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Ⅰ(110校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谢淘:永远不要忘记,最初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从新桥村委的农贸市场调度完防汛工作回到镇里,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根据几个小时前省水文局发过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警,从2020年7月9日19时起,水北镇蒙河水位将持续上涨,预计总涨幅4.5~5米,新桥村等蒙河两岸的村庄是重点防护对象。

今晚,注定是个漫长的夜晚,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等待着蒙河水位能尽快退下去。我的思绪也飘回到了5年前的那个夏天。

■ 初心是“一心为公,情系百姓”的坚守

2015年的夏天,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回到家乡江西工作。做出这个选择,一方面是内心对于家国情怀的坚守,另一方面则是对回归故土的渴望。

我至今还记得,史宗恺老师送我们首批四位选调生到江西来工作时对我们的叮嘱:“清华学生的就业选择,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青年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你们首批去江西基层工作的四位选调生,我希望你们能扎根基层,通过实践将人民的概念理解得更加生动而具体,努力工作,不辜负母校、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江西人民的期望。”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在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工作的第二年,河下镇划江村赤谷山村小组一千多亩杨梅因大雨滞销,我鼓励村民酿制杨梅酒,并通过“水木年华”缪杰师兄创办的“家乡来客”电商平台,帮他们发起众筹,累计卖出杨梅酒两千多份,帮助村民增收十多万元。后来村民给我们镇里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一心为公情系百姓,杨梅酒香温暖人心”,看到大家的认可,我发自内心地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份选择。

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一些地源产品尤其是扶贫产品的销售出现问题,我又一次当起了带货官,在京东、抖音等平台做了好几期直播,宣传推广我们的助农扶贫产品。尽管这些工作要占用很多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做的这些事情能帮到老百姓,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直播带货,推广助农扶贫产品

■ 初心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承诺

几个月前,我接受组织的任命,到渝水区水北镇担任党委书记。7月1日,我在镇里的老礼堂给全镇的党员同志上了一堂党课。

讲课中,我让大家用10秒钟的时间回想一下,自己是哪一年哪一个月哪一天入的党,政治生日是哪天。让我意外的是,几个老党员依次站起来,大声报出自己的入党日期,有的老党员讲述着他们那代党员的信仰,他们是如何一门心思为村里人做事的,那个画面在我脑海里久久难忘。

中国人有句古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何为造福一方?我想,就是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到水北工作的几个月,一有时间我就会到村里去转,看到路面破损了就尽快让人来补,集镇供水不稳定就去找水务集团协商解决方案,怕大货车压坏了新修的柏油路就联系交警中队来治理超载,担心十字路口交通安全隐患就积极争取装上红绿灯。群众身边无小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这就是我们基层党员的一份职责。

时至今日,我一直牢记当初在清华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时心中默许的誓言:家国天下之愿,但求此生无悔。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提醒着我,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最重要的是一份不忘初心的坚守。

■ 初心是“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责任

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我始终牢记导师钱易院士的谆谆教诲:环保是一生的事业。

2016年4月,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深刻感受到身为环境人的责任。4月5日,新余市第三水厂取水口江口水库检测到重金属镉浓度超标,下午停止自来水供应,次日凌晨两点,我参与了市委市政府的紧急部署会议。后来,我也积极联系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晓健教授等中国治水领域的专家,为污染水源的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将近一周时间里,我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三小时。我们水质站的“战友们”来回奔忙于取水口、化验室以及水厂的各个处理工艺流程上,制定投药治理方案。这场与时间抗争的攻坚战,涉及新余市十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我们不容丝毫松懈。每每看到新闻中报道小区的居民拿着脸盆、水桶去排队等待消防车送水时,我们都希望能争取早一刻钟实现安全供水。4月10日,连续三小时试运行供水达标,正式恢复供水,我们倍感欣慰。专家组撤离后,我又先后在规模较小的新余河下水厂和樟树临江水厂工作了一周,针对性地设计投药方案,保障了供水安全,同时也保障了樟树市没有发生停水事故。

这一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份环境人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份基层干部的责任。

■ 初心是“守土有责,责无旁贷”的使命

目前,我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担任副区长,兼任水北镇党委书记,主要承担两部分工作。一方面,作为副区长分管环保及重点项目,积极推进解决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各项问题,为我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基础。另一方面,兼任水北镇党委书记,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以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为契机,引导全镇党员做落实上的“行动派”、发展上的“排头兵”,从提升镇村面貌细节、营造激励干部作风氛围、畅通政务问政渠道和狠抓基层村支部党的建设等方面,大力促进水北工作大变样。

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久了,我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

年初,渝水区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我们四套班子都下到社区挂点帮扶,我对口的是城北街道燕子山社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基本每天从早到晚都沉在社区一线,小区值守,隔离楼物资保障,困难群众帮扶,逐户逐人大排查,大数据管理系统推广,等等,一项项工作都不容易,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一段异常难忘的经历。

这几天,乡镇防汛压力剧增,我又一次有了那种要“逆行”上战场的感觉。我们镇村两级干部连夜冒雨开展巡查,密切关注水库水位、河段水流信息,加强隐患排查,转移受灾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使命的召唤,我们全力以赴,毫不退却。

在防汛一线工作

此刻,已是凌晨3点,新桥村委书记报过来最新消息,根据他们每个小时在农贸市场摊位边留下的刻度,蒙河倒灌淹水的水位已经开始下降了,我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了。

我重新翻开了2015年参加工作之初的日记本,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清华”二字,对于每一个清华学子或许都是一颗梦想的种子。当初我从这片红土地上走出去,如今我选择将这颗种子播种在脚下这片红土地上,让它在基层的土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最初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写于2020年7月

谢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15届博士毕业生,毕业后赴江西做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