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清·黄元御 撰
四聖心源自敍
醫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之書,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無傳,玉楸子憫後世作者不達其意,既解《傷寒》、《金匱》,乃於己巳〔1〕二月作《四聖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終,以繼先聖之業。創闢大略,遇事輟筆。庚午〔2〕四月,北遊帝城。十一月終,南赴清江。辛未〔3〕二月,隨駕武林〔4〕。四月還署,研思舊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開舟北上,再客京華〔5〕。壬申〔6〕十月,作天人之解,續成全書。癸酉〔7〕二月,解長沙藥性〔8〕,五月删定〔9〕《傷寒》,七月筆削〔10〕《金匱》,八月修温疫痘疹〔11〕,成於九月十七。
〔1〕己巳 乾隆十四年己巳,即公元一七四九年。
〔2〕庚午 乾隆十五年庚午,即公元一七五零年。
〔3〕辛未 乾隆十六年辛未,即公元一七五一年。
〔4〕武林 杭州,清代名武林。
〔5〕京華 即京都。京都爲文物、人材所萃,故稱京華。《文選·遊仙詩》:“京華遊俠窟。”
〔6〕壬申 乾隆十七年壬申,即公元一七五二年。
〔7〕癸酉 乾隆十八年癸酉,即公元一七五三年。
〔8〕長沙藥性 指《長沙藥解》。
〔9〕删定 “删”,定其義也。《後漢書·孔奮傳》:“奇博通經典,作《春秋左氏删》。”“定”,修而不改也。《書·序》:“定禮樂。”“删定”,潤色也。
〔10〕筆削 古以竹記載文字,遇有訛誤,則以刀削之,並用筆改正之,因謂修改文字爲筆削。即定正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爲《春秋》,筆則筆,削則削。”
〔11〕修温疫痘疹 “修”,撰著也。《春秋經傳集解序》:“非聖人所修之要故也。“修温疫痘疹”,撰著《四聖懸樞》。
維時霖雨初睛,商飆〔12〕徐發,落木〔13〕飄零,黄葉滿階。玉楸子處蕭涼之虚錧,坐寂寞之閒牀,起他鄉之遥恨〔1〕,生故國之綿思。悲哉!清秋之氣也,黯然遠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之潤色。
〔12〕商飆(biāo標) 秋風也。《梁書·沈約傳·郊居賦》:“望商飆而永歎,每樂愷於斯觀。”
〔13〕落木 “落”,樹葉脱落也。凡草曰零,木曰落。見《説文》。“落木”,脱落之樹葉也。
〔1〕恨 通“憾”。《廣韻》:“憾,恨也。”
嗟乎!往者虞卿〔2〕違趙而著《春秋》〔3〕,屈原去楚而作《離騷》,古人論述,往往失地遠客,成於羈愁鬱悶之中。及乎書竣業就,乃心獨喜,然後知當時之失意,皆爲後此之得意無窮也。同使虞卿終相趙國,屈原永宦楚邦,則《離騷》不作,《春秋》莫著,迄於今,其人已朽,其書不傳,兩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2〕虞卿 戰國時游説之士,姓虞,其名不傳。説趙孝成王,趙以爲上卿,受相印,乃號虞卿。主張以趙爲主,合縱以抗秦。後因拯救魏相魏齊,棄相印與魏齊同去趙,因困於大梁。已而魏齊死,虞卿窮愁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爲《虞氏春秋》。已佚。
〔3〕《春秋》 指《虞氏春秋》。
當世安樂之人,其得天者誠厚,然隙駟不留,尺波電謝〔4〕,生存而處華屋,零落而歸山丘〔5〕,身與夕露同晞〔6〕,名與朝華並滅,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爲安樂者焉在!竊以爲天之厚安樂之人,不如其厚羈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際,非俗人之所知也。
〔4〕隙駟不留,尺波電謝 喻易逝之光陰。《文選·重答劉秣陵沼書》:“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絶。”
〔5〕生存而處華屋,零落而歸山丘 言人壽有限,富貴者亦終歸死亡。《文選·箜篌引》:“生存在華屋,零落歸山丘。”
〔6〕晞 《説文》:“晞,乾也。”
顧自己巳,以至壬申,歷〔7〕年多矣,元草未就,是天既長與以窮愁之境,而不頻假以蕭閒之日。帝眷〔8〕之隆,何可恃也,良時非多,勖〔9〕之而已。
〔7〕歷 原作“歷”,避清高宗弘曆諱,今改。下同。
〔8〕眷 器重也。《宋書·蕭惠開傳》:“晉安王子勛反,惠開乃集將佐謂之曰:吾奉文武之靈,兼荷世祖之眷,今便當投袂萬里,推奉九江。”
〔9〕勖(xù蓄) 勉也。《説文》:“勖,勉也。”
癸酉九月甲戍昌邑黄元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