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值一提
第三章,不值一提
“先生说道者,真也,那岂不是说我们灵真道,也可以叫做灵真真,或者灵道道么?”小名方头的杨飞抹了抹鼻涕,眼珠一转透着机灵道。
“应该不能吧?”小名壮娃的杨壮不确定道。
“我们既然已经进入灵真道修行,那就要对宗门有所尊重,怎么能如此耍弄。”小名丁蛋的杨定一脸肃容。
杨飞闻言不屑的看了杨定一眼,这小子惯会拉大旗。不过也担心对方把他的话传出去,索性闭嘴。
而有了上午的讲授,下午众孩童就空闲了下来。
显然是半天授。
如果还在小山村,杨明自然会跟哥哥、妹妹去找法子玩耍,但在这灵真道中,尤其初来乍到,不免就要老实一点。
不过杨明他们这边安分,却有人颇为高调。
上午首先提问的那个锦袍小胖,敲响了四人所聚矮楼的院门。
杨飞听到有人敲门,颇为意外的前去开门。杨壮、杨定跟了过去。
只留下杨明在屋里,整理着上午孙先生所讲的修道诸般事宜。
除了上午孙先生讲授的那些外,杨明对于修道之事就再无所知了,所以自然要仔细琢磨一番,以免有什么事情被疏忽。
“哈哈哈,在下榆阳吴奇,见过各位。”小胖虽然年纪不大,但打起招呼却颇为大气。
这副做派果然震住了杨壮几个。
“我、我们几个是杨庄的,我叫杨飞,他们是杨壮、杨定,屋里的是杨明,还有杨霞、杨兰几个女孩子,不过在进入山门之后,她们已经与我们分开了。”杨飞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他们的讯息讲了出来。
锦袍小胖吴奇见状,脸上闪过一抹得意之色。
他在家里时,时常见到父亲、哥哥他们与人交往时的做派,而只要做出这个样子,与父兄他们来往的人不自觉的就会矮下三分,甚至任凭驱使,现在稍加模仿,果然奏效。
“我们这就认识了,而且既然能在同一位先生门下听讲,更说明我们缘分不小,以后要多加亲近才是。”吴奇颇为爽快道。
听到吴奇的话,杨飞几人脸上顿时流露出开心之色,毕竟这位吴奇的衣着看上去就不普通,能这么看得上他们,如何不让人脸上有光。
吴奇左右看了看:“不是还有一位朋友么?”
“狗蛋,狗蛋~~”杨飞闻言,顿时大声吆喝起来。
吴奇听到杨飞呼叫杨明的小名,脸色瞬间很是精彩,想要笑但怕失礼,不想笑可不太容易憋住。
屋里正在整理上午孙先生讲授的杨明听到喊自己,只能无奈的走了出来。
矮楼的范围不算很大,院子也不过几步宽长,所以就算杨明在屋里,他刚才也听到了几人的谈话。
在他看来,与其做这些交际,不如用心琢磨孙先生告诉的有关修道的诸般事宜。
但杨飞这小子大呼小叫也不成样子,起码左右的矮楼内的孩童、少年在听到之后,就纷纷探头探脑。
“你好,我叫杨明。”
吴奇从容一笑,虽然年纪不过十一、十二的样子,但这副礼贤下士彬彬有礼的样子,只怕是不少大人也未必能做得出。
“各位随我一道,去问候一下其他同在孙先生处修行的道友如何?”
道友?
听到这样的称呼,杨明不由感到好笑。
这才到哪儿啊,就道友、道友的叫起来了。
不过这个小胖子好像对修道有所了解?不然怎么知道道友这种称呼,而且他上午第一个询问孙先生时,所问的问题也是‘他们什么时候修道’。显然对于修道之事并非一无所知才对。
杨明若有所思,不过对于吴奇的邀请,却也不打算跟着,毕竟这小胖子看起来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今天带着他们去拜访其他人,明天或许就有其他的事情,几次下来,恐怕就要成了一众人的老大。
杨明可没兴趣让自己头上坐个小屁孩。
“各位自便,我这里还有些其他杂事。”拱手告罪一礼,杨明不打算跟对方玩这些家家酒。
看着杨明自顾转身的背影,吴奇脸色一沉,不过旋即恢复爽朗模样,很快收敛心绪。
完全不像一个十一、十二岁的少年。
“那就咱们去好了?”
“好,好啊。”杨飞三人却颇为热络。
毕竟认识一下其他道、道友?是这个称呼吧?总是会有些好处的。起码能与别人混个脸熟。
杨明扭头看了眼杨飞几人跟着吴奇离开,旋即收回目光,思索着孙先生上午讲授的东西。
其中最让杨明关注的,就是感知灵气,还有感知灵气之后修炼时,延绵寿命或者增进修为,这两点。
感知灵气,按照孙先生的解释,他们这些初入灵真道的孩童,只需要待在宗门范围之内,就能够渐渐的体悟到,被宗门布置的聚灵大阵所聚拢而来的灵气。
而只要感知到灵气,那么他们就可以正式开始修炼。
但这个修炼,好像又分为两个分支。
一种是延绵寿命,修炼这一种道法,只能增加寿命,与自身道行无干。
另一种则就是增进修为了。选择了这个分支,将来才可以上天入地神通无量,但好像并不能增进什么寿命的样子。
怎么会这样?
杨明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也在某点上看过不少仙侠修真之类的小说,可从来没听说过练气士、修真者在增进修为之后,竟然不能增加寿命的。
虽然说不是没办法增加寿命。
可听孙先生话里的意思,显然寿命与修为,这两者间无法兼顾。
着重记下这一点之后,杨明自顾回到床上,盘腿打坐,放空心绪,以冥想的方式,试图加快自己感知灵气的速度。
虽然这么做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但多少也是个安慰,万一那。
到了晚上,杨飞三人回来。
大概下午出去认识其他人,让几人很是高兴,脸上一片兴奋的潮红。
“狗蛋,你下午没出去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咱们的道友之中既有榆阳的,也有燧集的,还有朝渡口的哪。”杨飞兴奋的绘声绘色的讲述着一下午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浮华景致。
榆阳,是周遭唯一的一座大城。
杨明听说过,但没去过。
燧集则是一处很繁华的集市,逢年过节,村里的大人们都会去集市上售卖购买各种物资。
不过因为忙碌,且携带了不少东西的缘故,基本不会带上小孩,所以杨明也没有去过。
至于朝渡口,则更繁华了。其是潮河上的一个码头。借助水利之便,聚集南北杂货,东西奇珍,真个比榆阳大城还热闹。
可惜,杨明依旧只是听说,依然不曾去过。
但如果只是因此,就觉得下午没有跟着吴奇去认识同在孙先生处学道的孩童们,错过了一场大热闹什么的,却也大可不必。
毕竟这些闲散小事,相比于修道来说,对于杨明完全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