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沟通心理学(完全图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认真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小凯似乎上了三年级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在学校惹事,他的爸爸也经常被老师请去学校,这不,小凯又在学校打架了。回家后,爸爸并没有训斥小凯,而是心平气和地把他叫到身边。

“我知道,老师肯定又把你请去了,我今天少不了一顿打。”小凯先开了口。

“不,我不会打你,你都这么大了,再说,我为什么要打你呢?”爸爸反问道。

“我在学校打架,给你丢脸了呀。”

“我相信你不是无缘无故打架的,对方肯定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是吗?”

“是的,我很生气。”

“那你能告诉爸爸为什么和人打起来吗?”

“他们都知道你和妈妈离婚了,然后就在背地里取笑我,今天,正好被我撞上了,我就让他们道歉,可是,他们反倒说得更厉害了,我一气之下就和他们打了起来。”小凯解释道。

“都是爸爸的错,爸爸错怪你了,以后别人那些闲言闲语你不要听,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好了,就没人敢轻视你了,知道吗?”

“我知道了,爸爸,谢谢你的理解。”

可以说,小凯的爸爸是个懂得理解与倾听孩子心声的好爸爸,孩子犯了错,他并没有选择粗暴地责问、无情地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表达了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宽容、耐心和激励。试想,如果爸爸在被老师请去学校以后就大发雷霆,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小凯打骂一顿,结果会怎样呢?结果可能是父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的叛逆行为也可能越来越严重。

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又有多少呢?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作为家长,为了能给孩子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常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与孩子多沟通,陪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朋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心,最愿意交流的也是父母。对于儿童时代的孩子来说,进入学校之后,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如果缺少父母的理解,那么,亲子关系就会越发紧张,甚至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可见,父母不愿倾听、理解孩子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失去“倾听”的机会。常有家长这样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对此,父母应该反问自己:作为家长,你有没有好好听过孩子说话?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批评和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倾听。父母应该做的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同时,应该去倾听孩子的内心,让彼此间的心灵更为亲近。

为此,儿童心理学家给出建议:

1.放下父母的架子,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生活中,很多孩子说:“每次,我想跟爸妈谈谈心,刚开始还能好好说话,可是爸妈似乎都是以教训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还没说完,他们就开始以父母的身份来教育我了,我真受不了。”其实,这些家长就是不懂得如何倾听。倾听的首要前提就是和孩子平等地对话,这才能达到双向交流的作用。和孩子发生矛盾在所难免,但要等孩子把话说完,再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作为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孩子交流,然后认真倾听,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加信任家长,达到和家长以心换心、互为朋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对家长完全消除隔阂、敞开心扉,与孩子相处因此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2.摒弃成见,孩子的想法未必不正确

作为大人,很多时候,会认为孩子的想法是不对的,甚至是不符合常规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成人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会把孩子的话摆在一个“幼稚可笑”的立场,孩子自然得不到理解。其实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

3.善用停、看、听三部曲

当孩子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时候,父母要察觉出来,然后主动接触孩子,运用停、看、听三部曲来完成亲子沟通这个乐章。“停”是暂时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看”是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手势和其他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的行为;“听”是专心倾听孩子说什么、说话的语气声调,同时以简短的语句反馈给孩子。

可能你的孩子做得不对,但作为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应该在倾听之后,对孩子表达你的理解,在孩子接纳你、信任你之后,你再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从而激励孩子反省自己,帮助他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其实,每一个儿童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因此,从现在起,每天哪怕是抽出2小时、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都好,做孩子的听众和朋友,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当孩子有安全感或信任感时,就会向其信任的成年人诉说心灵的秘密。这样,父母才有可能经常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孩子才会在关爱中不断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度过童年!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