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潘金莲,灭掉梁山当女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卖酒的想法

“都头,如果我们店想售卖酒水,需要办什么手续?”

某天傍晚,武大郎请来刘衡吃饭,除了刘衡,还有两名衙役。

这两名衙役是这几日刘衡派来维持秩序震慑宵小的。

武氏饭馆开业火爆,人多就容易出乱。

为了避免有人闹事,

武大郎请刘衡协调了两个衙役,在街面来回巡逻。

往大了说这当然是假公济私。

但对刘衡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衙役在街上巡逻也是每天要做的工作。

只不过是派人在这条街上的某处多走走,讲道理也说的过去。

有这两个衙役,刘衡也不时过来买吃食。

开业到现在,还没有不长眼的宵小敢来饭馆闹事。

酒过三巡,气氛到位后,金莲提出了这个问题。

北宋此时的酒,都是低度酒,至少金莲并没有见过在阳谷县有高度白酒售卖。

蒸馏技术又不难,油条等只是小道,真正想打出一番家业来,金莲感觉做白酒是条发展的路子。

今天他们请刘衡吃饭,喝的酒是市面上上好的桃花酿,要价500文一坛。

买了后金莲喝了一杯,这不就是黄酒吗,酒精度数撑死十来度。

这个品质的酒,所有成本都算上,撑死几十文。

利润差不多十倍。

这个利润让金莲心动了。

她还有大杀器,高度白酒啊。

市面上也有白酒,不过白酒质量还不如黄酒,此时的白酒不管纯净度还是口感,都不怎么样。

估计武松喝的所谓“三碗不过岗”也就是这类酒。

那要是武氏饭馆售卖高度白酒,一个新兴市场是最容易赚钱的。

不过官府对酒水售卖有一定的管控措施的,如果没有官府许可,是不允许私自酿酒卖酒,违者法办。

世道要乱起来,还有十几年时间,时间还久,有个赚钱的门路还是有必要的。

刘衡吃了口菜,沉吟道:“阳谷县里有酿酒许可的有四家,县城里的狮子楼、丰庆居,黄庄的黄家酒坊,还有景阳冈的郭氏酒家。你要卖酒,从这四家购进即可。想要酿酒,那就可难了,阳谷县就这四家,官府应允酿酒,当前阳谷也就这四家。”

这年头酿酒,真就是粮食制成。

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现在产粮人吃都不够充足,官府也不允许太多的酿酒企业出现。

当然私下酿酒的老百姓也有不少,但都不成规模,一般都是自己喝,或者小打小闹的挑着担子零售。

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时候,就是用自己酿的酒麻翻了杨志等人。

这种私下酿酒的行为,只要做的规模不大,官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也管不过来。

武氏饭馆要想卖酒,从别处购销可以,自己偷偷酿造一些也未尝不可。

但想要推出一种新型的酒类,大范围的占领市场,那必须拿到官府的许可。

武大郎点头:“原是如此。多谢都头解惑。”

他微微摇头,看来酿酒的生意并不是那么简单。

刘衡哈哈一笑,摆手道:“客气作甚。大郎,这些天你家生意日渐平稳,我们就不每天都过来了。有事派人找我就好。”

“好说,以后少不得要麻烦都头。”武大郎又敬刘衡一杯酒。

刘衡一饮而尽,看看房内并没有金莲在,问了一句:“潘娘子今日不在吗?”

“她先回住处了。”武大郎眉毛微不可查的挑了挑,“都头问她可是有事?”

刘衡摸摸武大郎的袖口,笑道:“大郎,你们饭馆这几日繁忙,可能还不知道,街上现在流行起一种新式衣装,窄领窄袖,窄袖,唤作金莲衣。”

“啊?此事当真?”

“当真!没错,就是你们店里人员穿的这种。你不常出门,现在街上可有些人也开始穿这样的衣服了。”

开业前金莲让十锦记给每个人都做了一套类似的中山装,绣上武氏饭馆的文字,这种统一服装一度让前来买饭的人啧啧称奇。

武大郎一开始认为这衣服穿上很是难看,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利索许多。

没想到这样的衣服竟然还会有其他人买来穿,金莲衣这个名头,竟然开始流传了。

“十锦记卖成衣,都言这样款式的衣服,是潘娘子设计出来的,命名金莲衣。昨日我娘子也买了一件,属实有趣。潘娘子也是妙人啊。”

武大郎笑的与有荣焉,再次举杯:“都头,喝酒。”

宾主尽欢,酒足饭饱,武大郎送别刘衡三人,让阎良阎婆关好饭馆的门,他回到住处。

金莲和阎婆惜都还没睡。

阎婆惜在灯下,缝着一件衣服。

金莲则翻看着一本书。

见他进门,金莲放下书,迎过来。

“妹子,看来酿酒一事,并不好办。”武大郎对金莲说道:“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他把今晚与刘衡吃饭时的话讲给金莲听。

金莲此时也是才知道,原来在北宋,想要酿酒,还需要有官府的许可。

听刘衡的意思,这个许可还不轻易发放,酿酒还不是说你想酿就能大批量的酿的。

“饭馆的生意稳定下来再说吧。”金莲点点头。

不过刘衡说的四家具有酿酒资格的,景阳冈的郭氏酒家让他要素察觉。

这个郭氏酒家,就是卖“三碗不过岗”的吧。

有点意思了。

不知道现在景阳冈有没有老虎。

她心中寻思着,四家有许可的,县城里的狮子楼、丰庆居那不用考虑,这种能开在县城内的商家,必定有权有势。

黄家酒坊不清楚情况。

景阳冈的郭氏酒家,地理位置最为偏僻,想必做出的酒,也是便宜低劣的,不然早就来县城发展了。

或许还可以从郭氏酒家着手。

金莲这些天在阳谷县走街串巷的闲逛,基本也弄清楚了,现在是政和四年。

政和四年,江湖还是风平浪静,后来的梁山好汉们,大多还在过着平和的生活,还没有开始他们命运的轨迹。

金莲知晓大概的剧情,但具体到个人年份,她也不是史学家,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楚。

所以金莲想要武大郎能支棱起来,她也闯出一定的名气,为将来提前做些准备和安排。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她魂穿过来,毕竟才十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