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
学科服务是一项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信息保障为目标的专业化服务,从事学科服务的图书馆员被称为学科馆员[2]。我国从1998年清华大学推出学科馆员制度至今已有20多年,这期间全国高校图书馆陆续推出了各自的学科服务举措,学科服务在提高读者信息素质、增强学科馆员与研究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了使学科服务紧贴院系师生的信息需求,切实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开展深层次的走进院系的学科服务。例如院系有科研需求的研究生,这一群体已经进入科研阶段,有自己获取信息的需求;再如院系中的教师,他们有很多对信息的认识和经验,也是最可能有深层次信息服务需求的潜在用户。
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的学科服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开展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的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学科制定相应的学科服务方式,以体现出具体的学科特色。笔者通过参考各个兄弟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方式方法,并根据北京大学(下文也简称北大)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案例,对理工科和人文社科学科服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如下。
一、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学科服务的相同点
1. 对学科服务的需求
不管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学科,教师和学生都是需要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的。学科服务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一些使用图书馆或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方面的问题,而且利用图书馆的数据进行学科分析对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都有很好的帮助。
在深入院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对学科服务都表示很欢迎,希望学科服务能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一些使用图书馆方面的问题。同时随着学科服务的深入,他们发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关于文献和数据分析方面的问题,就愈发认识到学科服务的价值所在。
2. 学科资源购买需求
在深入院系进行学科服务的过程中,首先遇到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都是在学科资源的购买上,即在购买图书和电子数据库等资源方面,用户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在从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理工学科还是人文社科学科,拥有及时的、实时的、重要的文献资源都是教师和学生们所必需的。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进行过程中以及之后的文献写作中,文献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贯穿始终的。
因此,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科资源购买需求,是进行学科服务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满足了院系的学科资源购买请求,才能更好地开展之后的学科服务工作。
3. 学科资源整理需求
完备的学科资源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不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学科,整理并组织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排序,对其内容和来源作简要的揭示和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信息资源导航,将庞杂的学术信息资源变无序为有序,变分散为集中,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查询和利用学科资源。
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开展学科服务的初始阶段,整理和组织图书馆和网络上的学科信息资源,并且利用Libguides建立学科主页并制作学科资源手册,为教师和学生有条理地展示学科资源,这可以为充分开展学科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4. 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随着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都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锻炼检索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这种信息素养能力与教师和学生都是密切相关的,在科学研究、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等的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水平的高低。不管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都有信息素养教育需求,信息素养教育都是贯穿始终的。
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讲述信息检索方式,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包括每学期固定的一小时讲座、走入院系的讲座等,开设信息检索通选课,来宣传图书馆的资源、讲述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搜索大赛、信息检索大赛等方式来让教师和学生考察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以及如何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
二、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学科服务的不同点
1. 对于学科资源的需求不同
学科馆员在深入进行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科资源购买的需求都比较强烈,但是在整理这些学科需求之后看到,理工科和人文社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理工科教师和学生基本的需求都集中在电子资源上,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甚至在图书上的需求也倾向于购买电子图书,纸本学科资源的需求已经接近于零。比如,化学学院提出的购买需求包括《Synthesis》《Synlett》等电子期刊的全文。
而人文社科教师和学生对学科资源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纸质图书上,尤其是成套的图书资料。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出的购买需求是一整套的《马克思主义全集》。可见,人文社科的教师和学生还是倾向于将纸质的图书拿在手中,仔细品读、反复研究。
2. 学科服务的内容不同
理工科的学科服务内容基本上还有一些共性,除去学科的内容不同,学科服务的内容都是基本相似的。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电脑操作能力普遍比较强,检索资源的能力比较强,在学科服务中重点需要整合图书馆的学科资源,介绍图书馆有哪些资源,有哪些数据库可以使用,而如何使用数据库一般不用做太多的讲解。
