去的,张浪龇牙咧嘴地说,他卖给了一个假洋鬼子。
看来不止國内的人需要装老板,国外的那些人同样需要啊。
张浪非常高兴,来到魔都之后这还是他第一笔赚到的钱。
既然他能赚到钱,那就意味着他能养活自己的小女朋友。
也就是黄倩。
陈汉林给他三百提成,当天晚上他就请自己跟二虎子一块去吃街边烧烤。
他们这些人还是习惯来点烧烤的同时,再整点小啤酒。
张浪也不怕受打击,只要能赚钱,屎他都能吃。
这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也是真的。
下一个时代的人,从来没有体会过他们这个时代的苦。
从小苦过的人,对赚钱的欲望根本不是那种独生子女能比的。
一旦有赚钱的机会摆在眼前,甭管多危险,是否写在法律当中。
都是干了再说。
村里后来那么多人进去踩缝纫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了。
大家真的都穷怕了。
不是一个两个穷怕了,而是一个时代的人都已经穷怕了。
来了大城市后,内心不断的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们,不能再穷了。
张浪是这么想的,陈汉林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他并不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