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不装了,我朱高煦是反腐斗士
在那庄严肃穆、透着无尽威严的御书房内,一片静谧,仿若时间都已停滞,寂寂无声。
皆因汉王朱高煦不遗余力地大力举荐,年纪仅仅三十岁的顾佐,竟得以被擢升为都察院都御史,从而登上了正二品这一朝堂高位!
这般明显不符合旧有规制的举动,按照常理而言,金忠等一众忠心耿耿的臣子理应义正词严地规谏天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汉王爷在这场关乎朝廷规制的论辩中,凭借着他那滔滔不绝、有理有据的言辞,力压群雄,使得群臣在与其交锋时纷纷败下阵来。一时间,金忠等人竟是难以寻得恰到好处的理由来反驳汉王的主张。
不过,不得不说,这位顾佐顾礼卿的确是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他所到之处,不论是地方官吏,还是普通民众,无不对其敬畏有加、心悦诚服。这样一位难得的刚正之士,出任都察院都御史这一要职,实乃众望所归。
由他来掌控都察院,大力整肃当下那如洪水猛兽般猖獗盛行的贪腐之风,无疑是一个极为明智且恰当的选择。
只是,金忠、黄淮等人心头不禁泛起了嘀咕,暗自揣测:汉王如此积极地举荐顾佐这等刚直不阿的臣子上位,对他自身究竟能有何益处?
要知道,像顾佐这类刚正直臣,最为显著的特质便是无惧强权,一心只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而鞠躬尽瘁。
即便您汉王爷对我有举荐的知遇之恩,那又能怎样?
倘若您胆敢违背国法纲纪、做出祸国殃民的恶行,我顾礼卿照样会毫不留情、大义凛然地对您进行严厉斥责!
既然如此,汉王为何要费心费力地行此看似吃力不讨好之事?
难道说他当真洗心革面、性情大变,从此摒弃过往的争权夺利之心,开始全心全意地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筹谋了?
绝无可能!
绝对绝无可能!
他可是一向野心勃勃、不甘人后的汉王朱高煦啊!
朱棣轻扯胡须,神色冷峻,继续语气森寒地言道:“除此之外,汉王倒是向朕详细地提及了一种在如今这永乐朝官员贪腐现象中最为臭名昭著、令人发指的手段,其恶劣程度相较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等贪腐行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是令人瞠目结舌、触目惊心!”
一众位高权重、在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大臣们闻听此言,皆是神情惊愕,呆立当场。片刻之后,他们才如梦初醒,有些茫然失措地将充满疑惑与不解的目光投向了朱高煦。
在他们的固有认知中,您这位汉王爷不应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朝堂之上的权力争斗、谋取高位吗?
怎的如今却一反常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打击贪腐这等棘手且容易得罪人的事务之中?
朱棣目光深沉,语气沉重地将地方官员借为民请命之名行中饱私囊之实的种种丑恶行径缓缓道来。金忠等人听闻之后,瞬间面色变得煞白如纸,毫无血色。
蹇义眉头紧蹙,犹如两道深深的沟壑,忧心忡忡地赶忙追问道:“汉王殿下,敢问您所言之事是否有真凭实据?万不可仅凭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之事,便在此危言耸听,扰乱朝纲啊!”
地方官员,通过谎报灾情,以减免税收之名行中饱私囊之实。百姓们上缴的赋税数额未曾有丝毫减少,然而朝廷实际收到的税收却大幅缩水,这无疑是足以动摇大明根基、危害江山社稷的巨大隐患。
赋税,乃是朝廷维持正常运转、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
倘若一个王朝无法按时、足额地收取赋税,又从何处获取维持国家机器运转、抵御外敌入侵、发展民生经济所需的钱财?没有充足的资金,又如何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如今竟然有如此众多的官员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中饱私囊,巧立名目,肆意愚弄百姓,将百姓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此种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通常只会出现在王朝的末世,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之际!
然而当下,乃是永乐盛世,是他们这些一心为国、兢兢业业的臣僚们引以为傲的太平盛世!
汉王朱高煦却在此时,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看似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的黑暗与丑恶,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们从自满与陶醉中猛然惊醒。
故而蹇义身为吏部尚书,深知自己肩负着选拔任用官员、整肃吏治的重大责任。他必须要弄个明白,这究竟是汉王朱高煦故意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亟待朝廷出手整治?
朱高煦面无表情,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随即转头看向了夏元吉,郑重其事地说道:“老夏头,您可还记得在刘观府上搜出了那一笔原本用于河南赈灾的银两吧?”
“诸位信不信,从吴中府上也能搜出同样来自河南的赈灾银,还有河南道御史、河南按察使等人的府上亦是如此。”
“这笔用于河南灾区赈济灾民的救命银两,从国库运出一路艰辛抵达河南。这一路上是否存在被沿途官员层层剥削暂且不论,但当这批赈灾银抵达河南之后,那便是遭遇了肆无忌惮的层层盘剥。京师里的大人物刘观等人胆大包天,贪婪地获取了其中的大头,地方上的按察使、道监察御史也不甘示弱,再从中分一杯羹。接着便是具体到地方各级官员……如此这般层层剥削下来,真正能够用于赈济灾民、拯救苍生的赈灾金,恐怕十不存一,所剩无几!”
