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写说明
温病学派是中国医药学中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它是在传承和发展伤寒学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诊治外感病的内容,影响极其深远。
在温病学派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少浙籍医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章楠、王士雄、雷丰更是其中佼佼者,尤其是王士雄,后世将其与温病学派代表人物叶桂、薛生白、吴瑭相提并论,誉称为“温病学派四大家”。其他如吴坤安、张千里、娄杰、金有恒、陈士楷、何廉臣、胡安邦、姚梦兰、曹炳章等,贡献亦很突出。这里值得一提是,现代浙籍医家叶熙春、潘澄濂等融古冶今,对温病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发挥。凡此,均为温病学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厥功甚伟。
有鉴于此,我们在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编著的《温病学说传承与创新——浙江温病学家经验集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基础上,特重新撰写了《浙派中医丛书专题系列·温病学派》,两书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着眼于“学说”,后者立足于“学派”,而且后者对前者做了很大的补充和调整,内容更为丰富,更彰显了浙江温病学派的特色。
本书收载了浙籍著名温病学家14位,每位医家分生平简介、学术观点与诊治经验、原文选释、方剂选录和医案选按等项目。根据各医家的具体情况,项目不拘一格,文字有长有短,如王士雄为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故不惜笔墨予以研讨,要在因人而异,灵活掌握。
编写力求选材精当,重点突出,研讨深刻和切合实用,尤其要注重各医家在理法方药上的创新之处,并结合编者的学习心得和临证体会,着力予以阐发,体现出继承中有发扬,整理中见提高。
古医籍中有些药物如犀角、金汁、朱砂等早已禁用或不用,临床应用时可灵活变通。
书中药物由于作者生活年代和地点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药物的称谓不甚统一,为保存古籍原貌,一般不便用现代规范的药名律齐。
药物剂量悉宗原文,对古剂量读者可根据古今度量衡标准予以换算。
此外,介绍金有恒、陈士楷的内容,系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分别与原嘉兴地区卫生局和嘉善县卫生局协作编写,其叙述风格稍有不同,本文已做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限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温病学派》编委会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