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2 类与对象
5.2.1 类与对象的关系
在现实世界中,“万事万物,皆为对象”。人类解决问题总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于是就会思考这些对象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通常都会将对象划分为两个部分,即静态部分与动态部分。静态部分就是不能动的部分,这个部分被称为“属性”,任何对象都会具备其自身属性,如一个人,其属性包括高矮、胖瘦、年龄、性别等;动态部分则是可以运动的部分,也被称为“行为”,如一个人可以转身、微笑、说话、奔跑等,这些都属于这个人具备的行为。人类通过探讨对象的属性和观察对象的行为来了解对象。
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解决编程问题时,首先将待解决问题的实体抽象为对象,然后考虑这个对象具备的属性和行为,属性和行为都确定后,这个对象就被定义完成了,接下来便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更进一步地,同类对象一般具有许多相同的属性和行为,可以将这些共同的属性和行为封装起来,以描述这类对象,这就形成了类。由此可见,类就是封装对象属性和行为的载体,如“狗类”,而对象则是类的一个实例,如“旺财”这只狗。如图5.1所示,是Dog类和具体对象的关系。

图5.1 Dog类和具体对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