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幸步入音乐殿堂
1955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后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当时校址在天津。这一年是首次招收民乐学生,我在招生的最后一天下午才知道消息,此时我正在天津三十三中学读初中,下课后立刻赶去报名,由于身上没有钱坐车,为了赶在下班前能报上名,只好跑着去。当跑到音乐学院少年班门口时,被传达室的人叫住不让我进校门,我说“我要报名”,他说“不能报了,现在已经下班啦”,我看到报名处的房间里还有人,于是就说:“我是跑路赶来报名的,你们报名处还有人怎么不能报啊?”他坚持说:“他们现在下班了,你走吧。”我要去报名处求老师给我报名,他阻止我进校门,我就跟他争执起来,此时负责报名的张老师听到争吵声,前来询问原因,当他知道我要报名时,欣然同意给我填了报名表。后来我知道他的名字叫张宝铭,是学生辅导员。
张老师是我进入音乐大门的恩人,正是因为他给了我报名的机会,才使我能通过初试、复试和再复试,最终被录取入学。我当时是报读四年级插班生,名额很少,由于首次招收民乐学生,负责主考的大提琴老师王连三先生为了慎重,从复试录取的我和另外两名考生中,挑选出一人作为最终录取,特意请了院部民乐系主任刘恒之先生和陈振铎、刘北茂、蓝玉崧几位教授担任考试官,对我们三人进行再复试,我有幸被各位前辈慧眼赏识,成为唯一被录取的民乐插班生。
当时我家经济非常困难,父母亲有六个孩子,连吃饭都有问题,在报考少年班之前,国家号召初中毕业生支援边疆或到甘肃酒泉工作,我报了名希望能参加工作后,有了工资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如果当时不能报考音乐学院少年班,我只有争取去甘肃酒泉工作,我不可能等一年之后再来报考少年班,这样就永远失去专业学习音乐的机会了,更不可能在后来为二胡艺术事业做贡献。回想我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这段经历,我发自内心感恩张宝铭老师,能让我在决定人生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幸运地踏进了音乐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