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我是孤儿
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也是苦命的孩子,师父说我母亲因为生我时难产,拼了老命把我生下来就死了,是师父把我抱来孤山野岭,交给一位农妇把我养大。
我是孤儿,师兄都这么叫我。
可我在帝尊那里我不是孤儿,是苦命的孩子,是无爹无妈的孩子,帝尊教我本事。
一年后,师兄还是叫我孤儿,可是他们都打不过我!却谁也没有嫉妒我而是呵护我!
一日,师兄们都在院子里戏耍,我便凑上去看热闹,师兄慧悟看见我。
“孤儿,来,来。”慧悟叫道。
我没动是他们跑过来把我围起来,一口一个孤儿叫着。
“我不叫孤儿我叫佛童。”
“我知道,没爹没妈不就是孤儿吗?”
“那你们的爹妈呢?”
“也没有了,不是孤儿不来到这儿,你是怎么来的?”
“听师父说我刚出生母亲因为难产死了,我被山下一农妇养到五岁就来这里了。”
“我和你不一样,是来到山门乞讨师父才收留,”慧悟说。
“我是为了要活下去才来这里,学习武艺除暴安良。”慧静说。
“我是来修仙的。”慧根说。
“那我们都是孤儿,也是兄弟。”佛童说。
“我怎么没见师父教你武功?”慧悟问。
佛童笑而不语,师父不让佛童说,所以佛童就不说。武禅叫他们练武功了,武禅就是他们的师父,是这净坛寺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在佛童眼里平平无常。
“来!”慧悟看见师父走过去便招呼佛童。“一起练。”
佛童走过去,快到慧悟跟前,慧静一拳打了过来,佛童一招柳腰渡洞桥,轻而易举躲过去了,刚好这一招被回过头来的武禅看到。惊叹不已,这一招自己都不会佛童却信手拈来。
“慧悟,你叫他干什么?”武禅说。其实武禅知道自己不配做佛童的师父。“佛童,出去!”
佛童走了出去。
次日,佛童早早起来扫院子,被慧静看见,听师父说佛童的武功比他还高,他要试一试佛童到底会不会武功。顺手拿起一块石头照着佛童砸去,佛童刚好挪步没砸中,这次又拿起三个石子砸去,只见佛童一下子坐下来,这三个石子又砸空,看佛童是坐下来休息。
慧静笑笑转身就走,显然不相信佛童会武功,却冷不丁后脑勺被打了一下,回头一看没有师兄弟作怪,唯独佛童还背对着自己坐在那里没动。
慧静注视着佛童走开,低头看路的空档腿上挨了一下。慧静这回吓得不轻!小跑着去找师兄弟。
“喂!喂喂!”慧静一下子跑进洗漱房,“大早上闹鬼了!”
“闹什么鬼?”
慧静这一嚷嚷都围过来,一齐问。
“闹什么鬼?”
“不知道,平白无故我挨了两下子,连声音都听不到后脑勺一下子,腿上一下子。”
“少林寺里闹鬼!谁信。”
“爱信不信!反正我是真的挨打了。”慧静实在想象不出来佛童会有这本事!
洗漱完毕该去进斋饭了,慧悟看见佛童早就走了,换上新来的弟子在扫院子。
吃过斋饭就该去提水了,提水也是一门功课,水是从山下河流里提来的。每个人都提着两只水桶,刚出净坛寺门口就看见佛童在门口前树荫下打坐。
“佛童,打水去。”慧静吆喝。
“我不去,今天是你们三十六房打水,不关我的事。”佛童说。
“去吧!有好吃的!”
“没有好吃的,佛门净地只能吃斋念佛。”佛童说。
“你说吃什么?我去给你弄。”慧静兴灾惹祸。
“我想喝酒吃肉。”
“你是孩子吃肉可以酒就不喝了。”
“缺一不可,不去。”
“好我答应你。”
“没水桶了,就七十二个。”
“柴房里还有两个破的。”
“等着。”佛童想教训一下慧静。
佛童去把水桶找了出来,一看桶底下有一个大洞,佛童看后笑笑提着走了出去,佛童随着他们来到河边。
刚到河边对面从山坡跑下一群羊,后面一位姑娘拿着羊鞭走了过来。羊一下子跑进水里,三十六房弟子一看不乐意了。
“姑娘,你家的羊进来了还叫俺怎么吃!赶紧让羊出去。”
“只许你喝不让人家喝,它可不听我的,有本事你让它出来。”
三十六房弟子呼啦一下子跑过去赶羊,羊也不示弱迎头就顶。
“别闹了!我们换个地方不就行了!”佛童喊。
慧悟抬头看了看,再看看佛童,佛童在涮水桶。
“我们到上游去不是一样嘛!”
除了慧静都到了上游提水,慧静看着姑娘。
“喂!你叫什么名字?长得这么好看。”
“我叫姑奶奶!”姑娘说着笑了起来。
“那我就叫姑爷爷,姑奶奶和姑爷爷正好是一对。”
“和尚犯色戒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
“你陪我去!”
