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胸背部进针
一、胸背部的进针层次
1.T2~5进针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图3-4)。
(1)皮肤:较厚,其感觉由第1、第2、第3、第4、第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支配。
(2)皮下组织:较致密,内有第1、第2、第3、第4、第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脉、静脉分布。
(3)斜方肌:是位于项部和背部浅层的三角形阔肌、左右两肌回合成斜方肌,由副神经及第3、第4颈神经前支支配,针直刺入0.5寸时针尖即可达此层。
(4)菱形肌:斜方肌深面是菱形肌,受肩胛背神经支配,该神经由第4、第5颈神经前支组成,针刺方向斜向外侧时可能刺中肩胛背神经主干。
(5)竖脊肌:位于背部最长的后伸肌,纵列于脊柱全身棘突的两侧,受多节段脊神经后支支配。
2.T6~10进针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1)皮肤:较厚,移动性小,皮肤有第5、第6、第7、第8、第9、第10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分支分布。
(2)皮下组织:此层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和第5、第6、第7、第8、第9肋间后动静脉的浅支。
(3)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穴区下为斜方肌下部,斜方肌主要由副神经及C3~4神经前支支配;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受胸背神经(第6~8颈神经前支)支配,该神经起于臂丛后束于背阔肌深面走行并进入该肌;竖脊肌主要接受第7、第8、第9胸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3.T11~12进针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
(1)皮肤:较厚,移动性小,皮肤有第10、第11、第12胸神经和L1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分支分布。
(2)皮下组织:致密而厚,含较多脂肪,内分布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和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分支。
(3)背阔肌:该肌腱膜与浅面的腰背部深筋膜、其深面的下后锯肌腱膜,共同形成胸腰筋膜浅层,该层甚为发达,也易受劳损而引起腰腿痛。接受胸背神经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支配。
(4)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以及上位的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上方止于第9至第12肋外面,受第9至第12肋间神经支配。
(5)竖脊肌:此部主要接受第11、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二、操作细节
胸背部的埋线,一般采用平透刺进针,从棘突间进针,先在中间直刺1cm,再以35°~45°向1、3号穴(左右两侧位置)埋入,或从穴位下0.5寸进针,向上透刺埋入,如脾俞穴透胃俞穴,肺俞穴透风门穴,胸背部埋线平透刺较安全,深度掌握在0.6~0.8寸(2~2.5cm)为宜,不要超过3cm,进针角度不要超过45°,严禁在胸背部用直刺,以免刺伤胸膜和肺。

◆ 图3-4 胸背部肌肉解剖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