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之眼:审美的十二要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美是艺术的源泉
Prologue

当今艺术领域的混乱状况无疑让老少艺术家们都心生疑惑,我们不禁询问:以目前的标准看,我们到底依据绘画的哪些特点来评判它的好坏?艺术教学过程中到底还有什么是可以遵循、可以立足其上的基本艺术原理?艺术究竟是在堕落,还是正通过一些新的概念重新焕发活力?

现在艺术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似乎就是:他们首先要对艺术有清晰的个人理解,然后要为自己创造力的发挥开辟一条新道路,最后还要集中精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艺术家必须认识到,现在除了个人理解之外,艺术不再受限于任何理论,也就是说,艺术不再局限于任何既定的方法和手段。如今,艺术正在经历变革带来的种种困难。但艺术也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个人创造敞开了大门,它已经成为一种丰富的表达自我的手段。

现在如果我们选择当一名专业艺术家,就必须扩大艺术的范围,将各种有创造力的表达形式都视为艺术。艺术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仅仅局限于绘画与雕塑,它必须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就像我们现在体验到的那样(当然,在未来,艺术依然将会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陶瓷、工业设计、编织、纺织等都可变成艺术,都是与我们崭新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表达方式。

我们不要再把艺术当成某种“主义”或者教派。虽然完整的艺术概念包含这些成分,但它们仅仅是整个艺术活动中的几个小侧面。艺术其实是人类本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回首过往我们就能发现,从人类刚刚拥有智慧开始,艺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我们在所有人类群体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踪迹,它就是人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并用各种方式将美融入生活的一种表达手段。艺术是一股具有创造性的力量,它会自然而然地适应人类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具体境况,在如今这个历史阶段里,人类普遍反对各种传统,所以在艺术领域出现变革也是顺理成章的。

今天一些国家出现的各种政治危机,追根究底其实就是人们为了争取个人自由以及表达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因此,艺术与时俱进,给予艺术家们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更多的表达自由,这绝非偶然。

不过自由总是有被滥用的危险。在艺术领域,如果没有知识或能力的人获得与能工巧匠同等程度的自由,那就是对自由的滥用。自由应该被授予那些道德优良、对社会负责的人,把自由赋予不负责任的人,就仿佛是向那些曾对社会犯下罪行的人敞开大门。现代艺术领域中新发现的自由让创造力的钟摆摆动幅度过大,有的画家挥舞着画笔,却不具备一丝一毫的基本艺术素养,如果古代艺术大师们看到了他们创造的“艺术”,一定会被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艺术领域良莠不齐,让人深感绝望。但如果艺术领域里的一切都毫无变动,那么情况可能会更糟糕。艺术不能也不应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我们无须担心艺术会被终结,消亡的只会是旧的艺术形式。如今混乱的艺术领域假以时日终将恢复到有序状态,那些确实有价值的新概念也会陆续展露出来。因此,与其一股脑将所有过往的艺术概念与艺术手法都抛弃掉,不如想想怎么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不妨让我们收集整理所有过往的知识,再融合更新的概念,让它们参与到未来新概念的诞生过程中;让我们以科学探索的方式看待艺术发展过程。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一个科学理论只有在被证明是错误或者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被科学家抛弃。所以仅仅因为过去的艺术知识属于过去而不属于现在就否定它,这和仅仅因为过去的知识是一种传统就墨守成规一样,都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同样,毫无警惕、不加甄别地接受所有新概念,也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诚然,一些艺术形式会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据此以为那些基本的艺术知识也会被淘汰。

不妨将艺术看作一条从我们身边潺潺流过的河流,有些河水已经流淌过去,有些此时此刻正流经我们旁侧,还有更多来自上游的河水尚未到达我们身边。我们或许可以把每幅画看成从这条河流中舀起的一瓢水,水面上倒映着一些美丽的图画,呈现着一些真实。

有两个基本的艺术概念,艺术家们一直在使用,而且用得很称心,所以很有可能会一直使用下去。一个是二维艺术的概念,它把绘画视为二维平面,认为绘画会以不同的装饰形式继续存在下去。另一个是三维艺术的概念,它把绘画当成三维幻觉空间,认为绘画会继续追寻三维形体的美。如果我们承认装饰就是美化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美是两个艺术概念共同的基础。

