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质量增长与治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44/48396144/b_48396144.jpg)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宜再依赖于过度贴现未来的资本化来实现。因为经济增长可能会变得虚拟化,副作用不断显现,制造业、服务业却都会因为成本上升而失去竞争力。为使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特别强调。
第一,转变政府理念和职能。高增长只是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任何经济在经历高增长后都会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在经济增长惯性及政府干预下,中国或仍能维持一定时期的较高增长态势,但如果在此期间仍是“有量无质”、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提高,赶超型增长战略所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多,政府追求的高税收、高支出政策亦难以为继。随着“干中学”效应衰减,在一时还缺乏技术创新带来收益的情况下,现在的资产虚拟升值,意味着是在过度贴现未来的实物现金流,所以,过度追求资本化推动的高资本形成、高增长,已越来越不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在此情景下,政府应转变观念,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通过政策引导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同时应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干预和主导,消除各级政府以单纯追求“快”而获得激励的机制。
第二,机会均等,价格引导,规范竞争,减少行政性垄断。应建立国民机会均等的制度保障机制,减少不合理的壁垒、中间环节以及歧视性政策,让隐性成本显性化。同时,纠正资本化偏向的一个关键是正确的产品市场价格和要素市场价格信号。宏观政策上特别要通过正的实际利率来引导投资,抑制投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反垄断机制的建立,特别是缩小行政垄断的范围,调整资源价格,让微观企业能按市场信号进行理性决策。
第三,政策激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需要企业内在的动力,也需要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一个经济体从积累转向创新有其现实条件及利益动机。由于创新投资的风险较大,成本高,为了刺激企业进行内生的技术创新,政府应该有更为积极的鼓励政策,如在税收、信贷、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都应该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服务便利;同时,应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使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成为产业演进的重要机制,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激励来源之一。
第四,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中国的赶超战略中,人是作为一种资源被驱动进入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的浪费现象严重,把人的作用降低到等同于机器的程度,人的创造力无法发挥。伴随实物资本化转向技术、知识的资本化,人就必须在增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本应该有更多的积累和质量提升,以使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更为可靠的因素来支撑。在政策上,特别是要规范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使知识能得到应得的报酬。
附录
附表1 对30个省区市及全国1979~2008年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201.jpg?sign=1739391646-9gltVALpGMPRpYpY889XLMH3B9j8nWRX-0-3bd56ee76efea9106c3e6545e08c7341)
附表1 对30个省区市及全国1979~2008年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301.jpg?sign=1739391646-pRoyxmPV83Clif6ZAnkYqoca9WrNBizK-0-8dc02be8a50bc289644fb2d9d27e0975)
附表1 对30个省区市及全国1979~2008年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续)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302.jpg?sign=1739391646-3thSCGRMZOkazNwz6MQoYP9e9ryN3tIe-0-ac3dda8cc712cc08af53579edd3234b9)
附表1 对30个省区市及全国1979~2008年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续)-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401.jpg?sign=1739391646-oTmTiuD9ygjyH1MNFD9MUQLkQZpJNm5w-0-885da08e0a30e40c8e792f084a7a726b)
附表2 对中国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1979~2008)的估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402.jpg?sign=1739391646-zR3ziP2leJPKnul9HYMNDsX67DfDLii6-0-f9f94d2a7077211432aa426b6d00c270)
附表2 对中国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1979~2008)的估计-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501.jpg?sign=1739391646-s8n93qadXneeAcOCClK42TOAcv07oDZf-0-e7343f90f7379003125857391ec0564a)
附表2 对中国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1979~2008)的估计(续)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502.jpg?sign=1739391646-Dpb7pNdT3vNicKPDgq8cj8VeGCn1EIsu-0-5798c305d60545f0f4907095111e5504)
附表2 对中国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1979~2008)的估计(续)-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601.jpg?sign=1739391646-7NK8aqn7Ostbho9FKg7vYJRSIdT3VRcY-0-e71ade57760ba93b5c09b5eecde8d3e5)
附表3 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602.jpg?sign=1739391646-W6Lja22qe6fbh5VylWLd57b6LyOxEvQi-0-2669e457af8ce11929d702699cbe3813)
附表3 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701.jpg?sign=1739391646-nJfZQvKlRnsjknklwlR4NpMZ0QqxApQo-0-9fb7b0d099cf23762f0c7da8959ce8fe)
附表4 中国经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1978~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86DA1/2797748050422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06801.jpg?sign=1739391646-SlYWsCCIhMUNM9XJp62ed7Lh6f1nOmFX-0-7f50853ccec75d8a60f3b645d63ed44e)
[1] 本文发表于《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负责人为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本报告执笔人为张自然、王宏淼、袁富华、刘霞辉。参加讨论的人员包括刘树成、张晓晶、张连成、常欣、田新民、赵志君、汪红驹、仲继垠、栾存存、黄志钢、吴延兵、林跃勤、张磊、汤铎铎、陈昌兵、付敏杰。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研究”(09&ZD017)项目资助。
[2] 在经济学中,“租金”一般是指具有稀缺或有限供给特点的资源所产生的超平均收益,它包含资源稀缺、信息垄断和生产力水平差异等造成的结果。
[3] 1952~1990年的全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之比约为1,因此该期间可以利用固定资本形成指数来代替固定资产价格指数。
[4] 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海岸线蕴藏丰富的天然气,并因此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但在财富增加的同时,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日益减弱,国内的工业等其他部门出现萎缩,失去国际竞争力。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荷兰病”也因此成为国际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所谓的“资源诅咒”现象是指,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拥有较少自然资源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一直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发展速度却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