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十二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4章 齐国归还鲁国成邑,卫国蒯聩登堂入室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六月五日,齐卿陈恒弑杀齐简公,另立新君齐平公,自任国相。第二年(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春天,孟氏成邑宰公孙宿因不见容于新家主仲孙彘(孟武伯),带着成邑归附了齐国,孟武伯亲自率军讨伐,却无法攻克;只好在靠近成邑的鲁国一侧修筑了一座新城,名叫“输城”,目的就是围困成邑,伺机夺回它。

成邑,是鲁国三桓之一孟氏的封邑首府,城墙坚固,而且紧邻齐国。陈恒独揽齐国大权伊始,鲁国成邑宰公孙宿就给他送上了这样一份大礼,他自然派出齐国兵马协助成邑的防卫,还为成邑内送去大量军械、牛马和财货,这使得齐鲁关系变得紧张了起来。

鲁哀公十五年秋天,陈恒的兄长、齐大夫陈瓘(字子玉)前往楚国访问,途径卫国的时候,孔子的学生子路前来拜访他。此时卫国还未发生蒯聩政变(子路死于当年冬天的蒯聩政变),子路(仲由)受卫国正卿孔悝之邀正在卫国担任孔氏封邑平阳邑宰,他虽身在卫国,但心里惦念鲁国,得知公孙宿率成邑归附了齐国,便主动前往馆驿拜会了齐大夫陈瓘,对他说:“上天或许是以陈氏为斧,砍削齐国公室。齐国社稷也可能将会由别人所有,也未可知;也许就是陈氏最后享有呢!陈相(指陈恒)何不善待鲁国,以等待时机?何必与鲁国闹得这么僵呢!”陈瓘听后,心想:“这仲由不愧是孔夫子的高徒,说得有道理啊!”他马上答道:“瓘谨受教!我因身负访楚使命,不能马上返回齐国;瓘愿手书一简,请仲由派人送往临淄,亲手交予我兄弟(陈恒)。”

陈恒收到兄长的书简后,顿时明白:虽然自己权倾齐国朝野,但毕竟还不是齐国的国君。如果能够取姜氏而代之,那么齐国社稷可就是田氏(陈氏)的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与诸侯交好,将来田氏代齐的时候,也可以少些阻力。鲁国的成邑只不过是一座城池而已,与齐国的江山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他马上派出使者前往鲁国,邀请鲁国大夫访问齐国,就归还成邑事宜进行磋商。

鲁哀公和三桓都愿意与齐国讲和,收回成邑,尤其是司空孟武伯,成邑是孟氏采邑,他想拿回孟氏采邑的心情更是迫切。他的父亲孟懿子是孔子的学生,因此他与孔子的学生、能言善辩的子贡(端木赐)关系交好,在孟武伯的坚持之下,鲁国派出大夫子服景伯(子贡的学生)为正使、子贡为副使访问了齐国。做学生的子服景伯却当了正使,而老师子贡只做了副使,这是因为子服景伯出自子服氏家族,子服氏是鲁国公室亲族;先祖仲孙佗,字子服,后人称子服氏,他的父亲仲孙蔑,是庆父(鲁桓公之子)曾孙。庆父之后就是三桓之一的孟氏,因此可以说子服氏是孟氏家族的一个分支。更为重要的是,子服景伯是鲁哀公最信任的臣子,他担任赴齐正使再合适不过了;老师子贡才华横溢、善于辞令,又与孟武伯交情很深,也愿意担任副使辅佐学生。由此可见,鲁国实际上是派出了一个国君信任、与孟氏渊源颇深的使团前往齐国洽谈与齐盟好、收回孟氏采邑事宜。

鲁哀公十五年的冬天,师徒二人来到齐国后,约见了率成邑投齐的公孙宿,子贡对他说:“做臣子的还可能背叛呢,更何况齐国人呢?他们可并不是你的臣子,虽然收留了你,你能保证他们不出卖你吗?你可是周公的后代,享受了巨大的利益,还是做出了不义之事。别到最后鸡飞蛋打,利益不但没得着,反而却失去了祖国,那又何必呢?”公孙宿听后惭愧不已,对子贡说道:“大人说得是啊,我要是早点听到您的教诲就好了!”

齐相陈恒来到鲁国使团下榻的馆驿会见鲁国正副使子服景伯和子贡,对他们说:“寡君愿意象事奉卫君那样事奉鲁君,也希望鲁国与齐国盟好!”