人类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美,并逐渐往生活环境里增添美。有些人积极创造美,另一些人乐于寻找美、拥有美,他们在日常挑选商品、自我打扮或者美化环境的过程中,都展现了对于美的渴望。不管是希望创造美还是拥有美,都说明我们人类天生就希望变得更好,泛泛来说,这也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总是与别人比较,努力赢得比他人更大的成就,希望享有比邻居更好的商品。对于那些创造美的人来说,他们会因为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而心生自豪;对于那些享受美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工艺、更温馨的家以及更美丽的妻子。除非有获取能力或者购买资金上的限制,人们对于美的渴望永远不会停歇。这种创造美或者占有美的冲动,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要素,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

如果画家在画画过程中始终把创造美作为基本目标,那我觉得他一定不会犯什么大差错。美是包罗万象的,没人能否认这一点,所以任何个体都只能探索美的一小部分。探索美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就是陷入某些个人偏见、潮流或者主义的泥淖中,只知道追随少数人所宣扬的教条,而忽视了自己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美一定是自由的,只要我们自己能把握住它,它就既属于你,也属于我。美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每个画家都可用他独特的方式在纸上或者画布上阐释他所感受到的美。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鉴别一幅绘画作品是好是坏,演员与艺术收藏家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回答说:“能让你高兴的绘画作品就是一幅好作品。”如果这个回答是真的,那么紧接着可能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画出一幅好画。我认为这里可以做个类似的回答,就是画能让你自己高兴的画。除非别人的作品特别有启发性,否则就忘掉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不要因为别人的说辞、模棱两可的解释以及推销话术,就盲目追随别人的画法。你自己亲身实践时所感受到的快乐,才是指引你找到个人绘画方法的根本基础。

《墨西哥湾流》(The Gulf Stream)|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
写实主义艺术也可以是创造性的,画写实艺术时,如何选择绘画主题,如何将个人看到和感受到的对象描绘出来,这些都是创造的过程。

你看待美的方式可能与他人不同,这是你的一项优势。这种差异将会引导你根据自己的趣味选择绘画主题,把你引向激动人心的全新领域。美的来源无穷无尽,但真正捕捉到它的人却少之又少。对我们来说,发现美、表达美永远是一项挑战。

在寻找绘画主题时,我们可以不局限于对自然的写实主义再现,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形式、纹理和色彩之美的表达上。在纯粹的几何形状与空间中,在平面与抽象形式中,都有美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因此,我们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另外,即使我们致力于表现抽象元素,美仍然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与其抱怨那些我们不理解的绘画形式,不如充分利用创作的自由,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然后给予他人同等的表达自由。所有的艺术,如果要有价值,就首先是个人化的。同样,写实主义艺术也可以是创造性的,画写实艺术时,如何选择绘画主题,如何将个人看到和感受到的对象描绘出来,这些都是创造的过程。所以你描绘的主题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这一点并不重要。你既可以用概括的语言描绘一种印象,也可以用非常忠实于细节的方法描绘现实,无论用哪种方式,你都能得到一张充满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因此,绘画主题并不等同于绘画,决定一件艺术品成败的关键是你描绘它的方式,而非绘画主题。抽象艺术和写实主义艺术仅仅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表达方法,没人可以说哪种方法一定要比另一种方法更好。

《运动,天空与大海》(Movement, Sky and Sea)|约翰·马林(John Marin)
你既可以用概括的语言描绘一种印象,也可以用非常忠实于细节的方法描绘现实,无论用哪种方式,你都能得到一张充满创造力的艺术作品。

艺术总会有自己的潮流,每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会引领风潮。但创造力的钟摆永远不会停止,永远会有新的创意产生,因为没有两个人会用同样的眼睛观察世界,也没有两个人会用相同的大脑思考;每个人的感受能力都不一样,受到环境刺激与影响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能够从零开始画出一模一样的画。

今日的画坛有一种强烈的风尚,就是人们推崇那些不需要太多古典绘画训练、靠即兴发挥就能完成的创意作品。曾经的古代大师们愿意钻研和学习绘画知识,而现在人们更强调那种创造的冲动,这类画家有时对学院派绘画知识一窍不通,他们更愿意画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画自己所见。他们当然有权利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因为抒发个人情感也能创造出美的事物。事实上,一个方面的欠缺,完全可以被另一方面的充盈所弥补,充沛的情感可以弥补绘画技法的缺乏。而且反过来说,只有绘画技法也不行。很多人都知道,许多技法超群的学院派艺术家,画出来的画毫无情感,老套僵硬,没有灵魂和创造力,也算不上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提前考虑》(Thinking Ahead)|国吉康雄(Yasuo Kuniyoshi)