朱高煦所言句句属实,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如实地陈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实真相。
整个都察院在刘观等人的肆意妄为、贪赃枉法之下,已然忘却了自身肩负的监察百官、维护朝纲的神圣职责。
那地方官员见此情形,自然也就变得有恃无恐、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将百姓们的血汗钱据为己有。
毕竟只要将上面的这些御史喂饱,使其对自己的恶行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便无人敢于找他们的麻烦,他们便可继续逍遥法外、为所欲为!
用以河南灾区赈灾的救命钱,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刘观府中,这便是无可辩驳的铁证如山!
蹇义听闻此言,面色骤变,刹那间变得惨白如纸。他深知自己作为吏部尚书,对此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即毫不犹豫地起身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说道:“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虽说问题的根源在于都察院的贪污腐化、徇私舞弊,但这些人的任职赴任也是经过吏部的审核与同意,河南按察使等封疆大吏更是需要吏部的举荐与审查。
如今闹出了这般严重、影响恶劣的贪腐大案,蹇义这位吏部尚书有着不可推卸的失察之责。
好在朱棣对他向来颇为器重,深知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此次失误或许也是一时疏忽所致。于是朱棣只是摆了摆手,大度地表示不再追究此事,就此将此事轻轻揭过。
“此案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锦衣卫必须彻查到底,不放过任何一个贪赃枉法的蛀虫,务必将他们一一绳之以法,以正朝纲,以安民心!”
“不过既然出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贪腐手段,那就必须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加以遏制,绝不能让其继续蔓延,危害朝廷根基。诸位爱卿,对此可有什么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良策?”
朱棣话音刚落,诸位大臣面面相觑,皆是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官员谎报灾情中饱私囊之事,本就错综复杂、棘手难办。
倘若地方上的按察使和监察御史能够坚守职责、刚正不阿,充分发挥其监察检举的作用,那还能够及时向朝廷检举揭发此类恶行。
否则朝廷收到地方上报灾情的奏疏,唯有第一时间派遣专人进行实地核实,如此一来,不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有可能导致灾民们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饥饿而死,流离失所。
除此之外,自大明开国以来,赋税征收一直存在一个令人头疼不已的难题,那便是欠税现象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源自于高皇帝制定的一项旨在关怀百姓、减轻百姓负担的福利政策:倘若一个地区出现欠税,那么欠至第二年,便可酌情打折,甚至大幅度减免。
当初太祖爷定下此福利政策,本意是为了让百姓们在遭遇天灾人祸、生活艰难之时能够得到朝廷的关怀与照顾,从而度过难关。
然而金忠、蹇义等人听了朱高煦的一番深刻剖析之后,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发展至今,贪官污吏从中作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所不用其极。那些本有能力交税之人故意拖欠不交,待到第二年便可利用此项政策申请打折和减免,而减免的部分皆被这些贪官污吏收入囊中,中饱私囊。
这些道貌岸然、利欲熏心的地方官员,不但凭借此项政策赚得盆满钵满,还厚颜无耻地博得了一个为民请命的美名!
当真是无耻至极、混账透顶!
但也正因如此,这个由来已久的难题愈发难以解决,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朝廷和百姓的心头。
涉及到祖宗定下的制度,轻易删减改动那可是大不孝之举,必将遭受天下人的唾弃与指责!
朱棣原本便是通过造反成功夺得天下,所以他对于太祖爷定下的规矩向来谨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违背。除非万不得已,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否则绝不轻易变动,唯恐被他人扣上不孝的罪名,从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皇位的合法性。
但是现今,地方官员借助朝廷施恩给百姓的福利政策,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不但愚弄了百姓,使其对朝廷的信任大打折扣,还欺骗了朝廷,导致朝廷的税收大量流失,财政状况日益紧张。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眼见一众大臣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却始终未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主意,顿时大失所望,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自家老二朱高煦的身上。却见朱高煦正心不在焉地坐在小板凳上发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旁摆放的前朝精美瓷器,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对眼前的紧急局势毫不关心。朱棣当即怒不可遏地喝道:“汉王,既然此等严重的问题是由你率先察觉,那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莫要在此装聋作哑,给朕速速道来!”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如遭雷击,傻了眼!
心中暗自叫苦不迭:您这位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身边还有内阁三杨、蹇夏等一众千古名臣辅佐,个个都是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之人。如此强大的阵容,竟然都解决不了这个看似棘手的小问题?
咋就非得让我这个向来逍遥自在、无心政事的王爷来充当这吃力不讨好的反腐斗士,去得罪天下那些手握重权、心怀叵测的官僚啊!
朱高煦一直心心念念着前往云南就藩,远离这纷纷扰扰的朝堂争斗,做一个逍遥快活、无忧无虑、倚红偎翠的王爷,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实在是不愿掺和这些麻烦事,卷入这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
“爹啊,儿子愚钝无能,才疏学浅,实在是毫无良策,还望您高抬贵手,自行处置便是……”
“说不说?你今日若想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子,明日朕就将你发配至高墙,让你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好好反省!”
朱高煦听闻此言,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懑:“???”
您这是何道理!
简直就是个蛮不讲理、丝毫不顾父子情分的坑儿贼!
当真是丝毫不顾颜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