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果然带来了一个惊喜
巴黎。
“这一趟还顺利吗?”
《青年电影》主编,戛纳选片委员会亚洲区选片委员卢西恩·洛格特笑了笑:“这还用问?我和陈先生是老朋友了,他这部《武侠》投资不菲,也很需要这个机会。”
其他人对此并不意外,刚刚的问题只是打个招呼而已。
每年戛纳都要邀请一些话题性比较强的商业电影——最好有全球各地的巨星出演——来电影节首映,以制造营销话题。
好莱坞的大片不好邀请,人家对戛纳首映这个噱头没有太大需求。
但其他地区的电影人还是很难拒绝戛纳的。
“不过我这趟还从东方带来了其他惊喜。”洛格特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开口。
戛纳电影节艺术顾问斯蒂芬尼娅·拉莫尼有些惊讶:“是你之前邮件里提的那三部报名电影吗?”
有一些无履历无经验无发表作品的新人导演能通过一些关系把报名电影直接送到选片人手中,跳过前两层筛选流程。
在场几人对此都司空见惯了。
不过运作归运作,电影质量不过关他们也不会塞进官方单元中的。
“这三个作品里其他两个都很一般,但其中一部我觉得值得一看。”
“哦?”
艺术顾问露出饶有兴趣的神色:“能让你推荐的作品肯定不是一般货色,是新人作者?如果质量过得去的话可以放到外围单元。”
亚洲过往有三大履历的电影人的作品他们都会提前关注,这会才被送上来的电影多半就是‘无名氏’的作品了。
另一个选片委员敲了敲桌子:“正好趁着还有两位选片委员在,把你说的这部过一下吧。”
虽然报名截止日期还没过去多久,但实际上选片委员会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所以也闲了下来,只是为最终各单元入围名单还有一些争执。
毕竟正常来说,每年戛纳刚刚结束,选片委员会就开始为下一届戛纳电影节作品筹备了。
不同地区的选片人会重点跟踪那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导演未来一年有无电影计划,甚至提前就内定了。
报名流程只是为了发现各地有没有涌现出令人惊喜的新作者,起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
“乡村题材……”艺术顾问斯蒂芬尼娅·拉莫尼咕哝了一下,这也算是华国电影的强项了,但这题材现在很不受片商欢迎啊。
华国乡村题材是随着张一牟的乡村奇情片火起来的,张一牟之后其他华国电影人的乡村作品不走奇情路线了,片商兴趣就大减了。
归根结底华国的乡村题材吸引海外受众的还是那种略带东方主义审视下的,发生在乡村,远离工业背景的扭曲而极端的伦理情感爆发。
没了这种奇情元素的诱惑,观众又怎么会喜欢看呢?
“相信我,跟之前的乡村作品不一样。”卢西恩·洛格特信心满满。
很快房间里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了电影的声音。
影片只进行了二十多分钟,选片委员们便都为之精神一振。
“跟《11点14分》是不是有些像?”一名选片委员有些惊讶。
卢西恩·洛格特微微点头:“叙事结构是差不多的。”
《11点14分》在八年前也是在戛纳电影节首映的,在场众人都不陌生。
斯蒂芬尼娅·拉莫尼托着下巴:“在我印象中,华语影人很少创作这这种类型的作品。”
直到影片结束,这位艺术顾问转头恭喜卢西恩·洛格特:“你果然带来了一个惊喜。”
一名来自意大利的选片委员沉吟了一下:“叙事结构上比《11点14分》更完美,剪辑也更流畅,能解读的维度也更多,作者对留白的处理很高明。”
斯蒂芬尼娅·拉莫尼补充道:“也是个镜头语言的高手,很难想象是个新人导演,不过也多少能看出一些青涩。”
“但作者性不够,只是个类型片而已。”意大利的选片委员耸了耸肩道。
房间内陷入了沉默。
这位来自意大利的著名影评人只要评价“作者性”不够,背后含义就是批评影片艺术性不足。
有人立马反驳:“再类型片还能比《黄海》更类型?”
大多数人不由会心一笑。
戛纳电影节长期以来对类型片都不太友好,认为这样的电影纯粹为了讲故事,作者性表达就远远不够了。
不过自从新艺术总监弗雷莫上台后,不仅对电影节商业化更加看重,选片指挥棒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对类型片友好了不少。
对像这位意大利影评人这样的选片委员而言,这就是戛纳在向北美靠近,向奥斯卡投降,是艺术电影的沦落。
选片委员会还是想力求平衡,既要照顾一下类型片——片商更喜欢。
但又不能选入太多,还要坚守艺术性,最好只当个点缀。
“没有那么多可挑的了,今年亚洲的电影有些低迷,很多大师也没有作品,平均水准快降低到欧洲的水平了。”斯蒂芬尼娅·拉莫尼刻薄的评论着。
卢西恩·洛格特差点笑出声。
这种毒蛇观点虽然某种程度上是媒体和影评人的共识,但说出去就不太正确了。
戛纳电影节首要任务就是扶持本土电影产业,其次是服务金主。
比如在主竞赛单元中。
主要语言为法语或者第一出品国家在本土的影片每年都要保证六七部的数量——以本土每年开工的可怜的电影数量而言,这个平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英、北美为第一出品方的影片也得保证入围主竞赛六七部——那是戛纳最大的广告商投放区,主要片商来源地,最大金主的待遇当然需要保证。
再去掉欧洲、南美等地区,整个亚洲大区每年能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名额也就两部,顶多三部。
其他竞赛、非竞赛单元基本也都是按照类似比例这么划分的。
所以通常能进入电影节正式单元的亚洲电影平均水平确实要比其他地区高。
斯蒂芬尼娅·拉莫尼继续毒蛇点评:“今年亚洲电影中也只有三池崇史的《一命》水准上乘,其他相比往年都差了许多。
“河濑直美的《朱花之月》有些让人失望,我看她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起电影名字上了。”
那位意大利影评人委员立刻道:“我始终坚持《阿里郎》要比《一命》出色,任何稍有艺术审美的人看完这部神作后都要鼓掌超过十分钟,把《阿里郎》黜落到‘一种关注’单元是犯罪行为!”
“知道你是金基德的fans了,你应该去寒国的什么电影节当评委。”另外一个选片委员讽刺道,“把一个疯子的碎碎念搬到主竞赛单元,观众和媒体在影院只会昏昏欲睡!”
“金基德是个痛苦的哲学家,很庆幸你的知觉迟钝到体会不到这部作品里的痛苦。”意大利委员反唇相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