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从杀狼开始的80年代猎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好兄长!

“为民啊。”后知后觉的张为华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疑惑点。

“你刚才买压面机子的话,为什么要去买2个啊?”

“另外一个是给你买上的。”张为民头也不回地回答到。

“啊?”张为华愣住了。

“不行、不行。”他赶紧拒绝到。

“这我怎么能花你的钱呢?”

“走,咱们两个过去退掉一个。”

“快、快、快。”

“退什么退,买都买了,退那东西干什么?”张为民一口回绝到。

“再说了,你想一想,三妈”,就是张为华的亲妈,“一天天做饭的时候,手不累吗?”

“而且,现在还是大冬天的,手不冷吗?”

“你看看三妈,一天天做饭的时候,这个手,既累又冷的。”

“你不伤心啊?”

“那”,一听到自己亲妈的艰辛之处,张为华这个朴素的大孝子,顿时迟疑了起来,“行吧,就不退了。”

“不过我现在身上拿不出来一台压面机子的钱,你等我回去再给你给钱啊。”

“不用了,这一次的话,我就是给你买上的。”张为民解释到。

“不行、不行,为民”,张为民听见这句话后,马上就急了,“我听别人说过,这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而且这么一台压面机子,得要个二十五块钱呢!”

“你这给买的也太多了。”

“唉。”闻言,张为民只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个兄弟,在一些简单的道理上,是有着一股执拗(niu,四声)的死劲儿。

他认上一些个死理!

“行吧。”

“不过钱的话你就不用直接给了。”不过张为民采取了迂回策略。

“等下一次你再打上野物的话。”

“完了之后再过来赶集的时候,卖上了钱。”

“就像我这一次一样,你用那个钱,给咱们两个一起买东西吧。”

“行。”张为华接受道。

“下一次的话,咱俩继续一起过来赶集。”

“然后我给咱们两个买东西。”

------

行走在路上的同时,张为华也向张为民去询问了一下,为什么不给他们的大爸张建仁同样地捎带买上一个压面机子,或者压肠子面机子。

对此,张为民的解释,十分简单。

他,懒----来自后世的他,相较于只在农村生活过的之外而言,着实懒得多了----农民还是比较勤劳嘀!

一般而言,张为民帮助张建仁买上一个机子之后,就得马上去给人家送过去----买上了好东西,不得立马去用上?

不立马用上的话,这买它的意义,不说没了,可最起码,大打折扣,绝对能说!

可这马上送过去的话,还得专门跑一趟,怪让人疲惫的----如果只是钱的话,这个东西,张建仁家里肯定有存款。

所以,卖掉野猪皮而得到的五十大洋,就没有那么急需了。

张为民也就可以趁着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去给人家上交----他也就犯不着平白无故地多累上一次了。

至于说,张为华的机子。

额。

张为民对此只能表示。

他们兄弟俩的三个机子,都装在张为华背上的那个化肥袋子中----张为华真是一个好兄长!

还有。

以后如果犯不着多累一些的话,张为民肯定就会给自己的亲大爸,买上一些好东西的。

------

刚一回到三轮车那边。

张为民看见,这一次出去买东西的6个人,还有4个没回来呢----此时只回来了他和张为华两个。

他俩也算尽快了啊。

而且,之前第一次买完东西,留了下来的8个人,又只剩下6个了。

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除开镇子那条街上及其附近的老百姓。

其他的老百姓都不怎么过来赶集----其他的老百姓,都会把要买的东西给积攒下来。

然后趁着一次就给买够!

毕竟,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专门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去买东西,也怪浪费时间的。

所以,不时地就会有一些个老百姓。

明明东西都已经买完了,或者说,还没到他们买东西的时候。

他们就会跟着买东西的人,去到镇子上再转一转、逛一逛。

见一见所谓的世面!

以及。

在张为民看来,这过去的、继续转起来的2个人,得是分开后,再分别跟着之前的两组人。

组成了新的一组----即,之前的一组2个人同行,变成了此刻的一组3个人同行。

还有。

他估计大队支书,只让过去2个人,毕竟,6个人来保护三轮车和其他人的财务的话,稍稍让人放心。

------

“为民啊,你这一次买东西的话,都买够了吗?”大队支书问到。

“买够了。”张为民回答到。

“那为华呢?”

“也买够了。”回答的还是张为民。

“哦”,大队支书恍然大悟到,“我还以为其他人都已经过去给第二个人买东西了,结果你们只买上了一个人的东西。”

“我就寻思着,这不抓紧的话,另外一个人的东西该怎么办。”

“我们都快要回去了呢。”

“谁成想你们兄弟两个一下子把两个人的东西都买好了。”

闻言,张为华只是在“嘿、嘿、嘿”地憨笑----应酬这种局面的人,只能是让博学多识的张为民来。

人家初中学历!

------

“嘟~嘟~嘟~!”

“哒~哒~哒~!”

大队支书又一次地开上了大队里面的、唯一的一辆三轮车。

要说这大队支书,其实也挺忙的。

一方面。

每次,如果只有他或者他儿子一个人开着车来到街上的话,就意味着大队里面没有什么要紧的事。

然后人家就能去慢慢悠悠地买上一些东西----人家每一次赶集都能过来,所以,人家就能经常买上东西。

从而和商店的“薄利多销”一样,人家可以通过较多的、次数的优势,来弥补上较少的、数量的劣势。

哪怕人家不买东西,那也能在大街上稍微地转上一转。

而不是和其他的村民一样,得一次买上好多的东西。

也较少有机会来到街上转悠。

另一方面。

当大队支书和他儿子都过来的时候。

就意味着,大队支书要到乡府政里面办事儿了,从而,便需要他儿子过来帮助村民一起买一买东西。

此外。

经常过来到街道上帮助村民办事儿的话,就会导致自家的农活做得不大好----人手缺了一个壮年男子。

那么相关的衙门倒也会给大队支书补上一点回报。

钱不多。

但据张为民所知,每个月却能够帮上大队支书家很多忙了。

并且村民也会多给大队支书家,干一干农活----大队支书,还是给村民们帮过不少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