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我的科幻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小说专刊上市

翌日,陆奇高举杂志社的传统口号,前往川大与核动力无人机,也就是陈涛,谈谈作品改稿的事情。

陈涛长着文静内敛的脸蛋,白净瘦弱,约莫170左右,鼻梁搭着一块看着比较厚重的眼镜,一身白色衬衣加一件老旧打着补丁的军绿色大衣,脚上穿着一双老式胶鞋。

陆奇找到他时,他正在宿舍看书。

一听是《科学文艺》的编辑找他,心中顿时激动起来。

等看到陆奇,心想:稿费妥了!

“陆老师,你找我?”

陆奇跟其他宿舍里的同学打招呼后,取出投稿的稿件:

“对,你这本小说构思很不错,不过情节需要改进一下。”

陈涛一听是改稿,暗叫“稳了稳了”,:“陆老师,你说咋改?”

一副你让我咋改就咋改的样子。

陆奇笑了:“只是给伏羲展示一场无人机表演,太少,你可以再加入其他的历史传说。”

“比如说,帮他发展部落,改善部落文明,如何成为人族之皇等等。你可以考虑如何将八卦的创造过程加入其中等等。”

听到陆奇启发性的介绍,陈涛陷入思考,许久才抬起闪亮的双眼:“有了,等我改一稿再请陆老师斧正。”

陆奇哈哈大笑:“到时候直接去杂志社找我。”

从宿舍出来,陆奇心情大好,顺路到颜教授家里拜访一二。

到了11月2日,离新刊上市还有一段时间,消失大半个月的谭凯终于打卡上班。

向纪纯过来一屁股坐到他桌面说:“老谭,怎么样?有没有收获?”

谭凯将背靠在木椅,双手枕头:“还行,跟山城、涪城、叙州等地方的二渠道老板打了招呼,他们说尽量支持我们年底特刊。”

谭凯看着陆奇感慨:“还是小陆出的主意好。原本让增加些进货,他们不太愿意。等看了《流浪地球》的一小部分,以及我们对于11月刊的定位,纷纷拍着胸口说没问题。”

杨霄正好听到这番话,惊喜万分:“预定了多少?”

“几个地区保底增加了50%!”谭凯伸出五个手指,“这是各地的订单。”

莫书清惊呼:“那么多!”

谭凯解释说:“二渠道为了赚钱,一向敢于下重注,见到有好的内容,自然不会放过。”

杨霄心中盘算后,脸上充满坚毅:“这么说来,杂志的销量或许又可以突破生死线。”

“李爷爷,你跟印刷厂那边说一声,这一期先印两万册,后续视情况加印。”

杂志的生死线是三万册。谭凯跑了七八个城市,基本覆盖了川省的主要地方。

首印两万册,比上一期涨幅几乎多了一倍!

后期反响好,再加印一万册不成问题。

----------------

时间很快来到11月15日,《科学文艺》1986年第六期上市。

自从收到陆奇的回信后,韩颂一直想尝试科幻文学创作,并对新一期杂志充满期待。

他对陆奇在信中建议成立科幻社团一事颇为心动,也想学蓉城各所大学那样,成为首任社长。

只不过在现在的环境中,科幻文学的影响力不大,韩颂觉得等新刊上市后再说。

打午饭回来路上,他花了五毛钱在校园里的书店买了本《科学文艺》,一边走一边翻阅。

酷炫封面早就深深吸引他的目光,再配上《流浪地球》的书名,让他产生一种科幻的战栗感。

从配图到书名,处处显示着一股硬核科幻味道,更不用说作者还是他喜欢的陆奇!

一回到宿舍,韩颂将饭盒丢在桌面,直接翻开杂志迫不及待的阅读。

一旁的同学见状,诧异的说:“韩颂,吃了再看,这天气饭菜很快就凉了。”

“嗯”了一声的韩颂将杂志铺在桌面,这才打开饭盒捧着吃,两眼不离杂志。

他看到目录中,《流浪地球》将近40页,占据了杂志一半的篇幅。才恍然发现,《科学文艺》的页数增加了。

以往都是五六十页,现在将近九十页!

加量不加价!

真好!

韩颂默默在心中为其点赞,吃一口饭后开始看《流浪地球》。

才吃了几口,他就被小说的内容所吸引,不知不觉沉迷其中。

“哎,韩颂,你咋捧了半天都没吃完?饭菜都快凉了!”

几个正在聊天的舍友看到后,心中非常吃惊。

韩颂惊醒,连忙往嘴里送了一大口饭菜,含糊说:

“嗐,看小说呢。”

“我跟你们说,这期《科学文艺》里的小说非常精彩。”

一番话,让准备去洗碗的舍友纷纷凑了过来:

“啥小说那么好看?”

一人翻到封面,看到众多行星发动机点火的画面,啧啧称奇:

“这幅画很有科技感啊,感觉比往期的封面好看得多。”

然后翻到韩颂正在看的小说书名,不由念了起来:

“《流浪地球》。咦,不会是讲地球流浪的故事吧?”

另一位舍友闻言顿时笑喷:“开啥玩笑,地球怎么可能流浪。应该是写在地球流浪的故事吧。”

韩颂又猛吃几口饭才说:“就是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作者描绘了未来太阳快速衰败的末日情境,若想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必须带着地球流浪。”

“嘶!”

宿舍里其余七人倒吸一口冷气!

还真是地球流浪啊!

一人反应很快:“难怪是科幻小说。”

一舍友时候:“哈哈,这不就是我们传统的愚公精神嘛。”

一人:“都能推动地球流浪了,造宇宙飞船不是更容易?”

另一舍友反应更快:“老韩,看完给我看。我等会帮你洗饭盒!”

“咦!你这人!”

其余六人顿时鄙视的看着他。

韩颂默不作声,只是点头答应,将杂志重新铺开,继续阅读。

他对小说中所描绘的全球冰封现象颇为佩服。

大海都冰封的场景,真的是不可想象。

偏偏作者还在小说中提示,在地表时要小心其他人类。

都零下一百多度,地面还有生物?

不过他对地下城所描写的场景感觉很有意思,至少非常符合他的逻辑。

看到小说里提到的食物,又看到其他地区如北美或者欧洲的残酷描写,

心中感慨:

有的吃就不错了!

还在祖国好啊!

万恶的资本主义!

没多久他感受到身上的寒意,又想到:

未来的人类能够在零下一百多度的环境下生存,那他们的保温技术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衣服的保暖性岂不是吊打现在?

若是能得到一件未来的保暖大衣,岂不是一整个冬天都不怕冷了?就连北方有暖气的同学,也比不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