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在大汉的根基
鄠邑,是长安西南一处不大的村庄,一条名为鄠水的河流自北向南从村西流过,然后在十几里外的终南山脚下转向东方,据说夏代在此有扈氏国,鄠邑因此得名。
靳家的马场并不在鄠邑村子左近,而是在村子以北十里外的鄠水西岸。
鄠水的河岸,在这里东西两侧差异明显,东岸较低,而西岸较高,要高出河面一丈有余。
而且,西岸还是一处台地,这里也被称为鄠原。
由于这里不易灌溉,虽然有大片草田和荒地,但却无人开垦。
在靳离父亲靳亭还没被消除爵位前,看中这里的草田,从官府买下此处五百倾草田,辟为马场。
靳亭被夺爵后,就迁来这里,那些依附于靳家的旧属子弟家人,也都一同迁来,在鄠邑以北的台地边缘结庐而居,自成村落。
虽然这里还称鄠邑,可实际上,这里应称作北鄠邑,原有的鄠邑或者称为南鄠邑,更为合理。
太阳已经西斜,可阳光依旧有些热辣辣的,和煦的春风吹过,台地上一望无际的过膝高的长草,犹如绿色波浪,随风涌动泛起的阵阵涟漪,荡漾不止。
春风吹拂,温度凉爽宜人,可骑在马上的靳离一行十数人,依旧各个汗流浃背。
靳离同李广分手后,在帮着李广将陇西郡的负伤郡兵及归属陇西郡的缴获送回狄道,又同陇西郡的长吏交割了斩获匈奴的人头后,才开始返回。
虽然靳离一路紧赶慢赶,可由于携带五百多匹缴获的匈奴战马,速度并不是很快,一路跋涉十余日,才在两天前回到家中。
对这个“新家”处处感到新奇的靳镇,还没进家门,就见到在台地边缘,对他翘首以盼的老管事靳镇。
只是,见到老管事靳镇那一副诚惶诚恐,愁思满腹的模样,让靳离有些疑惑。
按理说,这一次他们靳家商队可是收获颇丰,如果将这次带回来的战马全部贩卖,已经足够依附靳家这四百多户一千多人的两三年口粮了,靳镇不会再为钱粮发愁他应该高兴才对啊!
不及靳离询问,靳镇就已经急不可耐地向靳离诉说了原委。
带着车辆和数量更为庞大的马队的靳镇,也仅仅比靳离早回来两天,就在靳镇回来的第二天,当今陛下近侍春陀,就带着几个小黄门,送来了给靳离的封赏旨意和一百匹牝马。
刚刚接到封赏旨意时,靳镇还满心欢喜,及至听到旨意的内容后,靳镇所有欢喜顿时都化为乌有,甚至为此神情恍惚了整整两天。
直到靳离回来,见靳离看完旨意后,不仅是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甚至还告诉他不必担心,说他自有办法应对,这才让靳镇才心中稍安。
只是这离谱的旨意,甚至也可以说,纯粹就是难为人的旨意,始终让靳镇无法放下心来,仅仅只让靳离休息了一晚,在第二天一早,就张罗着要带靳离查看荒地和草场,顺带着还要打下界桩。
当然,还有要带靳离查看赏赐的那掺假的一百匹牝马。
这两天来,靳离已经跟着靳镇将整个封赏给他的草田和荒地都转了一遍。
他们一边查看,一边沿途钉下界桩,已向外人宣示主权,靳镇甚至还说,如果靳离有办法应对陛下的那道旨意,他还要把界桩都换上界碑。
虽然在靳离看来,靳镇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因为台地上的草场和可开垦的荒地都赏赐给他了,也就是说,只要是这片台地上的土地上,包括台地的斜坡土地,现在名义上都姓靳了,可他并没阻止。
靳离清楚,靳镇这是在为他们靳家子孙万代再做打算。
即便靳离清楚,他的子孙并不会永远居住在这个鄠邑,至少不会全部居住在这里,可这里日后就会是他的家,甚至也是他这个穿越人士在汉朝的根基所在,不仅要好好筹划规划,甚至还要牢牢守住这片基业。
虽然还有靳家的管事带着人在勘测,可按照靳离的估算,草场的面积要接近四千倾,最少也要有三千五百倾。
虽然汉代一倾是五十亩,可依然十分广大,即便在这里养几万匹马都绰绰有余。
这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甚至无人开垦,完全就是因为水源的问题。
台地上缺水,仅仅是生活饮用还可以从下面的鄠水挑水上来,可如果在台地上开垦土地,挑水上来浇灌,那就不行了。
靳家马场的马匹,也是花大价钱,打了十几口深井,有专人每人提水供给马匹饮用。
所谓可开垦的土地,按照靳镇的说法,只有靠近台地北侧,也就是朝向长安那一侧面向鄠水的台地缓坡上那一片长满荒草的土地可以开垦,要有一百五十倾左右。
在靳离看来,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台地上的所有土地都是可开垦的,只是现在汉朝不到两千万的人口,并不缺乏耕地,粮食也完全足够,因此,台地上除了草场他还要广种树木。
那些掺了假的赏赐牝马,靳离也在靳镇的带领下查看过了,这些马不愧是赏赐之物,都是上好的战马,每一匹都骨骼雄壮,按照靳镇的说法,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夹杂了两匹牡马。
只有九十八匹牝马,却要每年一百匹马驹,马匹基本都是一次一驹,这是逼着有的马匹就要产下双胞胎。
看着靳镇愁眉苦脸的样子,靳离不有哈哈大笑起来。
靳离的府邸就在这处可以开垦的缓坡上面的台地上,那些依附于靳家的几百户人家结成的村落也在这里。
虽然累的精疲力竭,可靳离的精神反倒是很亢奋,不只是带着靳镇和几个靳府小管事回府,还有公孙枳、刘钊、张次公陈武、陆坊都带进府中。
至于一直跟在靳离后面的长随靳简,自不必说。
刘钊,只有二十出头,他的祖父和公孙枳的祖父一样,都曾是信武侯靳歙的亲兵将领,两人的父亲也都是靳府的家将,只是刘钊的父亲早夭,公孙枳的父亲身体不好,现在在家中闲居。
现在,靳府的家将就只有他们两人。
张次公比较特殊,他原是陇西郡的一个马贼,不仅骑术很好,马上功夫也很了得,这一次在靳家商队去西北诸国时,在陇西郡雇佣了他。
还在进入陇西境内之前的路上,靳离得知了此人叫张次公,便将他招揽来,如今也是靳府家将。
靳离的记忆中,张次公同样是一个反击匈奴的战将,甚至也是封了侯的人物。
虽然还不敢确定,对方是否是同一个人,还是仅仅是名字相同,甚至经历也相似,靳离还是决定先把人招揽到自己手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