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6章 赶集
晚上七点多,进城的苏晨二人满载而归。
店里蹲守的老胡与二姐闻声后出来一块帮着卸货。
东西还是挺多的,估摸着有阵子没进货了,忙活了好一阵。
至于店内今日的生意,还是一般般。
有客人说了,明天人会多些,大家都等着赶集呢。
于是,吃饭前,老胡特地与阿香老板打了个电话,沟通一番。
还是有特别的活儿需要准备。
比如,明天得早起,因为乡亲们来的都比较早。
外头有卖馒头包子的摊位,但不少人习惯来店内吃碗热乎乎的面条。
所以,早饭,中饭,都得准备。
再者,蔬菜种子要摆在店外头,提供村民们挑选。
以及,许多人会采购接下来五天,或者更长时间的日用品,孩子们的零食等等。
总而言之,会非常忙。
四人都没啥经验,顿感压力颇大。
“诶,他咋还有心情弹钢琴呢...”
饭后,时间还早,几人依然开着店门,见苏晨去到钢琴边上,二姐好奇地开口。
老胡显然是误会了,认为是在为了后边的求婚做准备。
“噢,钢琴最后要送给学校嘛,大概要表演吧。
他最近没咋碰,提前熟悉熟悉。”
二姐自然没有多想,而身边的准老公则是长出了口气。
就这样,一夜过去。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四人便陆续起床。
苏晨刚进到超市里头,一个软乎乎的东西便在脚边不停地摩挲着。
“旺才,你是饿了么?”
“喵...”
“那就饿着。”
“喵?”
到了厨房,便是开始准备。
阿香老板说过,正常而言,一日集市,能卖一百多碗面条。
听着不多对吧。
可是,她只有两个人,又要看店卖东西,还要做饭,不知道如何才能忙的过来。
现在他与二姐属于备菜环节。
蔬菜切好,面条分好,肉,提前腌制。
不说创新吧,原本苏晨打算整点新鲜感。
买些大骨头熬个高汤,再弄些虾,一样五块钱的价格出售。
还得是袁红,年纪大些,更晓得人情世故。
咱们这么做,肯定没问题。
但是,得考虑到阿香老板,客人理解的,不会说啥,不理解的呢...
之前有虾,肉还多些,咋现在又没了。
拍节目可以不计较成本,结束了,还是要回归平日。
苏晨虚心接受,没有一意孤行。
当两人准备完毕,端出四碗面条喊老胡他们吃饭时,外头已经天亮了。
并且,能感受到与平日有许多的不同。
首先是车辆。
各种小货车多了许多。
有些拉着水果,有些拉着日用品,有些是衣服。
早早地便来到镇上。
苏晨知道,这些是专门跑集市的,不是在镇上,就是在去镇子的路上。
比如卖衣服的,讲究物美价廉,以及实用,在他的摊子上鲜少能找到超过三位数的服装,深受当地村民的欢迎。
而本镇上的居民们,也都起的早些,卖点自家种的蔬菜,或是竹编。
所以,当四人还在嗦着面条时,便有客人入内。
看到完全不同的面孔,这对来做生意的小夫妻很是意外。
苏晨听说是来吃饭的,摁下了要起身的二姐,对着客人们解释了一番后,让二人先坐下,自己先进到了厨房。
只是,他完全没料到,这一进,就是一个小时。
接下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基本,还都是来吃碗面条。
好在,这不是特别复杂的活儿,而且他愈发熟练,不仅有空把剩余的早饭吃了,还能去外头询问口味如何。
虽说是在乡下,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问世事。
看到老胡在外头收银,让一些客人们惊喜不已,再瞅见端着面的苏晨从厨房里出来,更觉的不可思议。
与城里不同的,
若是他俩集体出现在公共场合,基本只有一个选择。
跑!
若是不跑,那么便跑不了了,接下来绝对是人山人海。
在这儿,大伙更多的是新鲜,若不是有人先拿出手机,其他人不一定想的起要拍照。
尤其,许多乡亲们,手里的手机都没有拍照功能。
看个热闹,拉着手,聊几句,也都纷纷去忙活自己的事儿。
苏晨忙,老胡与袁红也好不到哪去。
七点多时,外头的街道已经是人头攒动,买东西的,卖东西的,比平时,热闹了无数倍。
自然也少不了来超市内采购的客人。
正常的油盐酱醋,孩子们的零食,面条,种子...
忙点挺好。
苏晨与老胡最担心的,是分量问题。
拍的是综艺,不可能忽视。
诶,人多了,互动也多,活增加,内容自然也跟着丰富了不少。
原本还打算闲暇时,可以到街上转转,看看到底是啥情况。
渐渐地,都给忘了,因为根本没时间。
尤其是负责卖肉的袁红,脑袋都大。
虽说集市上,也有肉贩子过来,但周围不少村民都习惯了来超市里购买。
肉还好些,一刀下去,差点补点没事,遇到骨头,噼里啪啦一阵砍,卖相有些惨不忍睹。
对此,作为老板的老胡见到之后,果断给与价格上的优惠。
而到了中午,又是一波厨房的高峰期,都需要吃饭嘛。
再者,镇子就那么大,听说来了明星,抽个空,过来瞅两眼,合情合理。
苏晨表示,现在闭着眼,都能下好一碗面条。
店内自然是坐不下那么些人。
并且,大家也习惯了。
所以二姐面条还没端出厨房,客人直接拿走,又回到了摊位上,一边吃,一边继续做生意。
老胡看了之后也是在感慨,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
到了下午一点多些,集市就算结束了。
周围村子的,很大一部分,采购好需要的商品后,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先回家了。
商贩们则是大声吆喝着,收拾起摊位。
两点钟,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再度恢复平静。
超市里的四人此时围坐成了一个小圈。
你看看我,我看看他,相顾无言。
这是累的。
主要还是对于业务不太熟练,哪怕到了第三天,两位老板都还没能完全摸清楚商品所在的具体位置,更别提俩嘉宾了。
因此浪费了许多气力,得亏集市不是持续一天。
“二姐,还得麻烦你一件事...”
二姐本打算去休息一会,苏晨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