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藏》随函音义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緒論

漢文佛典浩如煙海,爲了更好地幫助人們閲讀和理解佛典,古代僧徒很早就開始對佛典中的疑難字詞進行注音、釋義、辨形、校勘等,佛經音義由此而生。佛經音義大致可分爲两類,一類爲佛經音義專書,如《玄應音義》《慧琳音義》《龍龕手鏡》等。近年來,學界對這些佛經音義著作多有研究,成果頗豐。另一類則是附載於佛經卷末或函末的隨函音義。此類音義是附著於佛經卷末或函末,對該卷(函)佛經中的字詞進行注音、辨字、校勘、釋義以方便佛經閲讀和理解的一類傳注體例。無論是早期漢文佛經寫卷,還是作爲佛教文獻彙總的歷代漢文刻本大藏經,都存有大量隨函音義,特别是宋元年間江南私刻大藏經如《崇寧藏》《毗盧藏》《思溪藏》《資福藏》《磧砂藏》等附載隨函音義的現象十分普遍。其中《思溪藏》因刊版於南宋兩浙道湖州歸安縣松亭鄉思溪而得名,是湖州王永從家族在南宋初年舍資刊刻的一部私刻大藏經,這部大藏經卷末普遍附有此類傳注體例,且分佈廣泛、數量極爲龐大,這些隨函音義或注音,或釋義,或辨形,或引書,在漢語史和佛經文獻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