然而,人文社科的学科服务有着非常鲜明的学科特色,每个学科的学科服务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比如,有的院系的教师连电子邮箱怎么使用都不太知道,进行学科服务的时候需要详细地、一步一步地介绍图书馆的使用,介绍如何续借图书、如何进行数据库的使用等;有的院系的学科服务内容是图书馆和院系合作拍摄宣传片,把院系的宝贵资料用影像录制下来;有的院系的学科服务内容是帮助院系进行特色的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3. 学科服务的方式不同
理工科教师和学生通常很少到访图书馆,他们经常在实验室、在宿舍、在家里使用数字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因此在对理工科教师和学生进行学科服务的时候,一方面需经常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沟通,通过邮件、网页、博客等进行互动;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到实验室中去,对教师和学生在查找资源的问题上进行现场解答,将学科服务真正深入到他们的身边。
而人文社科教师和学生来图书馆的次数相对较多,查看和借阅纸本图书的次数也比较多。因此学科服务在深入到院系教师和学生的办公场所的同时,也会在图书馆内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的活动以吸引教师和学生参加。比如,图书馆举办读书讲座,邀请一些在人文社科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来做报告,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4. 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同
在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上,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常用的数据库,例如综合型数据库、大型的期刊数据库,就可以满足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科研和学习的需求,一些基础的、综合的数据库即可以使电子资源的文献保障率达到80%以上。
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除了常用的综合型数据库之外,各种各样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才是他们科研和学习上迫切需要的数据库,甚至有的时候各个教师需求的数据库都各具特色。比如,历史系提出的购买需求就是“China:Trade,Politics and Culture,1793—1980(海外收藏的中国近代史珍稀史料文献库)”这种特色资源的数据库。另外自建数据库也是人文社科教师和学生强烈的电子资源需求。比如,艺术学院学科馆员联合图书馆多媒体部,将艺术学院的一系列讲座和演出等都录制下来,帮助艺术学院建设自己的多媒体资源数据库。
5. 科研和学习的方式不同
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在科研和学习中阅览英文文献较多,也较多发表英文文章。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进行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会重点介绍英文数据库的使用,介绍英文期刊的投稿指南等。同时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软件较多。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中会联合图书馆其他部门人员走入院系为教师和学生讲述软件的使用,例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SPSS软件的使用等。
而人文社科的教师和学生在科研和学习中阅览中文文献较多,也较多发表中文文章。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进行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会重点介绍中文数据库的使用,中文核心期刊等。同时人文社科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软件较少。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会在学科服务中介绍常用的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使用。
6. 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不同
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大多信息素养水平较高,检索能力较强,并且大多数理科院系都会在院系开设单独的信息检索课。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在理工科院系的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基本上可以采用在院系开展讲座的方式,例如在院系介绍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讲述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人文社科的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稍弱,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以嵌入式的居多,并且针对某个课程进行具体指导,开展如何查找资料、如何使用某个数据库的信息素养讲座。图书馆不仅可以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的通选课,也可以针对某个专业的某个具体课程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例如,在法学院的一门课程中嵌入16个学时的信息素养课程,具体讲授如何查找法学资源、如何使用法学数据库的检索功能,这种嵌入式的课程更有针对性,也更受学生欢迎。
学科服务不是快速的、马上见效的图书馆服务,而是需要耐心培养的、长期的图书馆服务。学科服务不是孤立的服务行为,只有将参考咨询、教学培训、资源建设、院系联络等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完整立体的学科服务体系[3]。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服务,它打破了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隔膜,使图书馆服务成为读者学习、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提升了图书馆的自我价值。
就服务对象来说,理工科专业与人文社科专业有各自的特点,在进行学科服务的时候应考虑学科特点分别加以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群体,打造出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学科服务。
理工科学科服务的重点在于融入科研全过程的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图书馆可以联合出版社和研究机构搭建支持科研协同和共享的信息中心与网络平台,揭示学科当前的研究水平、研究热点,为教学科研提供很好的帮助[4]。
人文社科学科服务的重点在于注重学科特色资源的建设,每个学科都各自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图书馆人员可以深度挖掘院系的现有资源,包括老师们收藏的资料,使用的数据等,并结合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图书馆的技术构建院系特色资源数据库[5],这不仅为老师们的科研提供帮助,而且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馆藏价值。
学科馆员就是在这些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结合时代特点,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图书馆的现有资源,设计出切合实际、符合读者需求的学科服务方式,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