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4章 羽扇纶巾谈笑间(十)

“此事有何不可为之理?”李纲面露困惑追问道。

何栗先是瞥了一眼面露窘色的种师道,随后缓缓开口:“既然种老将军不便明言,便由我代为陈述罢吧。西军三大将门种氏、折氏、姚氏虽同属禁军序列,然百余年来各镇一方,若编为一军,相互间必为争夺功名而弃国事于不顾。倘若各自统率一军,临战之时难免互相牵制,相互掣肘,届时友军陷入危局却按兵不救的情形恐怕只会层出不穷。”

“何大人所言甚是。”种师道赶忙附和道。

虽说何栗也点了种氏,可种师道却是丝毫不慌,因为这本就是赵官家们希望见到的。

须知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大宋历代官家最忌边军坐大,若是西军当真上下一心、铁板一块,届时坐立难安、汗流浃背的恐怕就该是深居禁中的赵官家了。

因此,何栗所说非但不是指摘,反倒对种氏来说是一张护身符。

李纲闻言面露恍然之色,随即急切追问:“可如今曹曚已随康王北上,老夫需坐镇汴京总理政务,除我之外尚有何人能担此统兵重任?”

“我虽自认不通兵事,却也能断言若由你李伯纪执掌帅印,必致三军尽丧。”何栗嘴角噙着讥讽,对于李纲的话,他只觉得好笑。

他素知李纲刚毅忠勇冠绝朝堂,其主战之志如金石般不可动摇,可论及行军用兵之术,便是自己这般未历战阵的文官亦能看出其中粗疏,若非汴梁城坚,单靠着李纲指挥的那几场守卫战,汴梁早沦陷了。

“相公此言差矣!”老将军种师道见状立即温言解围,抱拳道:“值此社稷危难之际,正需宰执之臣匡扶朝纲。若相公离京远征,官家身边岂不失了擎天玉柱?这统兵人选还当另择良将才是。”

种师道到底是忠厚人,他特意将“匡扶朝纲”四字说得极重,企图打消李纲亲征的决心。还是那句老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单看李纲的城防布置,就知道此人的武略,也就到头了,到底还是一个不知兵的相公。

“那何人可为大将?”李纲倒是没有跟何栗作过多纠结,只当作是其人对于自己才能的嫉妒与防守自己权势过大的制衡。

“统兵者非必求孙吴之智,然必具镇抚三军之威、弹压众议之能。自开国以来,朝廷惯于派遣天子近侍担任监军之职,近年更有童贯等宦官得势掌兵。然阉宦之属,多无进取之志,行事但求无过,唯持重之法以全其身,往往坐失戎机。当此板山河荡之际,若仍循阉宦监军旧例,实非社稷之福。”何栗直言道。

“何大人所言有理!”种师道不无赞赏地看了一眼何栗。

到底还是中状元的,即便不通兵事,但寥寥数语间便直切要害。

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阉宦不用为千秋万代子孙后代记,很少会念及“国事为重”这四个字。更何况权力只用对权力的来源,只要金人不动摇皇权,太原丢了也就丢了。

李纲闻得内侍掌兵之事,当即拍案厉声道:“梁方平那厮弃河防要隘如弃敝履,闻金鼓而鼠窜,此事思之犹令人切齿,只恨不能诛其九族!”

“童贯虽系祸国阉竖,可较之梁方平未接锋镝便弃甲曳兵,反倒像是韩信了。”何栗赞同道。

梁方平,正是韩世忠的老上司,就是他弃置河津使得金人跨过了黄河,也才有了后续的汴梁之围。

见二位相公难得达成了统一,俨然火候已至,种师道叉手禀道:

“两位相公,有一人,某觉得或可为统兵大将。”

“何人?”何栗、李纲异口同声问道。

“邓州知州张叔夜,此人有大将之风。”种师道答道。

“张叔夜,我记不太清了,可是先前剿灭宋江等贼寇的张嵇仲?”何栗捋须思忖,目视李纲求证。

李纲拍桌应道:“正是此公!昔年提军荡平梁山泊数万贼寇,阵前折冲有古名将遗风。今若使持旌钺,必能压服折、姚两大将门。”

“那便如此吧。”何栗颔首。

..........................

镇江府行在。

童贯以罪臣之身匍匐案前:“罪臣童贯叩拜道君皇帝。”

御座上的赵佶单刀直入,神色有些焦急:“可曾调遣胜捷军随驾?”

“启禀圣主,八千西军精锐俱在城外候旨调遣。”童贯膝行数步,衣袍拖地,这人好像是一只狗牙。

赵佶身旁,蔡京倚着凭颤声道:“童太师虽有过失,然其督造延福宫、经略西北二十载之功不可泯。若遭宵小攻讦,还望圣主念其旧劳。”

话罢,蔡京拖着一双浑浊老眼与童贯相互对视,枯槁手指轻叩茶盏边沿。

“胜捷军编入禁军序列,童卿可有异议?”赵佶没有理会蔡京,直接提出了要求。

“此乃胜捷军之福!此乃万民之福!此乃天下之福!”童贯接连三次叩首,神情激动。

胜捷军说是军,但其实是童贯在西北开边时招募恶少年编成的私军,如今编入禁军序列,说明这些精神小伙总算是有编制了,虽然这编制聊胜于无。

可对童贯来说,这交易却是划算至极。金人铁骑初破边关时,官家赵桓曾授他东京留守之职,本该由他坐镇汴梁与李纲共守国门。可当烽烟燃至牟驼岗,他竟连夜带着私兵南逃。如今金兵虽退,朝中弹劾奏章却如雪片纷飞,从汴梁到镇江的三千里逃亡路上,若非这些精神小伙护卫,早被百姓掷石砸死在官道旁。

可胳膊到底拧不过大腿,私兵防一防百姓就差不多了,怎么可能挡住禁军。如今用胜捷换来重归大宋的怀抱,这无疑是一笔十分值当的买卖。

“童太师速通兵事,为护行在安全,臣以为可由童太师在镇江招募兵员,待军队充足之后再行回銮。”蔡京从椅子上起身,晃悠悠地走到了案前,拜道。

“便如此吧。”赵佶先是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具体事宜你与童卿商量着来便是。”

“都下去吧。”

“臣请退。”童贯起身,与蔡京二人同声道,随后扶着蔡京出了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