然而,跟经验十足的写实主义画家相比,没有接受过古典艺术训练的抽象派画家会遇到更多困难,他们就像是没有任何木匠知识,却试图盖出一栋房子的人。画画过程中,他们只能依靠不断的实验以及天生的才能,而且他们创造的作品更有可能被别人误解。他们必须靠过人的创造力来掩盖自己技术方面的不足,但是技术知识的缺乏是很难长期掩盖的。

据我所知,目前并无专门的美术基础训练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抽象派画家,抽象派画家不像写实画家可以专门练习线条、明度、色彩、形体刻画等基本功。我建议那些立志成为一名抽象派画家的年轻艺术家,应先练好写实绘画的功底,就像毕加索和其他一些现代艺术家一样。之后如果你选择走抽象绘画的道路,就再转去画抽象画,关注画面的统一感和秩序感,最终在抽象画中表现出所有真正艺术创作都应具备的美。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在其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决定他未来要画哪种类型的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画家应该首先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接受足够多的训练,有足够的积累能支撑自己把所选择的路走下去时,再做决定。而且有人说,当画家经验丰富、技法纯熟之后,不同风格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的时候,一种风格不过是另一种风格的衍生物,又或是对另一种风格的改良。因此,画家不应该过分急躁,应该让他的作品根据他的能力和品位自然发展。

看今天的画展时,我们必须明白,许多画作挂在那儿,根本就不指望会被卖掉,很多展览都只是为了教育大众了解艺术的新概念。我们现在还不能说这种教育会有多成功,甚至不能说它是否值得。但如果观众记住许多现代艺术家的此类作品更多是实验性质的,而不是理想的画作,那么观众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可能就会更加宽容。我自己的看法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画作只会是那些具有内在美感的作品。那些自身就很美、很有价值的作品,不需要前卫评论家夸张的文学解释就能被世人欣赏。诚然,人们可以而且应该被教导接受新概念,但归根结底,美是由眼睛观察到的,而不是由大脑判断出的。

对于所有年轻的画家,我有一条最真挚的建议,那就是先把绘画技术练好,不断寻找美以及表达美的新方法,带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不要被任何关于画家应该怎么画的先入之见局限,也不要被任何批评家可能的评价影响,而应该自由地发展个人的绘画风格。

我希望我已经让你相信,美仍然是而且永远是艺术的源泉。现在,不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美的“原因”。尽管或许没人能给美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我们又确实逐渐知晓,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现美,它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认识这些要素以及它们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的画家取得成功。

美的要素相互之间结合得非常紧密,常常很难将它们单独拆开分析。讨论其中一个原则或要素的时候,不免要牵涉其他要素。但我们还是要尽力将它们拆解开,一一详细探讨。以下我列举了十二个美的基本要素。

1.画面的统一性(Unity)

画面的所有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构图、色彩、线条、明度、肌理等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画面的整体表达。

2.简洁性或清晰性(Simplicity or Clarity)

弱化所有和画面主要构思无关的内容与细节,把画面主题简化成基本的构图、形状和图案。

3.画面设计(Design)

注意画面各区域、形体、颜色之间的总体关系。画面设计决定了作品成败。

4.比例(Proportion)

注意画面各个主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反面就是比例失真。但有的时候,为了强调某些想法或者某些情感,也可以故意让比例失真。

5.色彩(Color)

这是美的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使用色彩的时候,画家不能仅以个人趣味或好恶为准,他必须理解色彩与明度的关系,以及调色和配色的基本准则,以便创造出真实和谐的色彩效果。

6.韵律(Rhythm)

尽管这一点常常被人们低估或者误解,但韵律对于画面的美感至关重要。一切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物体,从最小的形体到整个宇宙星系,都有韵律。没有韵律,所有的形体就会死气沉沉。在画面中,我们能看到相同颜色与线条的重复,能看到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的形状,这都构成了韵律。就像在自然中,我们能看到树枝与树叶的重复线条,看到斑马背上的花纹,看到花瓣和花色纹理中的节奏,韵律无处不在。

7.形体(Form)

形体结构与空间整体间的关系是一项基本艺术原则。每个事物要么属于形体,要么属于空间,而且二者互相依存。当画家准确地勾勒出画面中物体的轮廓,让它与空间之间比例合宜、对比关系恰当(比如树木与天空之间的对比)时,我们就说画面有形体感。

8.质感(Texture)

