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反也者,道之动也”“物壮则老”等。《易经》里的“否卦”“泰卦”,也是“物极必反规律”的典型写照。宋朝教育家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中说,“生生之理,自然不息……,物极必反,其理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这是物极必反这个词的由来,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为例,一年的气候过了夏至最热点之后,就会向凉和冷的方向逐步转化;同样道理,过了冬至最冷点之后,就会逐步向温和热的方向转化。又比如十五的月亮,很完满,但很快就要走向反面,这就是“月满则亏”。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大汉朝在汉武帝时代达到了鼎盛,但经过昭帝、宣帝之后却逐步走向了没落;唐朝在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达到了强盛的极致,但经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骄奢淫逸后却迅速走向了衰落;清代在乾隆早期进入到了鼎盛时期,但到了乾隆晚期却步入了衰退期。
生活中,我们给一个杯子倒水,渐渐杯子里装不下,自然就会溢出来,这就是“水满则溢”。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人一旦得意忘形,往往倒霉的事就来了,这就是所谓的“乐极生悲”。中国儒家和道家,都提醒人们做人做事,要遵循普遍的道理,即不要不及,也不要太过。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防止走极端,避免“物极必反”规律的反噬作用。
物极必反包含两层意思,盛极而衰和否极泰来,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意思是说,好的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化,反之,坏的事情到了极致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物极必反,在股市中表现特别明显,尤其是投机盛行的新兴市场。个人理解,认识“物极必反”在股市中的意义,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股市有涨就有跌,十分正常。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但涨过头了,必然会跌;跌过头了,必然要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危险是涨出来的”。第二层意思呢,就是指股市喜欢走极端。往往是涨就涨个够,跌也跌个透。涨,你觉得涨高了吧,不,非要涨到你“头晕目眩、蠢蠢欲动”去高位接盘。你觉得跌多了吧,不,非要跌到你“痛不欲生、麻木绝望”不可。所以,很多人以为跌多了抄底,总是抄在半山腰。
个人以为,做长线的想判断大盘的底,相对不容易,即使你拜巴菲特为师,可巴菲特本人都难判定大盘的底呢。所有的底,都是事后方知,任何人都难以预知。但相对来说,短线的底,就好判断得多。首先说明的是,短线和长线是完全不同的交易系统。短线情绪的底,以“涨停家数、跌停家数、连板数量、封板率,高位板”等短线指标前后比照。更加上出手时,始终以题材为依归,有经验的选手可以根据题材的级别来判定市场情绪的走向。2018年的情形,大盘一路下跌,刘鹤副总理不讲话,你敢贸然抄底?所以2018年做长线大概率是输多胜少,但并不妨碍短线高手一路劈波斩浪。
物极必反这条规律,对于短线选手尤其是龙头战法的选手,意义极其重大。其中物极必反中的盛极而衰,提示我们注意风险。那么什么是盛极呢?大盘一路上行,总是涨的家数多,跌的家数少,就要提防大盘早晚要回落,从而引起短线情绪崩溃;龙头股涨到前期龙头身位附近,极有可能是盛极而衰的时刻;当龙头股所有的属性被发掘殆尽,也极有可能是盛极而衰的时刻;有时候,一条信息引起板块内多数个股涨停,往往也是盛极而衰的时刻,所谓的“高潮之后不接力”就是指第二天要小心谨慎。
至于物极必反中的否极泰来,《易经》这样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作为中华文化之底、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十分看重生机洋溢、赓续不绝的生命气象。《易经》强调宇宙事物在动态的发展与变化中,虽有处境艰危之时,然而并无久困之理,不仅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通畅与闭塞,系属往来不穷的变化历程,更是鼓舞身处困境者,能明察时势,掌握机宜,乐观奋发,以扭转乾坤。
物极必反中的否极泰来,对于短线选手的意义在哪呢?其重要意义在于提示我们,“否极泰来”的时候是情绪流短线选手最主要的出击时机!关于情绪流龙头战法的主要战机,在第二部分《龙头战法》之《天时篇》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综上所述,物极必反规律是龙头战法体系如何择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