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儒学理论
2.2.1 儒学基本思想
根据《辞海》解释,儒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儒家的思想、理论、学说等;另一种是指元、明、清代在府、州、县设立的学校(表2.2列示了明代山西省部分府、州、县设学情况)。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后由战国时期的孟子等人传承与发展,形成完整而富有特色的思想,已成为一种“显学”(李金波和聂辉华,2011)。儒学亦称庙学
。庙与学结合是中国古代学校的传统,庙乃祭祀先贤的地方,学乃传授儒学经典的地方。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代灭亡的教训时,意识到儒学对社会统治的重要作用,倡导“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的教育思想,于是便大兴教育,各地建儒学、修书院,向广大民众灌输儒家思想。明清两代的儒家教育逐步转向世俗化和大众化,设立的府、州、县学和书院都具有“化民成俗”的社会职能,这些教育机构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当然,各地的府、州、县学和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为儒家门徒提供了求学进德、安身立命之地,而且是儒家传统文化创造、积累、传播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是知识积累与传播功能的载体,同时也承载知识更新与创造的使命。
表2.2 明代山西省部分府、州、县设学情况

续表

注:资料来自徐永文(2012)。
儒家理论,亦称儒家学说、道德哲学、伦理哲学,是指一个包含个人修身养性的道德修养论、立身处世的日常伦理规范、治国经世的社会政治取向的综合的思想理论体系。同时,儒家学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思想学说,具有积极经世以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人际关系、整合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肖永明,2012)。数千年来,儒家文化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相比于其他的思想流派,处于更加基础与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中,伦理纲常、森严的等级制度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在各朝的力推下,地位不断上升,于明、清两朝达到巅峰,逐渐内化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纲常伦理,其影响持续至今(杜维明,2012)。并且,相比于其他思想流派,儒家文化对华夏民族的品格、行为、气质等影响更大。儒家文化重视思想的改变,强调以“修身、养性”为内修之道,以官学、私塾及家庭教育为外铄之道,乃至立志其“仁义”之修行,以达到“君子慎独”的目的,而“名”作为一种声誉机制,也会约束儒家门徒的行为。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民族的秉性、品格和价值观取向(张军成和赵明明,2015),是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现代化进程的精神支柱(杜维明,2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巨大变迁,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儒学伦理的现实境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由原有主流文化形态一变而为裂散的、漂浮的文化碎片,因而,有海外汉学界学者对儒家传统文化产生了一些偏见,认为可能因失去实践基础而面临合法性危机(景海峰,2006;古志辉,2015a)。然而,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未完全消失。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后政府多次呼吁复兴儒学,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由此可见,儒家传统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事实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洗礼,形成了一种文化基因,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已成为规导和约束社会伦理生活和道德行为的一种“习惯法”,对现代企业商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髓,儒家传统文化表征出“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两种精神活动的取向,无论表层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如何变化和变迁,信仰儒家的价值观都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和道德评价标准等(Cheng et al.,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