质感就是表面肌理。所有形体都有表面肌理,表面肌理和形体结构同样重要。如果我们把所有形体的表面画成一样的,就很难塑造出真正的美,这是许多总体效果还不错的画作也会犯的错误。

9.明暗(Values)

明暗和色彩二者密不可分,要创造出美,二者缺一不可。恰当的明暗关系能塑造出光感,让画面更加统一,而不正确的明暗关系则会严重损坏画面美感。

10.光感(Quality of Light)

光感极为重要。画面中的光感与画作实际受到的光照融为一体,成为画作的一部分。有许多不同的光照形式:室内光、室外阳光、漫射光、反射光等。光源的特点会影响形体体积感的塑造、色彩的种类与鲜艳程度,以及质感等。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光的性质,画面就会分崩离析为破碎的平面色块与孤立的画布。

11.主题的选择(Choice of Subject)

选择绘画主题为艺术家提供了锻炼个人品位的最好机会。他可以从生活和自然界的无限资源中挖掘素材,并从中选择、设计和创造出他自己的绘画主题,展现他自己对于美的独特理解。

12.技法(Technique)

技法就是绘画表达的具体手段,而不是表达内容本身。绘画技法涉及对表面与质感的理解,对于媒介及其使用方法的认识等。画家在使用各种绘画技法作画的过程中,会将所有其他要素结合到一起。

通过以上对本书内容的概述,我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些共识。当然,我无意把自己或者自己的绘画当成解决绘画问题的完美典范,我只是想强调,无论是专业艺术家还是业余绘画爱好者,每一位画家都应该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反复说,绘画没有唯一的风格,没有唯一的步骤,但当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种种要素时,我们还是可以尝试分析它们、运用它们,从而在我们自己的画作中创造出美。美不是艺术家的专属财产,那些没有相关知识也不会创造美的人,也可以发现美。动物爱好者和画家一样,都能感受到动物身上的韵律和优雅,唯一不同的是,画家会深究到底是线条和比例上的哪些特征创造了这种韵律和优雅,在弄懂了之后,画家会栩栩如生地在画作中再次呈现出这些美。

画家最好致力于用自己的画作取悦观众,而不是取悦批评家,因为大多数画家最后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卖出去,而观众往往才是最后的买者。虽然艺术品经销商做了大量的推销工作,画作的标价往往被他们推到天文数字,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画家很少能在有生之年享受到这些利润。但如今,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在纯艺术领域出售,也能在商业领域找到好的买家。过去,挂在墙上的架上画作,很少会从插图、广告和其他商业活动中换来经济回报。但现在,那些最好的艺术品也常常被用于商业目的。工业市场为美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那些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臻于完美的艺术家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工业市场视为高不可攀。

虽然严格意义上的商业画家在创作时需要考虑诸多限制,比如采购商的要求,或者最终用户的需求等,但这些限制正在大幅放宽,传统架上绘画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各类广告活动中。

随着彩色摄影技术进入商业领域,这个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出来:对于那些希望准确展示商品细节的广告商来说,他们自然会选择使用摄影术,而且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但对于那些没有对应实物可供直接拍摄的广告来说,比如保险广告、服务业广告、工业信誉广告以及一般的机构广告,绘画就大有作为。另外,给杂志画插画也是画家们的一项工作,比如虚构类写作会配插画,这和纪实类文章不同,后者通常会配照片,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对于画家来说,想在忠实还原细节方面与相机一争高下,是非常愚蠢的想法。画家更应该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设计画面。即使作画时参考照片,画家还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相机无法做到的事情上面:他可以弱化或者删掉一些不重要的元素,重新安排或者设计画面,利用各种方法,让画面更有力地表达他的想法。

职业画家应该尽可能接受最完整的职业训练,无论是在艺术学校上课,还是利用其他资源,都应该努力完善自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那些认为画家不需要接受必要训练就能靠绘画谋生的想法,完全是异想天开。我们常常在展览里看到一些画作没有展现出画家丝毫的能力与知识,甚至让我们觉得自己能画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能比他们画得更好,但这并不是我们不学习的理由,因为很多这些展览的画作,最终压根卖不出什么价钱,甚至连一麻袋土豆都换不到。

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最后还是要落实为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一位画家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其他画家,并不能直接让他人成功;但他能告诉别人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所证明的事实,能告诉别人他在画面中发现的关系,能向别人展示某些色彩混合能产生什么效果,能给别人解释怎样的明度安排能让画面主题更加统一有序。这就是我在这本书里希望做到的事情,如果我能给初学者讲明白一些方法或者原理,我想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