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高素质农民量增质提。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名义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农业生产组织继续优化,2021年,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和220万个;全国已有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95.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达到16.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农业科技快速发展,2021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已拥有52万份种质资源,是全球第二种质资源大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中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尤其是数字技术,驱动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迈进建设农业强国、和美乡村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值得总结和推广。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结合广东地方特色和华南农业大学学科实际情况,从2018年开始,由我牵头组建的教学团队为学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必修课程。2020年10月,“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获得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立项。此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授课,创新了成绩评定方式和考核办法,同时提供了案例资源库、视频资源库、文献资源库等丰富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学习,相关教学内容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不定期补充更新,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该课程自上线以来,已有全国15所高校1万多名研究生选修,并多次被“智慧树”评为“精品课”,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我们团队始终不渝的学术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真实世界,从现实中把握规律,在实践中寻求真谛,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教学导向。我们以“发现创新感受振兴”为主题,鼓励师生开展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2021年12月,团队师生撰写的《“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教学案例选编》(“发现创新感受振兴”系列)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于2022年获得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奖,给了我们团队极大的鼓励。
2021—2022年,我们团队又组织了10个专题调研组到省内外开展调研。调研组由师生共同组成,大家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深入乡村和生产一线,通过文献梳理、个案访谈、集体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经过集体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又几经打磨后,由我进行统稿。这些报告有的是对区域性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有的是针对具体的乡村或企业开展调研;有的是单一乡村或产业的专题调研,有的是行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其共同特点是反映了我们团队的关切,是团队师生用心调研后的所思所想。为此,我们决定把这10份案例分析报告结集成书,名为《“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教学案例选编(第二辑)》(“发现创新感受振兴”系列),继续交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此,我要对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高度信任与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10个案例研究分别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GL296)、202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究项目(GD22TW06-10)、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东省教育厅及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乡村振兴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研究中心等项目和单位的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理论之树常青,实践之花常艳。在深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创新实践层出不穷,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我们团队将继续以好奇之心,践行“发现创新感受振兴”,争取做得更好。
罗明忠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