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了《陪孩子学楚辞》一书,目的是让小学生接触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与其相关的作品。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我也乐意为这本书的出版出一点力。
《楚辞》是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及宋玉等人的作品集,今本《楚辞》还包括刘向和王逸等人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五篇,宋玉赋十六篇,今本《楚辞》所录,包括了屈原的全部二十五篇作品,宋玉的作品只收录了《九辩》《招魂》两篇,《大招》的作者可能是屈原或者景差。屈原、宋玉、景差都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们生活的时代大概是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屈原略早于宋玉和景差,宋玉和景差去世的时候可能已经接近秦统一六国了。另外,刘向编辑的《楚辞》还收录了汉代人贾谊、淮南小山、严忌等人各一篇作品。《楚辞》中除屈原作品之外,其他作家的作品基本上是拟屈原的作品风格创作的,有些甚至是以屈原的口吻所写,表现的主题都是悯怀屈原遭遇。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思想家,也是一位胸怀理想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壮怀激烈的伟大诗人。生活中的屈原既“博闻强识”,又能“正道直行”。屈原以实现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那样的“美政”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深切挂念楚国国事,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屈原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面对混乱的政治环境和生活境遇,他坚持理想,坚守底线,百折不挠,始终如一,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屈原是一位高尚的人,也是一位纯粹的人,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更是一位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屈原一生牢记自己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不断磨炼意志,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屈原是值得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他创作的《离骚》等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屈原与端午文化习俗的关联,寄托了中国人对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的追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为了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树立体现真善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楚辞》一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必读的集部著作之一,其排序甚至在周秦诸子和历代史记之前,这是因为屈原是战国时期孔子思想的坚定践行者,而《楚辞》也是《诗经》风雅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具有历久常新的生命力。
《楚辞》内容深刻,文辞华美。《隋书·经籍志》认为《楚辞》“气质高丽,雅致清远,后之文人,咸不能逮”,意思是说,因为屈原有高尚的情操,所以才能创作出不朽的诗篇;由于屈原的作品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因此才能成为后世不可企及的典范。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说《楚辞》“衣被辞人,非一代也”,即《楚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楚辞》不但适合才高者阅读,普通吟诵者、小学生也可以从《楚辞》中获得灵感。
对于今天的小学生而言,《楚辞》各篇篇幅太过巨大,文字繁复,阅读难度太高,要在小学一二年级熟读《离骚》,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这本小书所选《楚辞》各篇作品,在节选的基础上力求涵盖更多优秀篇目,同时配以插图和注释,力求给孩子们阅读和了解《楚辞》提供一个入门路径。
期待孩子们能喜欢这本小书,也希望孩子们读完这本书,能喜欢上屈原和《楚辞》。

2022年4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