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平成时代的日本企业
第一章
泡沫经济破灭及金融危机(1989—1998年)
泡沫经济的盛宴
本书第一部分将平成时代的三十年分为三个十年,每十年构成一章,描述这一期间日本企业的面貌。第二部分将分五章从四个视角完整描述平成时代这三十年。通过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方法来回首这段历史。作为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将描述平成第一个十年被泡沫经济的盛宴及泡沫破裂后的惨痛所愚弄和冲击的日本企业。
要切身感受泡沫破裂后带来的冲击,可以从了解这个泡沫的巨大程度入手。通常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是从1986年左右开始或者说加速形成,在平成元年(1989)达到顶峰的。所以我们将泡沫开始的1985年和鼎盛期的1989年的四项经济指标做了一个比较,如表1-1。泡沫经济是银行过度放贷造成的,通过表格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放贷增量的惊人速度——仅仅相隔四年,银行放贷的增量就达到了140万亿日元。一般情况下,银行的放贷增量是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情况相匹配的,可是这一时期的银行放贷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1985年,放贷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还是84%,到了1989年,这一比率上升为103%,放贷总额超过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这意味着银行出现了超出维持正常经济运行的放贷行为。如果1989年的放贷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维持在84%的话,那么这一年的放贷总额应为336万亿日元,所以在1989年就已经有可能积累了约75万亿日元的过度贷款,其结果是这些贷款最后几乎都沦为不良贷款。
表1-1 泡沫经济的巨大规模
*1坪等于3.3057平方米。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经济统计、依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等数据
日本贸易顺差是银行过度放贷的背景,也就是说出现了由海外向日本国内的金钱流入。日本贸易顺差的累积开始于1981年,在此之前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无贸易顺差累积方面的财源支持,资金循环的体系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然而,当贸易顺差积累这个新生事物出现后,日本的金融体系必须要对此做出应对,这就是日本的银行迅速增加放贷的主要原因,金融体系的这种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日本国内的过度放贷。
无论是何原因,如此体量的货币一旦由银行向日本经济输出,必然使这部分资金转入资产购买,造成资产价格的激烈上升,也就是投机。日经平均指数的上升和公示平均地价的上升就证明了这一点。从1985年至1989年,仅四年时间,这两个指标均暴涨了三倍左右。资产价格四年涨三倍也体现了日本资产泡沫的巨大程度。但这一切并没有单单停留在资产价格的上升上,实体经济的内需也被泡沫的盛况鼓噪起来了,可以说是对泡沫的幻想催生了内需增长,这种现象出现在各行各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和电子器械产业。以家用轿车的销量台数为例,1979年至1985年的六年时间里,日本每年的轿车销售都保持在300万台左右,而从1986年开始突然以每年30万台的增量示人,就连汽车厂家也感到震惊!被内需扩大所支撑的平成元年的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的情况自然是良好的。这一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5.4%,失业率为2.1%,日本企业利润率中的营业利润率为3.5%,净资产收益率为8.9%,所有的经济指标几乎都是平成这三十年时间里的鼎盛值,经济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是平成这三十年中的最高值。就失业率来说,1990年为2.0%(平成年间的最低值),1989年的2.1%也几乎与该数值接近。只有2014年的营业利润率超越了1989年的数值,但在此之前的数年间这一数值一直低于1989年。
这场泡沫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迎来了破裂。1990年,股票价格首先开始暴跌,并于1991年加快了下跌的步伐,当年12月底下探至22 250点,与两年前相比下跌了42%。土地价格尽管在1990年延续了涨势,但在1991年达到顶峰241.4万日元每平方米后便拉开了暴跌的序幕。大家普遍认为,1991年正是泡沫经济破灭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