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世界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使人类重新认识了自我。对于他本人,在心理学的年鉴上,没有任何一位人物会像他那样备受吹捧,同时又惨遭诋毁,既被视为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学派领袖,又被斥责为知识诈骗者。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于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古老的小城弗莱堡(今捷克共和国的普里堡)中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60年随家人搬至维也纳。1873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一面学习医学,一面在享誉世界的生理学家布吕克教授身边做研究助手。1881年3月,25岁的弗洛伊德通过医学考试,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开始从事脑解剖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886年,30岁的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开设了一家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诊所。在这期间,弗洛伊德接触了许多癔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他发现催眠对治疗神经症有特别的疗效。于是在1889年7月,弗洛伊德来到法国北部小城南希,想跟从当时著名催眠大师伯恩海姆教授学习催眠术。但是不久,弗洛伊德就放弃了,因为他发现催眠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然而正是在催眠之中,弗洛伊德发现了在病人的心灵之中还存在着一个无比广大的意识世界。
1895年,弗洛伊德与朋友布洛伊尔合著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癔病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诞生。1899年11月,弗洛伊德出版他的第三本著作,这就是著名的《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包括几方面的内容。在人格结构说方面,他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层次构成的。但是在他晚年所写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又对此进行了修正,认为人格是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他认为本能是人的身体和生命的自然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它们就是原始冲动和内驱力。最初,弗洛伊德将本能划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到晚年时又将本能修改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类。
1896年,弗洛伊德提出了婴儿期性欲以及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存在的关系,这让弗洛伊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嘲讽,他被看做是一个不正经的、满脑子淫邪念头的坏人,他成了当时德国科学界最不受欢迎的人。
直到1909年,弗洛伊德在学术界的地位才开始转变,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开始成为一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性思潮。
对名利不感冒
总之,弗洛伊德红了,他的精神分析无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还是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流派,都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或许没有多少人真正花心思去认真研读过他的著作,但是在当时,但凡识字的,能够获取外界信息的人,几乎都知道有弗洛伊德这个人。可以说,他对当代人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能够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了。
弗洛伊德有众多追随者,他的声望越来越高,想要功成名就的人也都想结识他。当时媒体业的巨头就想借助弗洛伊德的名声造势,在审理当时一桩著名的谋杀案时,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出巨资想请弗洛伊德来对两位年轻的谋杀犯进行一场精神分析,可是弗洛伊德拒绝了。美国一家电影公司想以精神分析为主题拍摄一部电影,他们找到弗洛伊德,但是弗洛伊德拒绝了,他说:“精神分析理论是抽象概念,无法具体在电影中得到表现。”
1923年,弗洛伊德67岁了,由于他几乎每天要抽20支雪茄,他不幸罹患了口腔癌。此后,在和病魔作斗争的十多年中,他前后接受了三十多次手术,过程可谓痛苦不堪,但他仍然坚持写作,并且会见病人。
1939年,弗洛伊德的癌症已经进入晚期,病情急剧恶化。直到这时,他才放弃工作,成天坐在书房里看报纸,静静思考,或是看看花园里开得正艳的月季,同时平静地等待死神的到来。此后,病痛日渐加剧。到9月20日,医生给他注射了一支吗啡,以暂时压制疼痛的折磨。弗洛伊德安详地睡着了,从此再没有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