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164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4章 双喜临门

一时间,礼乐俱停。

正院摆了香案。

一个太监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

刘正心中一动。已经明白了。

周延儒等了这么多天的诏书,终于来了。

此刻不仅仅,周延儒心中欢喜。

刘正,乃至院子里的周延儒派系核心人物都满心欢喜。

周延儒真正复相,对刘正来说,盐垦大计,在政策上的问题,朝廷方面的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了。甚至还能得到朝廷一些帮助。

刘正的大计,已经将之前以庙湾为中心,变成吞下整个两淮盐场。

在周延儒复相后,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周延儒其他心腹,自然各有各的利益。

这就是周延儒纵然知道这个位置有些烫屁股,但必须争取的原因。

天下事,何由人。

太监站在香案后。

周延儒带着儿子跪下接旨。

拉开圣旨,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绍承鸿业,夙夜兢惕。今天下多故,寇氛未靖,边陲屡警,黎庶凋残。内外臣工,或拘泥文法,或苟且因循,鲜有能振颓纲、纾国难者。

原任首辅周延儒,昔赞枢机,才猷敏练,可堪大任。虽暂归林下,朕未尝一日忘其忠悃。兹特颁纶音,召还京师,复入内阁,总领机务。尔其体朕至意,涤虑洗心,协和文武,共济时艰。

钦此!

崇祯十四年五月。”

太监宣读完圣旨,满脸堆笑,说道:“周阁老,接旨吧。”

周延儒双手接过圣旨,才被周奕封搀扶起来。

周延儒说道:“还没有问公公姓名?”

“小的庞天寿。”

周延儒对太监一点也不敢小心。

这一次他起复,不知道给宫里用了多少银子,单单说大明的政治生态中,宦官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环。此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周延儒说道:“小女出阁,公公不妨喝杯水酒。”

“那敢情好。”庞天寿答应下来。

这个小小的插曲过去了。

婚礼的气氛,更加热烈。

本来外面就有很多人,此刻听了这个消息。更是有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复社有名有姓的人物,纷纷到场。

这个时候,一个砖头砸下去,都是在百度百科有名有姓的人物。

婚礼是刘正。但场却是捧给首辅的。

绣楼前。

李香君一身红衣,却是丫鬟服饰。

这一段时间,李香君一直在袁小姐身边。

与大大咧咧,脑子长在长枪上的刘慕华相比,李香君在秦淮河长大,心思可就多太多了。

她深知袁小姐的厉害。

袁小姐更是短短几日,就看穿了李香君的心思。

李香君本姓吴,父亲是一位武官,因支持东林,被阉党迫害,家破人亡。流落烟花之地,跟嬷嬷姓,改姓李。

如此坎坷经历的李香君,一辈子所求,说好听得一良人托付终身。但本质上,就是想安稳的活下去,不被人当做一个物件。

这就是李香君选中刘正的原因。

固然是刘正被这么多人看重前程远大,但也是与刘正短暂接触中,李香君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

不是一个阿猫阿狗,玩意物件。

这才是大明士大夫对所谓的秦淮美人真正的态度。

袁小姐正是看出了这一点,让她作为自己的陪嫁丫鬟进刘府的门。

不要小看这一点差距。

陪嫁。这代表了她与夫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也是袁小姐拿李香君当自己人。

代表了李香君身份地位:不是被从外面买来的妖艳贱货。

这个身份,只要她不做什么作死的事情。在刘家这辈子都稳了。

李香君此刻,就代表袁小姐在这里拦驾:“我家小姐正在梳妆。”

这是例行催妆诗环节。

刘正咳嗽一声,他已经提前请陈子龙写了几首,此刻正要背出来。

“慢------”侯方域笑道:“刘兄,天下奇才。岂能与其他庸碌男儿一样,”

“历来催妆诗,都是闺阁之作,又有什么好说的。今日刘兄,家事既定,自然要立业。就让刘兄,当着所有人的面,也当着嫂夫人的面。给做诗一首,聊以述怀。如何?”

李香君一直是侯方域的目标。

但侯方域要纳李香君,并不是为了李香君的人品才学。笑话,他侯公子什么女人没有玩过。

对于侯方域这种贵胄公子,女人根本不算什么。

他看重的是秦淮河的关系网。

如河东君,背后起钱谦益,董小宛背后是冒辟疆,这还是有名的。复社中人,谁在秦淮河上没有几个相好的。那才是让人笑话的。李香君在这个圈子里地位其实很高的。只要拿下李香君,就算是打入了复社的关系网。

后世所谓复社四公子,其他三个都是复社老人,很早就加入复社了。只有侯方域是崇祯十二年后才混进复社,却能后来居上,没有心机手腕怎么可能。

李香君是他筛选后才选中。要的就是李香君在秦淮美人中的地位。

却不想被刘正给截胡了。

再加上之前几次,每一次都挡了侯方域的道。

侯方域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

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是精心设计的。

对于复社中人,催妆诗,实在是没有难度,也难有新意了。大部分都是那几个套路,谁不能临时写上几首。

述怀,遣怀这类诗词,也是诗词中的大类。诗言志吗。创作空间,比催妆诗大了不知道多少。

也不算为难人。

而且大喜的日子,只要过得去,谁还挑字眼吗?没有人这么没有眼色。

但刘正如果拿出一首不成样子的诗词,那就丢脸丢大了。直接将脸丢给整个江南了。

这是侯方域早已打听出刘正诗文底细,专门想让刘正丢一个大脸,表面上还很无辜,将来也能接受为无心之失。算是算计透了。

“对。侯兄说得对。”

“换诗。”

侯方域这一说,引得无数人纷纷赞同。

这些人未必都知道侯方域的用心。但晚明风俗,早就偏向开放。婚礼上闹一闹也本就寻常。更不要说,刘正在一个月内暴得大名。

有些人嫉妒,自然想稍稍为难一下刘正。

有些人却是好奇。好奇刘正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也想从刘正述怀诗中,了解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