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微微亮亮
张为民站在张为华家的、院子的门口处。
看着张为华走了两趟,来把他自己的三只野鸡拿回到了大窑里----第一趟的话,左、右手各自提溜了一只回去。
第二趟的话,张为华的右手依旧提溜着一只野鸡。
而左手的话,则是提溜着自己家的长矛----午后两兄弟一起行动的时候,所用到的材料,都是从张为华家搞出来的。
“为民。”张为华把三只野鸡和一只长矛拿回到家之后。
又出来了。
并经过一路小跑地,跑回到了张为民的身边----他害怕打算离开的张为民,会在自己出来之后,就已经回家了。
因此,跑快一点的话,就能见到了----张为民自己家距离张为华的家,比较近。
那么张为民就犯不着一路小跑地跑回去了。
他在慢步地走着。
于是乎,慢步走着的张为民,就被小跑着的张为华给追上了。
其实追上来之后,张为华也没有什么大事儿。
只是作为四哥的他,简简单单地对着自己的五弟张为民,嘱咐了几句温馨的家常话罢了。
顺便。
再目视着送其离开就行了。
说实话。
这大西北的老百姓嘛,也不懂得太多的、关于社会上的、勾心斗角的、繁杂的、弯弯绕绕的大道理。
他们只明白,自己的亲朋好友要从自家离开。
那自己就得专门地出来一趟,同其拉些闲话,以增长、增长双方的感情。
还有。
目送对方离开的话,更能增长双方的感情。
而目送的程度,当为自己的视野中,再也看不见对方的身影时,才停止。
进而转身回家去。
更别说。
这一次的话,张为华的兄弟还给张为华带来了三只野鸡的大收获呢。
这就促使他,更有理由来专门地和张为民说一说闲话,和目送其离开了。
------
张为民一只手提着一个化肥袋子,一只手握着一把洋镐----午后收拾东西的时候,都是在张为华家收拾的。
所以,这些工具都是张为华家的。
而为了方便张为民把剩下的四只野鸡都给带回家,张为华就张为民让先把袋子给带回家,等到明天的时候,再还回来就可以了。
至于洋镐,则为了防身----虽然此地已经进入到了人类的居住地点,但以防万一嘛。
尤其现在还是大晚上,就更需要以防万一了。
同样的。
明儿个一大早,再还回去就可以了。
------
张为民走了大约有个十分钟之后,就看见了自己家的、大窑里面冒出来的灯光。
“汪、汪、汪!”
“汪、汪、汪!”
张为民家的两条狗,一见到张为民----狗的视力要好过人----就顿时叫了起来。
不过因为张为民是自己家的人,所以,这个狗吠声,倒也没有那么的急促。
顶多只能算作是一种欢快的提醒声吧----提醒家里面的人,自家人从外面回来了。
果不其然。
屁大一会儿之后,邓胜梅就从大窑中走了出来。
“为民,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
也不知道为什么。
八十年代初期的天空,总是要比后世的更加清澈。
就连那月光,也更加明亮。
抬头一望,就像身临其境到了广寒宫一样。
而低下头来呢,则会发觉,张为民家的院子,直照得亮亮的----当然,这种亮亮,只是微微亮亮,而非超级亮亮。
毕竟,这不都晚上了么?
然后。
张为民心想,这种景色能出来的原因。
大抵是由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农村地区所受到的工业污染,要比后世来得少吧----工业发展不可怕,乱排乱放才吓人。
而当发展中的工业,能够按照既定的、良好的标准,去非常正规地排放废弃物时。
张为民相信,后世的夜景。
一定能和此刻一模一样!
再然后。
刚才张为民在回家的途中,这份月光,也照明了他前进的步伐。
“哦,妈。”张为民对着邓胜梅撒了一个谎----撒谎非他意,只是很方便。
“我刚才在我三大家里,稍微地坐了一会儿。”
“这才是回来迟了。”
“那行吧,那你就先进来到大窑吧。”果不其然,邓胜梅没有再过多地向张为民询问上一些什么了。
瞧。
何为“方便”?
这就叫“方便”----站在外面说话不重要。
赶紧、赶紧进窑洞才最重要。
要知道张为民在外面已经忙活了好一会儿。
真心怪冻人的。
------
“为民,你拿的这是什么啊?”走到大窑里面后。
邓胜梅对着张为民问了这么一下----主要是张为民手里面的化肥袋子,太引人瞩目了点,邓胜梅这才会询问一下。
而张为民呢。
不做任何回答。
他只是立即地把袋子的口子给打开了。
并大喝到:“看!”
邓胜梅一见自己儿子脸上那喜气洋洋的表情,即刻就反应了过来----自己的儿子,这一次,一定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收获。
紧接着。
她将头探向了袋子口。
只见里面待着四只野鸡。
“为民”,邓胜梅随之把四只野鸡都给拿出来,放到了地上,“你今天下午和为华去抓野鸡,抓到了这么多啊?”
儿子好久没在家,做母亲的肯定担心。
那么,邓胜梅去找一找张为民的踪迹,也就十分正常了。
而山里面的人家,不像后世城里面的小区,户数特别多。
因此,找寻起来,倒也方便。
只需要一小会儿。
邓胜梅便从张建仁的口中,得知了张为民和张为华兄弟二人的所作所为。
以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就更使得邓胜梅放心了----张为华和张为民,绝对不会乱来嘀。
只是说,她真的没有想到。
这两兄弟,这一次居然能抓到这么多的野鸡。
“对了,为民。”邓胜梅又开始了说话。
“怎么了,妈?”张为民疑问到。
“你这四只野鸡的话,没有给为民分上2只吗?”
“哦,你说这个啊。”张为民无所谓地说道
“这我肯定给我四哥早就已经分过了啊。”
“我和他是什么人?”
“我和他是兄弟啊。”
“这我能忘了他?”
“这四只野鸡,都是我给我四哥分完之后,才拿回来到咱们家的。”
“那就行、那就行。”一听到张为民的这套说辞。
邓胜梅方才放下了心。
大西北的农村人总是这样,以人为主。
只要人照顾到位了,其他的都可以往后稍一稍----只要人照顾到位了,其他的,哪怕缺少了,亦或者没有了,都可以再靠人给弄出来。
这就叫,“天人合一”、“人定胜天”、“人间天堂”!
瞧。
拥有着初中学历的张为民,掌握的成语,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