姑娘拿起一块石头扔水里,溅起水花溅了慧静一身,姑娘喊道:“出来!别和臭和尚在一起,脏了你的肚子。”
羊就都跑了出去,慧静一脸懵站在水里。
“玩够了没有?慧静,走了!”慧悟吆喝。
“哦!来了!”慧静跑过去。
慧悟看着佛童,两只破桶如何打水?没想到佛童提起来就走,两只水桶满满的一点也没有漏出来,慧悟直接看傻了眼。捅了捅身边的慧根,指指佛童。
“咋啦?”慧根不明啥意思。
“两只破桶,水还满满的。”
慧根一看确实不错!看来师父说的没错,说道:“看来咱们净坛寺确有灵根,能孕育出神仙。”
“走。”
只剩下慧静一个人在后面,随便提起两桶水,小跑着跟上。
“佛童,佛童。”慧静突然吆喝,“我的脚崴了,能不能帮帮我!”
“好哇!你把两只水桶放在我的肩上。”佛童说。
慧静找了根树枝把两只水桶,搭在佛童的肩上,佛童继续走。慧悟发现佛童依旧步履轻盈,看不出累来,而慧悟提水桶也有七八年了却还是觉得累。
来到门口,方丈就站在门口,看着他们一个个进去,三十六房弟子都给方丈行礼。
“师父!”佛童把水桶放下来,给师父磕头。
被躲在门后慧悟看的一清二楚,两只水桶没有挨着却站立稳稳当当,另两只水桶左手往上一举就取了下来。
“谁让你提水的?”方丈问。
这方丈可了不得,名义上是方丈实则是一位仙尊——桫椤仙尊。
“慧静。”
“慧静呢?”
“脚崴了,在后面。”
“以你之见呢?”
“脚没崴心崴了!心有杂念岂能不崴!”
“杂念在何?”
“色戒,凡心未泯。”
“去吧!”
佛童走进去,慧悟赶上前,问:“方丈会把慧静如何?”
“世上本无事何处惹尘埃!”
慧悟看了一眼慧根,问:“啥意思?”
“不知道。”
倒满水缸就该去练武场了,武禅拿着齐眉棍在等着弟子到齐,佛童坐在廊檐下观瞧,看了半天跳上练武场一侧的一石像,这石像是十二金仙之一文殊广法天尊。武禅看见没敢言语,慧静看见一招手。
“师弟,下来你怎么坐在文殊广法天尊头上呢!”
“肃静!”武禅喊道。
武禅再去看佛童已经禅定,一沙弥走了过来。
“慧静,慧静!”小沙弥吆喝。“主持叫你去文殊院。”
“弟子这就去。”慧静把齐眉棍放在兵器架上,跟着小沙弥走了。
慧静一脚踏进文殊院,就看见方丈主持,法戒大师戒律院智禅大师都在。
“跪下!”方丈喊道。
慧静给各位磕了一个头,说:“弟子听从教诲!”
“你是否叫佛童去提水?”方丈问。
“啊!咋啦?”
“你是不是还答应给嗯佛童买酒买肉?”
“是我说的,我只不过就说说而已,又没当做真事去办。”
“你是不是和放羊的姑娘打情骂俏?”
慧静没有言语,算是默认。
“你可知罪?”智禅大师问。
“弟子知罪。”
“到后山面壁三个月。”
“弟子愿意。”
佛童一睁眼,从上面跳了下来,直奔山门而去,在山门在一块大石头上继续坐禅。
山下有一村庄依山而居,名为陆家村,以打猎为经济来源,开垦荒芜的土地种粮食,勉强糊口。在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男的叫陆良,是位屠户在镇子上经营经常不在家,女眷则领着一儿一女种地。陆良虽然顾家但有一坏脾气,喝上酒就打老婆,所以陆良的老婆受尽了折磨。唯一能让她坚持下去的就是一双儿女,女儿叫香云放着一群羊,儿子叫林儿上山打柴是位樵夫。
佛童坐禅完毕,回到禅房参拜师父。
“你可听见半山腰有一声音?”师父桫椤仙尊问。
“声音杂乱无法分辨!”
“你没听见她在叫魂呢!”
“弟子明了。”佛童起身走出禅房。
在半山腰有一坟丘,跟前跪着一名妇女,嘤嘤哭声悲悲切切。
“我的夫呀!你走的好冤呀!我也想跟随你去一了百了……”
佛童一听她也想去陪伴她的夫!那我就成全你吧!佛童一招手就收了这位妇女的三魂七魄。
“师父!我已把她的魂魄收了!”
佛童见到师父,把手一托,只见佛童手上有一妇女跪在坟前哭的悲悲切切。
“啊——”桫椤仙尊一看大惊失色,“谁让你这么做的?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