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最大的生意
孙卫东真的不想挣钱吗?
当然不是,但他知道什么钱该挣什么钱不该挣,什么钱能挣什么钱不能挣。
这次生意无论利润有多大,都不该挣,也不能挣。
王明对孙卫东的表态很满意,笑着说:“组织没有选错人,孙总果然是个爱国商人。”
接下来王明和孙卫十几个联系电话。
一壶茶的功夫,事情谈完,孙卫东就离开了茶馆回到酒店。
周玲还没睡,一直在等孙卫东回来。
孙卫东先洗了一个澡,然后才把跟王明见面的经过讲了一遍。最后两人商量决定,周玲回天河,剩下的事由孙卫东带着刘欣怡去跑。
第二天一吃过早饭,三人在一起去了火车站,周玲回天河,孙卫东和刘欣怡去了东北。
当天晚上,孙卫东和刘欣怡到了沈阳,两人先找酒店住下来。孙卫东立刻给吉林省一位姓赵的银行高管打电话,在他报出了姓名后,赵高管非常高兴,恨不得立刻到酒店找孙卫东。
孙卫东没让对方来,约好第二天在沈阳一个国家级储备仓库见面。
在酒店好好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孙卫东带着刘欣怡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仓库。
仓库非常大,级别也非常高,在仓库入口有士兵站岗,墙上还拉着铁丝网。
赵高管在仓库外面等孙卫东,见到孙卫东后便殷勤的握手问好。
“孙总,你可来了,我们对你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
这当然是客气话,毕竟孙卫东也是前天才知道,自己要来东北。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孙卫东跟着赵高管进了仓库,三人先到了仓库的一间办公室,然后赵高管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货品目录,商品目录种类繁多,足有上百种,除了有各种食品,还有五金配件,铁丝钢筋之类的。
其中以各种罐头的数目最多,居然高达一亿两千多瓶,但令刘欣怡不解的是,罐头品牌居然有二十多种,而且都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
孙卫东告诉刘欣怡,不用管商品的价格,只挑她认为国外市场欢迎的产品。
刘欣怡很不解,说自己不知道进货价,就没办法订在国外的销售价,价格直接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比如一瓶罐头,在国内进货6毛钱,刨去运输费,关税等各种费用,在国外至少要买到1.4才能保证不亏钱。
孙卫东笑着说,那就按一瓶罐头3毛钱算成本。
刘欣怡吃惊的说:“如果真按3毛钱算,有多少我能卖多少。”
“那就把所有罐头都要了。”
“啊?”刘欣怡惊得目瞪口呆。
孙卫东笑着说:“你现在不要想太多,沈阳只是我们的第一站,接下来我还会带你去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我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带你把大半个中国跑遍。所以,你的任务就是选货,觉得在国外受欢迎的产品,全都拉一个单子出来,然后在进行筛选。”
赵高管陪笑说:“孙总,你可要多选些我们的货,不然我们实在太难了。”
孙卫东说:“不仅你们难,全国都难。你们东北是重工业区还差一点,到了南方,那才是真正的货堆如山。”
用了一天的时间,刘欣怡列出了一份商品名单,当天晚上两人又坐火车,赶往了下一目的地内蒙古。
火车票是赵高管亲自购买安排的,卧铺上下四个床位,只安排了孙卫东和刘欣怡两个人。
在火车上吃了晚饭,刘欣怡主动把东西收拾干净,然后问:“孙总,你必须把事情给我说清楚,不然我心里没底。”
“怎么,怕我是骗子?”
“不不,我绝没这个意思。今天我们去的仓库是军用仓库,据我对大陆的了解,能在军用仓库放货的,肯定不是普通人。你不会是……”
孙卫东摆手,说:“我不是部队人,我们也不是和部队做生意。而是和银行做生意。”
“啊?银行?银行怎么这么多货,难道在大陆银行也开工厂?”
孙卫东笑着说:“前几年国内经济热,很多工厂都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过剩大量积压,再加上这两年三角债危机,很多工厂都破产倒闭。这些破产倒闭的工厂,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收了工厂,也就等于收了工厂大量的货物。这么多货怎么办,只能是找买家。”
刘欣怡恍然大悟,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这次跟孙卫东合作,可能是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大的生意。
刘欣怡激动的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孙总,你能找到这种货源,真是太厉害了,怪不得你在香港敢说,无论什么产品,都比正常价低三成。”
孙卫东笑着说:“我也是偶然找到的。”
顿了顿,孙卫东又说:“我们准备出口的商品,你先拟出一个国外的价格来,然后我在根据银行的报价,进行核对删减,以薄利多销为主。”
“没问题。看完货我就根据国外市场拟定出个价格表来。不过孙总,全发欧洲市场可能不太适合,因为我们如果价格订的太低,很可能会涉及倾销。在九十年代初,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纷纷开始反倾销立法。”
居然还有这种事,孙卫东还真没想到。
刘欣怡继续说:“但你放心,我们可以有甄别的把一些货发往欧洲,一些纯粹跑量的货,可以发往印度或者是南美的一些国家。”
孙卫东点头说:“在这方面,我不太懂,你看着安排就行。”
“好。”
凌晨三点多,孙卫东和刘欣怡到了呼和浩特,两人在呼和浩特待了两天,又马不停蹄赶往西安……
从北到南,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孙卫东带着刘欣怡跑遍了中国所有的重要城市,最后停在了广州。
广州是重中之重,涉及的产品非常多,小家电,服装百货,食品加工……用了五天时间,才把要出口的货敲定完。
剩下的时间就是整理收集的货品分类,人手不够刘欣怡就把香港公司的人调到了广州,人手还不够,孙卫东又联系王明,从BJ派来了一些更加专业的人士。
整个团队,计划用半个月的时间,把所有商品分门别类整理清楚,这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
与此同时,孙卫东也没闲着,而是坐飞机去了浙江,去找王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