鲁使子服景伯向老师子贡作揖,请老师上前答话。子贡答道:“这也正是寡君的愿望。从前晋人攻打卫国之时,齐国为了帮助卫国而攻打晋国的城邑冠氏,还损失了五百辆战车。齐国还赠给卫国大片土地,从济水以西到禚、媚、杏三城以南,一共五百个村社。吴国人把祸乱加给鲁国,齐国趁我国困顿之时,夺取了讙与阐两座城池,寡君才因此而寒了心。寡君若能比照卫君那样事奉贵国国君,那本来就是鲁国所希望的。”子贡所提到的讙、阐两城,齐国已在哀公八年时归还给了鲁国;他的真实意思是说,如果齐君真能象对待卫君那样对待鲁君,就应该归还鲁国的成邑。

陈恒邀请鲁国使团前来盟好,本来就是为了讨好鲁国的,他当然愿意做这个好人,于是他面带愧色,当即允诺将成邑归还给鲁国。公孙宿不愿意回到鲁国,陈恒就将他和他所带领的人马安置在了齐国的嬴邑。

鲁国与齐国讲和并收回成邑没多久,鲁哀公十六年的春天,卫国发生了前太子蒯聩政变,蒯聩在姐姐孔姬的帮助下,胁迫外甥孔悝支持自己,孔悝的家宰栾宁护送蒯聩之子卫出公逃奔了鲁国,蒯聩登上卫君之位,史称卫后庄公。

卫后庄公蒯聩得益于晋国的扶持,他曾亲自在晋国正卿赵鞅麾下效力,赵鞅才派出大军护送他回到戚城,并屡次出动大军讨伐卫国,要扶立蒯聩为国君。蒯聩即位后,立刻对卫国朝臣进行清算,他对自己的儿子卫出公的朝臣都不信任,想要全都把他们赶走。他挑中了卫卿兼司徒子还成(子还氏,名成,字瞒),对他说:“寡人漂泊在外的时间太久了,尝尽了诸般苦难,现在想请司徒也体会体会。”子还成回到府中,找来好友、职掌卫国市场的褚师(官职名)、卫大夫褚师声子(也称褚师比),将国君要驱逐自己的事情告知了他,想要和他一起攻打卫后庄公,但由于事起仓促、准备不足,事情没有办成,二人只好投奔宋国而去。赶走了一班旧臣后,卫后庄公又听信谗言,赶走了卫卿太叔遗,从宋国召回了太叔遗的哥哥、前几年投奔宋国的卫卿太叔疾;也就是说,凡是自己儿子信任重用的人他全赶走了;在自己儿子朝中不受待见的人,都被召回了卫国,卫后庄公蒯聩来了个颠倒乾坤。

卫国执政孔悝,也是蒯聩的外甥,在他和姐姐孔姬的胁迫下拥立他即位,但孔悝毕竟是儿子(卫出公)的执政正卿,旧臣之首,他的家宰还护送卫出公跑去了鲁国,蒯聩坐稳了国君之位,把别的臣子赶走得差不多后,就开始着手谋划驱逐孔悝了。

六月,为了酬谢外甥孔悝的拥立之功,卫后庄公蒯聩亲自来到距离卫国都城帝丘七十余里的平阳城,这里是孔悝的采邑。卫侯大摆宴席,跟随而来的朝中大夫们一同出席。酒宴过程中,蒯聩重赏孔悝,赐给他丰厚的财币,并命众位大臣都要向执政正卿孔悝进献财货。孔悝酒醉之后,卫侯蒯聩派人送他回府休息。然而,到了半夜,蒯聩派出兵士,向孔悝宣读诏命,将他驱逐出了卫国。

孔悝用马车载着母亲孔姬从平阳出来,孔姬气坏了,自己为了弟弟蒯聩,逼着儿子孔悝扶立他,现在倒好,弟弟蒯聩做了国君,反过来却将立有大功的姐姐、外甥赶出卫国!当初蒯聩为了得到浑良夫(孔氏家仆、孔姬相好)的帮助,还答应他事成之后允准自己和浑良夫成婚,现在把姐姐赶出了卫国,却把浑良夫留在了都城帝丘,还怎么成婚呢!孔悝早就对舅舅蒯聩没有好印象,他是忠于蒯聩之子卫出公的,只是被逼无奈才支持了蒯聩,在这场政变中还害死了自己从鲁国请来做采邑平阳邑宰的孔子门生子路。怎知舅舅蒯聩即位之后,就恩将仇报,反而将自己扫地出门!

车队刚走到平阳西门,孔悝忽然想起保存孔氏家族神主牌位的石函还落在西圃宗庙里,于是命随从车驾赶快返回宗庙去取石函。孔氏原来有个家臣叫子伯季子,投靠了卫后庄公蒯聩,在新朝中担任大夫。他听说孔悝一家要离开平阳,就向卫后庄公蒯聩请求去追赶他们,路上正好遇到孔家取石函的副车,子伯季子冲上前杀了车上之人,自己坐了上去。孔悝和母亲等了很久,去西圃取石函的副车还没有回来,他又派家臣许公为返回西圃去接应石函,正好迎头碰上了子伯季子。许公为一看原来是投靠了国君的子伯季子,他们同为孔氏家臣,都是老相识了,但奇怪的是,子伯季子怎么会在去西圃取石函的副车上?许公为顿时明白了:子伯季子劫了石函!许公为拿出弓箭,瞄向了子伯季子。子伯季子的车也停下了,他也张弓搭箭,要射许公为。

许公为说:“与不仁义的人争胜负,没有不胜的。”他让子伯季子先射箭,子伯季子射了三箭,三箭都射偏了。许公为一箭射死了子伯季子,随从家仆登上副车,找到了神主石函,孔悝一家人带着石函投奔了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