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猴子,养马,不提
“不提那猴子!”玉皇大帝咬咬牙,恨恨地说道。
颇有种自己的白菜,让其他菜农采摘了的憋屈感。
观音眼观鼻,鼻观心,纯当没看见。
这里面是玉皇大帝与如来佛的博弈,两个不知道活了多少年的老东西,要说真的因为这件事而动怒。
那根本不可能。
但见面,一个不留痕迹,其他人看不懂,但只有对方才懂得的嘲讽。
那必然是少不了的。
只能说……
活得久的老东西,是这个样子的!
一旁的王母娘娘,也同玉皇大帝一样,在孙猴子的事情上,吃了如来佛的亏。
所以她转移话题道:
“取经人暂定为金蝉子,性格、行为方式之类不加以干涉。”
“孙猴子作为他的徒弟?”
王母娘娘有些迟疑,总觉得观音的这步棋,不是什么妙手。
那猴子的性格,作为看着他长大学艺的人,王母娘娘还是清楚的。
没学艺之前,傲来国、花果山时期,称得上一句好猴头。
见生死,知生死间的大恐怖后,乘木筏出海寻仙时期,那更是天底下数得着的好猴头。
知礼节,懂规矩。
人若骂他,他也不恼怒;
人若打他,他也不嗔,只是赔个礼罢了。一生无性。
那时候的孙猴子,一身根骨、福缘、悟性都是上上乘不说,修行的心态更是达到了天地如一的程度。
可谓是不负天生地养灵猴之名。
可……
等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被菩提祖师打出门外后。
真个是一张白纸入染缸。
成为了各路妖魔的形状、颜色咯!
对此,不论是玉皇大帝还是王母娘娘,都是知情,亲眼看着的。
任由那孙猴子如此,也不是说故意整治,为了日后大闹天宫的乐趣。
而是孙猴子当有此劫难。
他的一路太顺,学会了七十二变,自认为可以躲避三灾,自此长生不老逍遥快活。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劫难,从离开菩提祖师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
观音自是知晓王母娘娘的疑虑,他开口解释道:
“那猴头倒是顽皮,只是在五行山中,修行已有半千年岁了。”
“想必可以出来,检验一下修行效果了。”
闻言,王母娘娘还没说什么,玉皇大帝倒是点头说道:
“那秃顶大耳的老和尚……”
说一半,意识到在观音面前说这些并不是很合适的玉皇大帝,赶忙改口道:
“那灵山的如来佛,当是佛法深厚。”
“那五行山我也看过,果是适合那猴头的修行之地。”
“半千年的岁月,想来也是该出来走走的,不然只是修炼而不在凡间历练。”
“修不成正果啊……”
玉皇大帝的话适可而止。
王母娘娘听完后,也觉得让孙猴子出山,到凡间跟着如来的二弟子历练历练,也不是什么坏事。
再者说……
天庭里出名的神仙,哪个在凡间还没有故事了?
其中营销最不错的,当属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以及佛门的降龙罗汉了。
这么一想,让孙猴子出出名也不错。
对于观音提出的‘西游记’计划,不论是王母娘娘还是玉皇大帝,都是很看好的。
觉得这是近几千年来,最盛大的一件事情了。
天庭与佛门联手,促合这么一个故事,想来那爱慕虚名的孙猴子也该满意了吧。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的举起茶杯饮了一口,心里同时想道。
“如若不予助力,仅凭金蝉子转生的凡人之躯,这西行路上山高路远水长,恐难以服众啊!”
玉皇大帝斟酌言辞,最后也只是说出难以服众。
观音能够理解。
他前世虽然只看过西游记,并没有研究过西游记的原型人物。
但唐朝真有一个僧人,在没有孙悟空开路,猪八戒、沙和尚挑担背行李的情况下,一个人走到天竺取景的事情。
他还是知道的。
所以只要找对和尚,区区十万八千里远的路程,并非没有大毅力、大恒心的和尚可以做到。
可……
玉皇大帝与金蝉子的印象并不好。
他活了这么多的年月,什么事情没见过?
虽然没有进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那么个“火眼金睛”,但一双慧眼更是不输火眼金睛。
此前去灵山做客时,玉皇大帝见识过金蝉子。
对金蝉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懒”。
坐着念经都能睡着的人物。
他转生的凡人和尚,会是有大恒心、大毅力的高僧?
玉皇大帝对此保留态度。
对此,观音怎么会没有准备呢,他可是看完西游记全集的男人。
他面色平淡的说道:
“凭金蝉子凡人之躯,想到灵山求取真经,跨越十万八千里路途的千山万水,想来也难。”
“贫僧……”
观音想到了前不久,在即的洞府内,自己与捧珠龙女的对话。
自己曾说,有一桩缘法,兽族可以获得,让捧珠龙女告诉家人,早早做好准备。
此时正是那桩机缘所在。
他看向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说道:
“我佛如来,早已料想此事,给了贫僧一个弟子名额,帮助那取经人度过磨难,求取真经。”
“因而早有准备。”
王母娘娘早已知道观音那里有一个名额,对此并不惊讶,她对观音问道:
“不知菩萨作何准备?”
观音心下斟酌言辞,缓缓开口道:
“取经人如果肉体凡胎步行走上灵山求取真经……”
“虽说可以彰显毅力。”
“但一来,颇费时间;二来,不足以服众。”
这还是观音委婉的说法,如果金蝉子真步行走上灵山求取真经。
可不是仅仅不足以服众那么简单的。
朴素的老百姓,会为其送上真挚的问候:“这丫不是傻X吗?”
哪里来的穷和尚,骑不起马也就算了,连头驴子都买不起,真是寒碜,还取什么正经啊。
回家敲钟去罢!
“取经人驾驶凡马如何?”
玉皇大帝说话有些没底气,原因出自他不舍得自己的好马。
是的。
如今的天庭,仙马成群,羡煞旁人。
而这一切,都还要归功于一个猴子,具体的情况则要追溯到五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